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君〈《全宋文》的編纂難度和學術成就〉 - 古小説- 巴斯- 和讯博客
陳尚君〈《全宋文》的編纂難度和學術成就〉 [转贴 2009-12-02 11:44:32]   

《全宋文》的编纂难度和学术成就

作者:陈尚君

四川大学古籍所编纂,曾枣庄、刘琳先生主编的《全宋文》一书,在十多年前已经完成,但由巴蜀书社出版五十册后,即因经济原因而中辍,使对此书抱有殷切期待的中外学者大感惋惜。三年前,上海辞书出版社毅然投入上千万元出版经费,携手安徽教育出版社共同接盘,投入大量编辑校对力量,聘请了许多外审专家阅稿,经过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最近一次完成全书三百六十册的出版。《全宋文》总字数超过一亿字,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zd0}的文学总集。从篇幅来说,接近全部二十四史的两倍,在我国古往今来的所有单部著作中,大约仅次于《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从内容来说,《全宋文》汇聚宋一代三百二十年间的所有文章,全面展示了宋一代的学术文化成就,它的出版将从总体上改变和提升宋代文史研究的格局和水平。该书的编纂和出版,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基础文献积累工程,是一项功德无量、泽及久远的文化建设事业,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在古代文化积累和古籍整理方面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编纂学者和两家出版社为民族文化积累和中国学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学者和国人的尊重。

在此,我想特别谈谈《全宋文》的编纂难度和学术质量。清代编《全唐诗》和《全唐文》,为学者称道,但两书都有所凭藉。《全唐诗》编纂前,已经有几代人做了许多学术积累,胡震亨《唐音统签》和季振宜《全唐诗》具备了大致的规模,编修的馆臣在此基础上增订改编,难度不是太大。《全唐文》编修前,也已经有陈邦彦(就是金庸《书剑恩仇录》所讲海宁陈家的那位)编录的初本。宋代立国绵久,文化发达,存世文章数量远远超过唐代,虽然宋代已经出现过《宋文鉴》等大型选本,但始终没有人作过网罗一代文献的工作。《全宋文》收文超过十七万篇,是今存唐人文章的五倍;收录作家九千多人,也达到唐代的三倍。全书的实际工作量,即便认为超过《全唐文》编纂工作量十倍以上,也不为过。在全无基础积累的条件下成此辉煌巨编,四川大学参与编纂的诸位学者,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极其艰辛的劳动,他们的敬业态度和奋斗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就我所知,四川大学古籍所为了保证《全宋文》的编纂质量,坚持从文献调查入手,对于宋元明清各类文献中保存宋人文章的情况作过深入全面的调查,编纂包括宋代存世典籍、宋人文集版本、宋代人物传记资料以及地理、制度等方面的学术工具书,开展了大量基础课题研究,从而确保《全宋文》编纂达到很高的学术水平。

我曾做过《全唐文补编》,深切感到文章的编录比诗歌要困难得多。一是诗歌基本是文学作品,内容有一定范围,而文章则几乎包括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学、宗教、民族等内容,涉及到一代典章制度所有具体细节的深入讨论,现代学者很难全面兼容这些方面的所有知识,要处理妥当正确,很不容易。二是文章的流传形式非常复杂,一篇奏议可以有文集全录、史书节录改写等多种面貌呈现,一篇碑石可能因为拓本的早晚精粗、录文的辨识正误、典籍的记载传钞而形成十多种不同文本,加上书迹辨识困难,地方文献鉴别不易,稀见典籍寻访艰辛,对于学者的学力和毅力都是巨大的考验。三是文章的文体界定不太容易。从《全唐文》以后的文章断代全集,学界公认的规范是只收录单篇文章,应该与诗歌、专著、谈话、小说等有所区隔,而文章本身又包含几十种不同的体式,取舍分类都不容易。现在有人编录唐代文章的新编,把专著、谈话、籍帐、名录、敕目,以及仅有一句话的造像祈请,都作文章录出,就显得驳杂无归了。以上几方面,《全宋文》都做得非常出色,在遗文搜集和鉴别、文本写录和校点、文体界定和取舍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我曾受邀校阅过其中的几册,看到编纂者逐次增补、逐字校订的记录,看到编辑认真校阅的审慎,对于全书的学术追求和校点质量,深感钦佩。我曾在几年前的一篇文章中谈到,断代文学全集的编纂,应该在搜罗全备、注明出处、讲求用书及版本、录文准确并备录異文、甄别真伪互见之作、限定收录范围、编写作者小传及作品考按、编次有序等八个方面,尽可能地追求达到较高的学术质量。可以认为,以上几个方面,《全宋文》都有很良好的表现,读者对其是xx可以信任引用的。

当然,学业有专攻,后出而转精,新文献还不断会有新的发现,《全宋文》的出版必然也会引起学者对于宋文进一步补录考订的兴趣,这一切也都很正常。对于宋代学术各方面有所专攻的学者,依靠各自的学术专长,必然会看到书中一些处理欠妥的地方。编纂者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处理出近万作者的十七万篇文章,很难保证已用书中全无遗漏,也很难保证这些作者和文章之间交叉重叠的关系都能xx理清,相比较而言,专治一家或数家的学者,自然可以有更准确精微的把握。此外,也会有一些新见或稀见文献可以作进一步的辑补。我希望学者今后作此类工作时,应该理解此类大书编纂的过程和方法,不要轻率作出过分的非议。《全唐文》收文章20025篇,刊布一百八十年来,不断有人增补,到去年拙辑《全唐文补编》出版,累积已经补录了约15000篇,但在最近一年多内,又有一千多篇新出墓志发表。全备永远只能是相对的,希望利用“全”字头大书的读者对此能有所理解。

