2010年第二期之特稿:2009大事改变青岛(一)_青岛画报_新浪博客

2009,大事改变青岛

编辑/李莎  摄影/于风亮 隋以进 张岩

 

2009年,我们一起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一起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对青岛来说,2009年,同样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大事不断,喜事不断。这些大事喜事共同参与和见证了青岛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新进展,让这个城市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和朝气。

 

({dy}部分)国庆·大典

国庆,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诗意,带来遐想,带来憧憬,更带来希望,而2009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寻常。在这美好的季节,共和国每一平方公里的热土都浸透着欢欣与幸福。13亿华夏儿女以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金色的理想与玫瑰色的憧憬,放飞坚如磐石的信念和对伟大祖国赞美的诗行。

走过六十个春秋,追忆烽火岁月。我们有过苦难,我们经历过磨砺,我们有过苦涩的追求,我们都挺过了,我们都走过了,祖国的脊梁坚强了;我们有过梦想,我们有过豪情壮志,我们也有过无数快乐和喜悦,我们都拥有过,我们都经历了。我们为有一个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而自豪,我们为祖国有一个坚强的脊梁而骄傲。

6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青岛。从此,青岛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翻开了崭新一页。6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60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青岛,就是其中的一个见证和缩影……

海上大阅兵

   2009423,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了隆重的海上阅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60周年。这是人民海军历史上{zd0}规模的海上阅兵,也是中国{dy}次举办多国海军检阅活动。xxx主席乘坐“石家庄”号导弹驱逐舰,检阅中外舰艇。

    本次多国海军活动以和谐海洋为主题,推动建设和谐海洋,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加强各国海军之间的交流,开展国际海上安全合作,对建设和谐海洋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这次海上阅兵的{zd0}意义是对全体中国人一次现代海军意识的启蒙,同时也展现了中国的和平、和谐意愿。作为阅兵举办地青岛,每一个市民都因此而骄傲和激情飞扬。

 

(第二部分)畅想·蓝色

环视全球,目前,致力于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已经变成席卷全球的“蓝色革命”浪潮,一个以耕耘蓝色大海、再造百年青岛的时代也在我们这座海滨之城发端。

青岛蓝色的海岸线曼妙多姿,作为全省的经济龙头,青岛的动作备受xx。“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美好蓝图,以其大手笔融入半岛的蓝色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蓝色经济区,并以其激情四射的新经济方式给青岛腾飞赋予了豪情和底蕴。基于此,一系列筹谋和动作次第展开。

20094月,xxx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提升,也为未来山东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尽早谋篇布局,是我省在新的发展阶段上面临的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好风凭借力,当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提出之后,早已面朝大海的青岛,凭借着“环湾保护、拥湾发展”这一城市发展战略,xx顺畅地融入到了这一宏大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中。

 

(第三部分)“青青岛”,一座城市的幸福与美丽

人们解读一座城市,可以读到城市的灵魂、精神、激情、力量和壮丽憧憬。从一定意义上说,更能读出这座城市创造者们的新颖、独特、深刻的文化创意。我们常说,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标签,一千个城市有一千个城市的记忆,而建筑成为了城市最真实的代言。青岛的“万国建筑博览”之称,不仅体现在建筑多姿多样,而且是山海城的融汇一体,这是青岛特色城市的基调。总有人说,走过这么多城市,青岛在记忆里一直挥之不去。这个不断成长的城市,在现代化的气息中依然美丽。

20097月,“中国大陆{zj1}软实力城市”颁奖典礼上,青岛市从50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zj1}软实力城市”称号,位列全国第八位。在此次评选的分项排名中,青岛市的“社会和谐力”在全国位居xx,“形象传播力”和“区域影响力”在非直辖市中排名{dy},“商务吸引力”位居非直辖市第二,“政府执政力”和“科技创新力”则分别在非直辖市中排名第五和第六位。

社会和谐力,是一个城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总体和谐,各种社会利益冲突得到协调的程度。体现为城市与人的和谐:城市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体现为人与人的和谐:市民的宽厚包容和亲情爱心;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第四部分)阔步·前行

作为牵动民心的重点工程,青岛交通规划中的“第三横”——海湾大桥青岛端接线工程已正式开工;就在此前,胶州湾高速公路市区段拓宽开始施工,将首次实现客货车分车道行驶;双积公路(双埠至胶南积米崖)开工建设,将与其他道路形成“一桥一隧四环路”的胶州湾区域主干道路交通网络;远在胶南大珠山至泊里路段,投资10.5亿元的滨海公路南段一期全线通车,青岛胶州湾北部高新区公路网络建设项目、青岛海湾大桥主线工程、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工程等一批环胶州湾区域重点公路和桥隧项目进展顺利……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一个又一个城市重点项目的开建汇就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而这股巨大的力量,正推动着这座城市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加速前行。

