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研究

景观设计学

装饰水景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差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喷泉

  (1)喷泉是xx靠设备制造出的水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组合,会出现多姿多彩的变化形态。

(2)喷泉景观的分类和适用场所。见表4-17。

表4-17

名 称

主要特点

适用场所

壁泉

由墙壁、石壁和波利班上喷出,顺流而下形成水帘和多股水流。

广场,居住区入口,景观墙,挡土墙,庭院。

涌泉

谁由下向上涌出,呈水柱状,告诉0.6-0.8m左右,可独立设置也可组成图案。

广场,居住区入口,庭院,假山,水池。

间歇泉

模拟自然界的地质现象

溪流,小径,泳池边,假山

旱地泉

将泉管道和喷头下沉到地面以下,喷水时水流落到广场硬质铺地上,沿地面坡度排出,平常可作为休闲广场。

广场,居住区入口

跳泉

射流非常光滑稳定,可以准确落在受水口中,在计算机控制下,生成可变化产毒和跳跃时间的水流。

庭院,园路边,休闲场所

跳球喷泉

射流呈光滑的水秋,水球的大小和间歇时间可控制。

庭院,园路边,休闲场所

雾化喷泉

由多组微孔喷管组成,水流通过微孔喷出,看似雾状,多呈柱形和球形。

庭院,广场,休闲场所

喷水盆

外观呈盆状,下有支柱,可分多级,出水系统简单,多为独立设置。

园路边,庭院,休闲场所

小品喷泉

从雕塑伤口中的器具(罐、盆)和动物(鱼、龙等)口中出水,形象有趣。

广场,雕塑,庭院

组合喷泉

具有一定规模,喷水形式多样,有层次,有气势,喷射高度高。

广场,居住区入口

  倒影池

  (1)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观的精华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物的空间层次,增加景观的美感。倒影池极具装饰性,可做的十分精致,无论水池大小都能产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树木、小品、岩石前都可设置倒影池。

  (2)倒影池的设计首先要保证池水一直处于平静状态,尽可能避免风的干扰。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如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等),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

景观用水

  给水排水

  (1)景观给水一般用水点较分散,高程变化较大,通常采用树枝式管网和环状式管网布置。管网干管尽可能靠近供水点和水量调节设施,干管应避开道路(包括人行路)铺设,一般不超出绿化用地范围。

  (2)要充分利用地形,采取拦、阻、蓄、分、导等方式进行有效地排水,并考虑土壤对水分的吸收,注重保水保湿,利于植物的生长。与xx河渠相通的排水口,必须高于{zg}水位控制线,防止出现倒灌现象。

  (3)给排水管宜用UPVC管,有条件的则采用铜管和不锈钢管给水管,优先选用离心式水泵,采用潜水泵的必须严防绝缘破坏导致水体带电。

  浇灌水方式

  (1)对面积较小的绿化种植区和行道树使用人工洒水灌溉。

  (2)对面积较大的绿化种植区通常使用移动式喷灌系统和固定喷灌系统。

  (3)对人工地基的栽植地面(如屋顶、平台)宜使用高效节能的滴灌系统。

  水位控制。景观水位控制直接关系到造景效果,尤其对于喷射式水景更为敏感。在进行设计时,应考虑设置可靠的自动补水装置和溢流管路。较好的作法是采用独立的水位平衡水池和液压式水位控制阀,用联通管与水景水池连接。溢流管路应设置在水位平衡井中,保证景观水位的升降和射流的变化。

  水体净化

  (1)居住区水景的水质要求主要是确保景观性(如水的透明度、色度和浊度)和功能性(如养鱼、戏水等)。水景水处理的方法通常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3种。

  (2)水处理分类和工艺原理。见表4-18。

表4-18

分类名称

工艺原理

适用水体

物理法

定期换水

稀释水体中的有害污染物浓度,防止水体变质和富氧化发生。

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水体

曝气法

①向水体中补充氧气,以保证水生生物生命活动及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所需氧量,同时搅动水体达到水循环;②曝气方式主要有自然跌水曝气和机械曝气。

适用于较大型水体如(湖、养鱼池、水洼)

化学法

格柵-过滤-加药

通过机械过滤去除颗粒杂质,降低浊度,采用直接向水中投化学药剂,杀死藻类,以防水体富氧化。

适用于水面面积和水帘较小的场合

格柵-气浮-过滤

通过气浮工艺去除藻类和其他污染物质,兼有向水中充氧曝气作用。

适用于水面面积和水帘较大的场合

格柵-生物处理-气浮-过滤

在格柵-气浮-过滤工艺中增加了生物处理工艺,技术先进,处理效率高。

适用于水面面积和水帘较大的场合

生物法

种植水生物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生态结构与功能应用于水质净化,充分利用自然净化与生物间的相克作用和十五链关系改善水质。

