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荐《好个球:轨迹球的宿命与轮回!》


  Android平台支持的HTC Hero——也就是G3——这一阵的风光,足以让骄傲的苹果粉丝把Iphone悄悄装到口袋里去。

   
  这里不发表粉丝言论,更不提Hero的技术指标,单单要提醒大家注意它那个神奇的发光圆球,它取代了传统手机的操作方向键,为球状滑动操控方向的模式,它被拥护者盛赞,被反对者诋毁。是xx迥异于方向键的UE设计理念。

   

  是名:轨迹球。
   
      智能手机和电脑的设计有脉络相承,轨迹球也是其来有自。在PC鼠标领域,轨迹球曾经兴盛,曾经消亡。早在鼠标由Douglas Englebart博士发明之前,轨迹球就已经成型于加拿大的海军实验室,并开始应用于海军内部。16年之后的圣诞节前,一个全手工打造的木头盒子,在斯坦福大学完工,是为鼠标。

   

  初代鼠标,以及之后存在相当长久的机械鼠标,其原理与轨迹球xx类同。其工作方式,都是以一个球体的转动,摩擦带动横轴与竖轴的转动与定位,从而实现鼠标的定位,人机交互界面的定位。不同只在于,让球体转动的原动力。轨迹球是以手直接转动球体,其余部分静止;鼠标则是整体运动,球体与桌面摩擦转动。鼠标,就是翻了个面的轨迹球。

     或许还有一点不同,那是机遇与宿命。军方的研究成果,远离世界IT中心的加拿大,轨迹球注定难以进入硅谷的视野。因此,乔布斯的苹果在推出{dy}款图形界面操作系统时,选择了简陋的小木盒,作为人机交互的中介。让操作系统的桌面,对应到一个虚拟的平面上,靠人手的频繁移动,实现桌面定位。鼠标手的隐患,从此埋下。

    几年之后,还是苹果,还是乔布斯,在推出笔记本电脑时,{dy}次在电脑上采用了轨迹球。原因很简单,鼠标始终需要一块平面用于移动定位,轨迹球则在静止状态工作。而在小型化的便携电脑上,空间的节省与合理布局,更为重要。在之后的时间里,轨迹球处于其命运轨迹的高峰。几乎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采用轨迹球来代替鼠标。是的,代替,轨迹球从来都只是鼠标的代替品,甚至是被迫选择的替代品。鼠标Plus而非鼠标2.0的定位,使轨迹球在最风光的几年内,并没有根本的变化。硬件厂商更乐于研究,轨迹球在笔记本电脑上该处的位置。键盘左、键盘右、键盘中间,甚至屏幕下方等,都有成型的产品面世。其定位精准度、易积攒污垢等显而易见的缺陷,却始终没有解决方案。

   

  当苹果在其新的笔记本电脑上采用触摸板,IBM启用小红点后,同样甚至更少的占用面积,更xx地定位,轨迹球的繁华盛世终结。所幸的是,一批用户的习惯被养成,在CAD建模等专业领域更好的操作体验,使轨迹球免于消亡而得以延续香火。时至今日,仅有两家厂商还偶有发布新品。轨迹球最严重的缺陷,在其诞生44年之后,才因为引入光学鼠标的光定位技术,勉强解决易积累污垢这问题。奈何鼠标手们,已经习惯于手握鼠标在桌面纵横,而非用手掌、手指去拨动轨迹球的球体,大江东去。

  电脑厂商们纠结于鼠标与轨迹球时,手机的人机交互操作却是在经历着自然的版本迭代。早期的手机上,并不需要复杂的桌面定位。智能手机没有兴起之前,上、下加确定,就已经能完成操作。事情的变化,起源于智能手机的前身——PDA。现在回望,PDA并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因其而产生的革新,{zh1}的荣耀都归于智能手机。

   

  作为电脑的附属和临时替代品,PDA有着复杂的图形界面,有着类似电脑的操作。触摸屏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作为触摸屏的辅助,物理按键定位开始被重视。传统的上下确定三向键,变成了上下左右确定五向键。需要的物理按键变多,为了让拇指进行操作,按键的大小又不可缩减到极小。于是,整个物理键盘变大,往往需要硬件整体外观的1/6到1/7来安置键盘。大屏幕、易操作、小体积,三方交汇,难以取舍。

  SONY的Jog Dial三向滚轮应运而生,将上下和确定以滚轮的方式放置在PDA侧面,占用更少面积。SONY所有的PDA,都沿用这样的设计。不幸的是,他们为这种设计申请了专利,同SONY其他许多专利一样,除了他们自己,再没有其他品牌和公司去用。PDA的时代总结,智能手机兴盛后,SONY仅在P系列智能手机上,勉强延续Jog Dial。其余的PDA厂商,仍在采用大面积的五向按键。即使过渡到智能手机时代,五向按键始终都是标配。

        {wy}例外的是黑莓。

   

  到今天,五向按键的拥护者,最坚实的理由是:只有这样的设计,才便于游戏操控。因为每一个方向都明确,操作的准确率更高。但作为商务智能的代表,黑莓不需要复杂的游戏娱乐功能,收发阅读邮件的体验最核心。所以黑莓复苏了滚轮设计,他们只需要上下确定与返回。当黑莓开始强调自己的娱乐体验时,也没有沿用大面积的五向键。一直以来,黑莓已经是按键最多的手机,在半个手掌的面积上,安置电脑式的字母全键盘,剩下的面积还需要放置屏幕,大面积的方向键不容于此。于是,在2006的8100系列上,轨迹球死灰复燃,现身于手机领域。对应着,黑莓将这一系列,命名为“珍珠“。

  比之五向按键,轨迹球操作无疑更省力与方便。尤其在手机界面,定位一个项目,往往需要连续几下方向操作,而轨迹球只需要滑动而已。传统的五向键,其每个键位的设计寿命是10万次,而滑动则不用以次来计算。确实,滑动定位没有更直接的物理体验,键程没有明确感,污垢的问题也依然存在。但在大屏幕、小体积的手机设计潮流中,轨迹球的一个小体积,就已经能吸引住设计师的目光。所以,有{dy}款微软系统轨迹球智能手机P800W,有{dy}款塞班系统轨迹球智能手机I550W,有将轨迹球作为标志特色的G系列安卓系统手机。

   

  更多电脑用户在因鼠标而变成“鼠标手”,更多的手机还因用户习惯而采用五向键。轨迹球在手机领域的被采用,不算是复兴,不算是革命,或许只是,其宿命与轮回。



郑重声明:资讯 【美文推荐《好个球:轨迹球的宿命与轮回!》】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