崛起,西海岸

200996,四方欢乐滨海城全面开工仪式在四方辖区的胶州湾东岸举行,这是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重要功能区和率先启动点。欢乐滨海城项目的地基处理、道路管网、市政配套、岸线整治等工程全面启动,预计2011年底前完工。同时启动的还有1000套保障性住房,也将于2011年完工交付。根据规划,至2013年,一个海、城、桥浑然一体的国际滨海绿色新城将呈现于胶州湾东岸。

2001321,“挺进西海岸”的战略构想首次被提出,这也成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起点。这一富有前瞻意义的战略,为青岛经济格局的变革、为一个现代化大青岛框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之相呼应的是几年前实行的港口重心西移战略,通过城市空间拓展实现了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周围及半岛地区的区域整体发展。在产业发展与布局上,着力发展家电电子产业集群,以及大炼油、汽车、钢铁、港口、集装为主的加工制造产业群,青岛的发展进程跃入了一个新的战略层面。

点评:在大青岛可持续发展体系中,“挺进西海岸”以战略发动机的地位,为青岛经济格局的变革、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大青岛框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挺进西海岸战略的实施,既是“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前奏,也是青岛构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港区为核心的青岛新的经济板块的关键突破,是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地理空间的一次战略拓展,为全市的长远发展争取了充分的空间。

青岛地铁一期工程试验段开工

2009626,青岛市地下铁道一期工程(3号线)试验段工程正式开工。此次试验段工程总投资2.1亿元,建设周期2年。工程范围为河西站车站1座,总建筑面积约8968.5平方米;河西站至长沙路站区间段,总长1158米。其中,车站为明挖法施工,区间段为暗挖法施工。实验段的开工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青岛地铁建设,为一期工程全线开工积累施工组织、技术及管理经验。

点评:人们用“梦想照进现实”这样的热切语言描述地铁试验段的开工。青岛的地铁如果从最初的酝酿算起,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对每一个青岛市民而言,这无疑是一段不短的期盼。纠结了20年的地铁之梦在这一刻成为现实。漫长的准备过程其实也是这座城市不断成长、不断强大的过程。前期的巨大投入、后期运营的财政补贴、人流量的支撑能力……那些曾经迟滞青岛地铁开工的客观制约,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一一迎刃而解。

“编织”环湾路网

作为青岛市拥湾发展重要“骨架”的一桥一隧正在加快推进:海湾大桥红岛海上互通立交桥主体建设全部完工,整个大桥上部结构完成近70%,下部结构完成近{bfb}。预计2010年底,横跨胶州湾的海湾大桥将全线贯通,2011年正式通车。而胶州湾隧道服务隧道顺利实现东西贯通,整个工程预计于2011年上半年竣工通车。

点评:“一桥一隧”稳步推进意味着未来两年内,青岛、黄岛和红岛之间,将形成海底有隧道、海上有大桥、陆地有高速公路的立体化交通格局,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启动

2009531,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和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揭牌成立。根据国家批复的《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董家口港区定位为国家重要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区规划面积60.2平方公里,码头岸线长约35.3公里,泊位数112个,航道水深-20米。据估算,董家口开发建设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基础设施400亿元。

点评:这是这座城市首次跳出胶州湾的范围,建设大规模的专业化港区。其规划泊位总数比胶州湾内泊位总和还多21个。预计到2020年,董家口港区将初步建成具有8000万吨吞吐能力,年港口吞吐量超过1亿吨的现代化港区。可以想见,随着董家口“蝶变”为一座现代化新港城,青岛角逐东北亚航运中心将增添一枚重要的砝码。

青岛{gjj}“两化”融合试验区启动

200964,青岛市{gjj}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启动仪式举行。青岛市将重点在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化工石化、食品饮料、汽车机车船舶、机械钢铁等六大产业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及推广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筑新型工业生产方式。

点评:制造业仍然是这座城市经济大厦中最为坚实的基石。长久积累的比较优势,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流向和区域发展特征都决定了制造业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园区选定高新区

2009616,青岛高新区与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签订了《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园区共建协议》,一期工程4万平方米已于2009年开工建设。

点评:历史形成的分散布局,一直掣肘青岛高校科研资源整合,使得产学研的集聚效应很难充分发挥。“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下,胶州湾北部高新区的开发建设,给改变这一状况提供了{jj1}的契机。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园区的开工建设,就是青岛利用高新区这一平台重新配置产学研发展要素的{zx1}进展。随着时光的推移,这样的整合将进行的更加深入、更加广阔。青岛的产学研链条将更加有机的联系。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第二期之特稿:2009大事改变青岛(一)_青岛画报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