适用于观赏用水等多种场合

养生水生鱼类

 概念

  (1)庇护性景观构筑物是住区中重要的交往空间,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集散点,既有开放性,又有遮蔽性。主要包括亭、廊、棚架、膜结构等。

  (2)庇护性景观构筑物应邻近居民主要步行活动路线布置,易于通达。并作为一个景观点在视觉效果上加以认真推敲,确定其体量大小。

  亭是供人休息、遮荫、避雨的建筑,个别属于纪念性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亭的形式、尺寸、色彩、题材等应与所在居住区景观相适应、协调。亭的高度宜在2.4-3m,宽度宜在2.4-3.6m,立柱间距宜在3m左右。木制凉亭应选用经过防腐处理的耐久性强的木材。

表4-19 亭的形式和特点

  廊以有顶盖为主,可分为单层廊、双层廊和多层廊。

  廊具有引导人流,引导视线,连接景观节点和供人休息的功能,其造型和长度也形成了自身有韵律感的连续景观效果。廊与景墙、花墙相结合增加了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廊的宽度和高度设定应按人的尺度比例关系加以控制,避免过宽过高,一般高度宜在2.2-2.5m之间,宽度宜在1.8-2.5m之间。居住区内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廊尺度控制必须与主体建筑相适应。

  柱廊是以柱构成的廊式空间,是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限定性的空间,能增加环境景观的层次感。柱廊一般无顶盖或在柱头上加设装饰构架,靠柱子的排列产生效果,柱间距较大,纵列间距4-6m为宜,横列间距6-8m为宜,柱廊多用于广场、居住区主入口处。

棚架

  棚架有分隔空间、连接景点、引导视线的作用,由于棚架顶部由植物覆盖而产生庇护作用,同时减少太阳对人的热幅射。有遮雨功能的棚架,可局部采用玻璃和透光塑料覆盖。适用于棚架的植物多为藤本植物。

  棚架形式可分为门式、悬臂式和组合式。棚架高宜2.2-2.5m,宽宜2.5-4m,长度宜5-10m,立柱间距2.4-2.7m。

  棚架下应设置供休息用的椅凳。

膜结构

  张拉膜结构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能塑造出轻巧多变、优雅飘逸的建筑形态。作为标志建筑,应用于居住区的入口与广场上;作为遮阳庇护建筑,应用于露天平台、水池区域;作为建筑小品,应用于绿地中心、河湖附近及休闲场所。联体膜结构可模拟风帆海浪形成起伏的建筑轮廓线。

  居住区内的膜结构设计应适应周围环境空间的要求,不宜做的过于夸张,位置选择需避开消防通道。膜结构的悬索拉线埋点要隐蔽并远离人流活动区。

  必须重视膜结构的前景和背景设计。膜结构一般为银白反光色,醒目鲜明,因此要以蓝天、较高的绿树,或颜色偏冷偏暖的建筑物为背景,形成较强烈的对比。前景要留出较开阔的场地,并设计水面,突出其倒影效果。如结合泛光照明可营造出富于想象力的夜景。

模拟化景观是现代造园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替代材料模仿真实材料,以人工造景模仿自然景观,以凝固模仿流动,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和补充,运用得当会超越自然景观的局限,达到特有的景观效果。模拟景观分类及设计要点(见表4-20)   

表4-20

分类名称

模仿对象

设 计 要 点

假山石

模仿自然山体

①采用xx石材进行人工堆砌再造。分观赏性假山和可攀登假山,后者必须采取安全措施。②居住区堆山置石的体量不宜太大,构图应错落有致,选址一般在居住区入口、中心绿化区。③适应配置花草、树木和流水。

人造山石

模仿xx石材

①人造山石采用钢筋、钢丝网或玻璃钢作内衬,外喷抹水泥做成石材的纹理褶皱,喷色后似山石和海石,喷色是仿石的关键环节。②人造石以观赏为主,在人经常践踏的部位需加厚填实,以增加其耐久性。③人造山石覆盖层下宜设计为渗水地面,以利于保持干燥。

人造树木

模仿xx树木

①人造树木一般采用塑料作枝叶,枯木和钢丝网抹灰做树干,可用于居住区入口和较干旱地区,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可烘托局部的环境景观,但不宜大量采用。②在建筑小品中应用仿木工艺,做成梁柱,、绿竹小桥、木凳、树桩等,达到以假代真的效果,增强小品的耐久性和艺术性。②仿真树木的表皮装饰要求细致,切记色彩夸张。