《全宋文》的学术意义,最重要的是提供了宋一代的基本原始文献,适应了现代学术发展的需要。传统学人重视诵读、褒贬、义理,文献阅读要求比较狭窄,现代学术更多地xx古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变动的一切细节,更多地强调利用xxx、直接的文献来研究学术课题。就此层意义上来说,《全宋文》收录的文章,都是宋人就特定事件当时所作的记录,相比于后来编写的史书,具有更直接的价值,是{dy}手的史料,也可以说是所有学者取之不竭的宝库。清代编成《全唐诗》和《全唐文》,带动了近两三百年间唐代文史研究的繁荣。我相信,《全宋文》的出版,将对二十一世纪中国古代文史研究总体水平的提升,对于宋代文史研究开创全新局面,产生无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来源: 《文汇读书周报》
http://www.guoxue.com/article/list.asp?id=8028


《全宋文》:中國出版史上又一座豐碑

   数十位学者耗二十余年心血 沪皖出版界合力打造《全宋文》经过20余年的磨砺,建国以来规模{zd0}的古籍整理排印出版工程《全宋文》出版了,它是全国数十位专家学者耗20余年心血,沪皖两地出版界合作垒起的又一座中国文化出版史上的丰碑。
 
《全宋文》是一部包含两宋320年间所有现存单篇散文、骈文、诗词以外的韵文的大型断代总集,更是目前已经出版的规模{zd0}的文学总集。《全宋文》分15个大类,共360册,总字数逾1亿字,内容遍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各个方面。在全书所收的10余万篇各种体例文章中,不少资料是首次公开发表,95%的作家在此以前未被编入过专集。因此,在许多方面具有拓荒与填补空白的史料价值,堪称中国{zd0}且{zj1}世界影响的文献资料宝库之一。
 
   360份审稿记录
 
   《全宋文》的编纂源起于1985年夏。当时,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勇挑重担,制定并提出编纂《全宋文》的计划。翌年5月,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评审组会议正式立项。从此,20年来,在两位主编曾枣庄、刘琳教授的率领下,四川大学一些专家学者,埋头于旧纸堆中,搜求、梳理、编目、点校、审稿……
 
   由于种种原因,《全宋文》在原出版单位出版了数十册后搁浅。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接手《全宋文》的出版工作,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又一批专家学者加入审校的行列。《全宋文》不仅版本问题十分复杂,文字内容古今相异,分篇句读颇费斟酌,鲁鱼亥豕之属更是难免,编校工作尤其显得繁复而艰巨。为此,出版社专门邀请在宋代文史方面卓有成就的研究专家如朱瑞熙、陈尚君、严佐之等,加上社内外的十数位资深编审,在编辑处理前,对全稿再进行一次认真的审读。然后再汇总他们的审读意见,派专人专程远赴四川,与主编和部分专家召开座谈会,交换看法。
 
   《全宋文》涉及宋人作家9000多位,其中宋代作家小传中其籍贯的古今地名对应是编辑审稿中一个比较棘棘手的问题。由于许多地名今日已发生变化,还得先确定籍贯的二级地名,以示古今地名的差异。如萧山今已归属杭州,吴县已并入苏州,波阳又改成鄱阳等等。为此,编辑们依照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及其他xx工具书,将书中数千今地名进行了一次重新梳理,会同作者按照现今资料加以更正。
 
   《全宋文》的责任编辑还给360册书设立了审稿档案,编辑戏称这360份审稿记录是《全宋文》的“附录”,它“记录”了编辑们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
 
   沪皖合作结晶
 
   《全宋文》的出版,也是沪皖文化交流精诚合作的结晶。何况,古代的线装书要改变成今天的出版物,是对现代出版的大挑战。承担了全书装帧设计的安徽教育出版社,经过反复推敲、确定方案,并精心挑选印刷用纸,使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还承接了《全宋文》的印制任务。两家出版社的出版科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作战,对全书的印订质量牢牢把关,仅精装本样本就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直到第四个样本出炉才获双方满意。短短3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完成了1000套共36万册精装本,达到了优质品等级。
 
   海内外高度xx
 
   编纂出版这样一部规模空前的文献性巨著,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高度xx。宋史研究专家邓广铭教授生前曾说:“出版《全宋文》这件工作非常重要,但又非常艰巨,而意义非常之大。《全宋文》不但同中国文学史有关,同中国历史有关,而且对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关系非常巨大。”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说:“《全宋文》很有用处,这么大的书不只为查阅,还为研究,此书对研究大有好处。”中国宋代文学会会长王水照先生题词道:“新宋学文献渊薮,天水朝词翰宝库。”中国宋史学会会长朱瑞熙先生说:“有史以来,{dy}部大型宋人文献总集,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足资嘉惠后学。”
 
http://www.poetry-cn.com/forum/web_read.php?id=2412

 

郑重声明:资讯 【陳尚君〈《全宋文》的編纂難度和學術成就〉 - 古小説- 巴斯-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