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豆兰属*单叶岩珠_兰花岛_新浪博客

广石豆兰
别名

    单叶岩珠、岩枣、石橄榄  
药材基原

    为兰科植物广东石豆兰的假鳞茎或全草。 
动植物形态

    广东石豆兰,附生植物。根茎长,粗约2mm。假鳞茎近长圆形,长1-2.5cm,粗2-5mm,彼此相距2-7cm,基部生多数须根。顶生1叶,具短柄;叶片革质,长圆形,长2-6.5cm,宽4-10mm,先端钝圆微凹,基部渐狭成楔形,全缘;中脉明显。花葶高出叶,长达8cm,被3-5枚鞘。总状花序缩短呈伞形,顶生,具2-4(7)朵花;花苞片小,比花梗(连子房)短;花淡黄色;萼片近相同,线状披针形,中萼片长约1cm,侧萼片稍长,上部边缘上卷呈筒状,顶端尾状,基部大部分贴生于合蕊柱基部和蕊柱足上;花瓣狭披针形,长约5mm,长渐尖,全缘;唇瓣对褶,比花瓣短,唇盘上具4条褶片;合蕊柱脚短,其离生部分长约0.4mm。花期6月,果期8-10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生态环境

    附生于树上或岩石上。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鲜用或蒸后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根茎纤细,直径1-1.5mm,每隔1.4-2.5cm有一假鳞茎。假鳞茎卵状长圆形、类圆锥形,长0.8-1.5cm,直径4-8mm,表面具细纵棱纹,近根茎一侧具1凹槽,基部不收缩成柄状。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假鳞茎横切面: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8-13μm,棱角钝。外围维管束外侧有帽状纤维束,中部维管束较大,其内外侧均有纤维束。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药性

    味甘;淡;性凉 
功效

    清热;滋阴;消肿 
功效分类

    清热药;滋阴药;消肿药 
主治

    风热咽痛;肺热咳嗽;阴虚内热;热病口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 
用药禁忌

    虚寒者慎服。 
药材拉丁名 Psaudobulus seu Herba Dulbophylli Kwangtungens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tr. 
出处 《中华本草》 





 





石豆兰为兰科植物石豆兰的假鳞茎或全草,清热,滋阴,消肿,主风热咽痛,肺热咳嗽,阴虚内热,热病口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腺炎。

  「拼音名」Guǎnɡ Shí Dòu Lán

  「别名」单叶岩珠、岩枣 石橄榄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石豆兰的假鳞茎或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鲜用或蒸后晒干。

  「原形态」石豆兰,附生植物。根茎长,粗约2mm.假鳞茎近长圆形,长1-2.5cm,粗2-5mm,彼此相距2-7cm,基部生多数须根。顶生1叶,具短柄;叶片革质,长圆形,长2-6.5cm,宽4-10mm,先端钝圆微凹,基部渐狭成楔形,全缘;中脉明显。花葶高出叶,长达8cm,被3-5枚鞘。总状花序缩短呈伞形,顶生,具2-4(7)朵花;花苞片小,比花梗(连子房)短;花淡黄色;萼片近相同,线状披针形,中萼片长约1cm,侧萼片稍长,上部边缘上卷呈筒状,顶端尾状,基部大部分贴生于合蕊柱基部和蕊柱足上;花瓣狭披针形,长约5mm,长渐尖,全缘;唇瓣对褶,比花瓣短,唇盘上具4条褶片;合蕊柱脚短,其离生部分长约0.4mm.花期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树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纤细,直径1-1.5mm,每隔1.4-2.5cm有一假鳞茎。假鳞茎卵状长圆形、类圆锥形,长0.8-1.5cm,直径4-8mm,表面具细纵棱纹,近根茎一侧具1凹槽,基部不收缩成柄状。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假鳞茎横切面: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8-13μm,棱角钝。外围维管束外侧有帽状纤维束,中部维管束较大,其内外侧均有纤维束。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滋阴;消肿。主风热咽痛;肺热咳嗽;阴虚内热;热病口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虚寒者慎服。



郑重声明:资讯 【石豆兰属*单叶岩珠_兰花岛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