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瓷笔记之《三驼图》笔筒_长物居主人_新浪博客

    《三驼图》藏故宫博物院,为明代万历年间画家李士达所作。明代文人画之兴,花鸟山水人物多有体现。此画立轴,三个人物仅占据画面的极小空间,人物之外,不着一物。画面上方分由钱允治、陆士仁、文谦光题诗,皆为吴中名士、书画名家,史有所载。钱诗云“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陆诗云“为怜同病转相亲,一笑风前薄世因,莫道此翁无傲骨,素心清澈胜他人。”文诗云“形模相肖更相亲,会聚三驼似有因,却羡渊明归思早,世涂只见折腰人”。

    画意因诗而显,而丰,而趣。

    无法探知此画的创作背景与情境,不妨做个怀想:四位吴中高士,一日小聚,谈诗论画,臧否时人,感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明代中晚期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这种变化不免对文化、传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高速变化的过程,不免泥沙俱下,文人间感叹世风不古的情绪亦油然而生)。士达先生乘兴提笔,挥毫而就“三驼图”,其余三人相继提笔,于画上题诗,钤印,相视而笑。这样的场景,于古至今,文人之间,皆是寻常。

    余读此画,感慨良多,便欲制一文房。此画之境,实处(人物)精彩,虚处更佳,诗书画印,相得亦彰。曾见一杯,将此图人物生搬硬套,三驼头顶杯沿,脚踏杯底,分明是小杯将人压弯了腰,画虽工,而画意全无,不禁失笑。高而舒展,自是笔筒为佳,立式的画面,便于摆布。

    画面临三驼图,线描后仍用分水染就,不似原画,于画工是个不小的考验;布局不变,因器小,故将人物所占画面比例加大,不损原意。诗只用钱诗,横排,起首处左移至左侧人物上方,使正上方的空间加大。同时,又使笔筒背面不空,将这平面的画,于笔筒上可有立体的玩赏。

    青花人物,唯元青花及明末清初之“转变期”为胜,此明画,拟其时之青花料及釉,力求古意。釉肥而显桔皮,纯为仿古之制作,不识者以为瑕。

    烧制亦佳,足堪品玩。余之一愿,此遂!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制瓷笔记之《三驼图》笔筒_长物居主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