枯水

模仿水流

①多采用细砂货和细石铺成流动的水状,应用与去居住区的草坪和凹地中,砂石以纯白为佳。②可与石块、石板桥、石井及盆景植物组合,成为枯山水景观区。卵石的自然石块作为驳岸使用材料,塑造枯水的浸润痕迹。③以枯水形成的水渠河溪,也是供儿童游戏玩砂的场所,也可设计出“过水”的汀步,方便活动人员的践踏。

人工草坪

模仿自然草坪

①用塑料及织物制作,适用于小区广场的临时绿化区和屋顶上部。②具有良好的渗水性,但不宜大面积使用。

人工坡地

模仿波浪

①将绿地草坪做成高低起伏、层次分明的造型,并在坡尖上铺带状白沙石,形成浪花。②必须选择靠路和广场的适当位置,用矮墙砌出波浪起伏的断面形状,突出浪的动感。

人工铺地

模仿水纹海滩

①采用灰瓦和小卵石,有层次有规律地铺装成鱼鳞水纹,多用于庭院间园路。②采用彩色面砖,并由浅变深逐步退晕,造成海滩效果,多用于水池和泳池岸边。

  随着居住区密度的增加,住宅楼的层数也愈建愈多,居住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处在由高点向下观景的位置,即形成高视点景观。这种设计不但要考虑地面景观序列沿水平方向展开,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垂直方面的景观序列和特有的视觉效果。

高视点景观平面设计强调悦目和形式美,大致可分为两种布局。

  (1)图案布局。具有明显的轴线、对称关系和几何形状,通过基地上的道路、花卉、绿化种植物及硬铺装等组合而成,突出韵律及节奏感。

  (2)自由布局。无明显的轴线和几何图案,通过基地上的园路、绿化种植、水面等组成(如高尔夫球练习场),突出场地的自然化。

  在点线面的布置上,高视点设计尽少地采用点和线,更多地强调面,即色块和色调的对比。色块,由草坪色、水面色、铺地色、植物覆盖色等组成,相互之间需搭配合理,并以大色块为主,色块轮廓尽可能清晰。

  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之间的对比。种植物应形成簇团状,不宜散点布置。草坪和辅地作为树木的背景要求显露出一定比例的面积,不宜采用灌木和乔木进行大面积覆盖。树木在光照下形成的荫影轮廓应能较完整地投在草坪上。

  水面在高视点设计中占重要地位,只有在高点上才能看到水体的全貌或水池的优美造型。因而要对水池和泳池的底部色彩和图案进行精心地艺术处理(如贴反光片或勾画出海洋动物形象),充分发挥水的光感和动感,给人以意境之美。

  视线之内的屋顶、平台(如亭、廊等)必须进行色彩处理遮盖(如盖有色瓦或绿化),改善其视觉效果。基地内的活动场所(如儿童游乐场、运动场等)的地面铺装要求做色彩处理。

  居住区室外景观照明的目的主要有4个方面:(1)增强对物体的辨别性;(2)提高夜间出行的安全度;(3)保证居民晚间活动的正常开展;(4)营造环境氛围。

  照明作为景观素材进行设计,既要符合夜间使用功能,又要考虑白天的造景效果,必须设计或选择造型优美别致的灯具,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照明分类及适用场所(见表4-21)。

表4-21

照明分类

适用场所

参考照度

(Lx)

安装高度

(m)

注意事项

车行照明

居住区主次道路

10-20

4.0-6.0

灯具应选用带遮光罩下照明;避免强光直射到住户屋内;光线投射到路面上要均衡。

自行、停车场

10-30

2.5-4.0

人行照明

步行台阶(小径)

10-20

0.6-1.2

避免眩光,采用较低处照明;光线宜柔和。

园路、草坪

10-50

0.3-1.2

场地照明

运动场

100-200

4.0-6.0

采用向下照明方式,灯具的选择应由艺术性。

休闲广场

50-100

2.5-4.0

广场

150-300

装饰照明

水下照明

150-400

水下照明应防水、防漏电,参与性较强的水池和游泳池使用12伏安全电压;应禁用或少用霓红灯和广告灯箱。

树木绿化

150-300

花坛、围墙

30-50

标志、门灯

200-300

安全照明

交通出入口(单元门)

50-70

灯具应设在醒目的位置;为了方便疏散,应急灯设在侧壁。

疏散口

50-70

特写照明

浮雕

100-200

采用侧光、投光和泛光灯多种形式;灯光色彩不宜太多;泛光不应直接射入室内。

雕塑小品

150-500

建筑立面

150-200



郑重声明:资讯 【设计艺术研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