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人物之死,看“背疽”究竟忌什么?_三尺剑十年书_新浪博客

从历史人物之死,看“背疽”究竟忌什么?

 

最近看吴晗的《朱元璋传》,徐达食“鹅肉”之故作饕餮之状,可谓是诚惶诚恐,泪不敢流啊!据《明史·徐达传》载,“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由此可见,徐达的确于洪武十八年(1385)死于背疽。

据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害怕开国功臣们会抢了他的天下,于是他定下毒计,将开国元勋们一一害死。传说,徐达生了背疽。所谓背疽,就是背上长了毒疮。据说,生背疽之人,吃蒸鹅立刻会死。朱元璋便派人慰问徐达,并且御赐蒸鹅一只。徐达明知道不能吃蒸鹅,但不得不吃,他泪流满面,当着使者的面把蒸鹅吃干净,当晚,徐达就毒发而死。

这个故事流传颇广,一些专家甚至将其当作了史实,比如,最近我正在读的吴晗先生所写的《朱元璋传》就持此说。

那么,生了背疽吃蒸鹅,就一定会死吗?疽,究竟是什么东东呢?

疽(jū):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灵枢·痈疽》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其特点为疮肿深而重。

所谓背疽,有头疽生于背部者,就是背疽,即现代医学外科感染之痈。多因外感风湿火毒,或过食高粱厚味,使湿热火毒内蕴,造成内脏积热,气血凝滞,营卫不和,邪阻肌肤而发。临证所见有虚实之分。其初起见局部xx热痛,根束高肿,疮头有如粟米一只或多只不等,疼痛剧烈,甚则伴有全身寒热,口渴烦躁,xx溲赤,脉见洪数,舌红苔黄者,此为疽之实证。

在现代医学看来。是背部发生了大面积急性化脓性感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导致的。在今天xx起来并不困难,用xx素和动手术排出脓液,即可望痊愈。

鹅肉,是不是此症的禁忌呢?致力于学术打假的方舟子曾发表《从“徐达吃蒸鹅而死”说起》一文认为,鹅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并不含有能导致病情恶化的毒素,反而能增强患者的营养,因此根本不“忌口”。

背疽,在古代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得了之后往往致命,秦末的范增、三国刘表、曹休、唐朝孟浩然、南宋宗泽等名人就死于这个绝症。

范增之死——公元前204年初,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于是向项羽请和。项羽欲同意,范增说:“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羽与范增急攻荥阳。刘邦手下谋士陈平施离间计,令项羽以为范增勾结汉军,从而削其兵权,范增大怒而告老回乡,项羽同意了。范增:“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饵”。未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就因背疽发作而死在路上。

刘表之死——公元208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亲征刘表,军尚未至。八月时,刘表已因背疽病发而卒。

曹休之死——建兴六年秋九月,魏都督曹休被东吴陆逊大破于石亭,车仗马匹,军资器械,并皆馨尽。曹休惶恐之甚,气忧成病,到洛阳,疽发背而死。

孟浩然之死——开元二十五年(737),尚书右丞相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辟置孟浩然于幕府,属为从事。两年后,孟浩然背疽发作,归襄阳卧疾。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孟浩然与之宴饮甚欢,食鲜疾动,疽发而卒,终年五十二岁。

宗泽之死——建炎二年正月,金人大举入侵,泽妙半又大破之,金溃不成军,尽弃辎重。自此宗泽威震天下,金人畏惮宗泽,都称“宗爷爷”。建炎元年七月起,一年上疏24次,这就是xx的《乞回銮殿疏》,上疏中力劝宋高宗还京,以图恢复北方失地,均为奸佞所阻。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结论:患背疽,饮食上忌饮酒和食海鲜之类的荤腥、辛辣的刺激发物;从以上几位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之死来看,他们在情绪上,都有忧愤之甚,气郁成病的情况,情绪上波动很大,造成情志内伤而离世。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从历史人物之死,看“背疽”究竟忌什么?_三尺剑十年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