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您多向如皋人学习,炒菜时少放盐,或者用糖、醋、姜、葱、胡椒、大蒜等来替代盐和酱油调味,坚持下去,您也能像陈继儒遇到的那三兄弟一样活得很长。
如皋人在春天采摘野菜的生动画面让我不由得想起《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仕女春采图,如诗如画,真是令人神往。
就像日本人的饮食中用柠檬多于用盐、冰岛人以鱼虾和蔬菜为主要食材一样,长寿之乡如皋人的日常三餐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遵循着“淡、杂、鲜、野”的饮食原则。
这种“道法自然”的三餐方案和饮食文化意境,与长寿之乡如皋本地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明代嘉靖年间完成的《如皋县志》中,如皋的民风被记述为“其性驯柔,其俗质实”,而“淡、杂、鲜、野”的饮食风格恰恰从日常生活中“吃”的层面折射出如皋人的性格特质。我们可以把如皋人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看作是他们日常生活和处事方式的一个逻辑概括,这其中暗含的是一个以儒家食礼学说和道家养生学说为核心的如皋长寿养生概念的成熟。
如皋当地的物产非常丰富,农产品、蔬菜瓜果、水产品、肉禽类,品种相当齐全和多元。长寿之乡的人们正是利用这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当搭配成不同的种类,在讲究“淡、杂、鲜、野”的同时,注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使食物结构合理,营养均衡,从而保证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一)淡
少盐淡食是如皋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炒菜时几乎不怎么放盐,一大家人通常要两三个月才能吃完一包500克的盐,这在其他地方的人看来都有点儿不可思议。
明代学者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就讲了一个少吃盐让人长寿的小故事。他说,他曾经到过一个地方,那里有兄弟3人,都80多岁了,身体还非常强壮健康。他问三兄弟养生秘诀,三人回答:“我们这里不产盐,吃盐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就尽量少吃盐,而且每天坚持干农活,其他没什么。”听到这里,陈继儒不禁感叹,这正是“咸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兹始,天鉴行藏信有之”。
明代xx养生家王蔡也在他的《修真秘要》中强调:“酸味伤于筋,苦味伤于骨,甘则不益肉,辛多败正气,咸少促人寿。”他提倡饮食要五味调和适中,任何一味偏多,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特别是盐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会使人短寿。
纯粹从生理需要角度来讲,成人每天吃1克盐就足够了,当然,那样饭菜未免太没味道,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南方人饮食本就清淡,一般不会超过这个量,但北方人口味偏重,觉得盐、酱油放少了,菜就没法吃,而且炒菜之外,还要吃腌的咸菜、咸肉、咸蛋等食品,每天盐的摄入量肯定超标。长此以往,必然身体健康堪忧,那还谈什么长寿啊。我建议您多向如皋人学习,炒菜时少放盐,或者用糖、醋、姜、葱、胡椒、大蒜等来替代盐和酱油调味,坚持下去,您也能像陈继儒遇到的那三兄弟一样活得很长。
(二)杂
所谓“杂”,就是粗粮、细粮混着吃,荤菜、素菜搭配吃。由于如皋滨江临海、地形平坦,兼有海陆物产,所以,这里杂粮、瓜果、蔬菜、鱼虾、肉蛋等产品十分丰富,这就决定了如皋人的营养摄食绝不单一。据当地长寿研究所调查资料显示,如皋百岁寿星中有93%的人既吃大米、白面等细粮,又吃玉米、大麦、元麦等粗粮。主食之外,还搭配蔬菜、水果、干果等,既有正餐,又有小吃、零食,相当丰富和多元。
我随手记下了一份流行于如皋坊间的三餐食谱:
餐别:
早餐
粥/包子、烧饼/脆饼、馓子玉米糁儿粥/元麦糁儿粥/荞麦饼、山芋粥/咸鸭蛋、香肠/肉松等/饼酱、咸菜/乳豆腐
午餐
米饭/面条/大麦面、荞麦面汤/肉禽类、鱼、/虾、蛋类、菌类/油菜、菠菜、/韭菜、丝瓜、/黄瓜、西红柿等/草莓
晚餐
粥/馒头、面条/同早餐/同午餐、香肠/茶干/黄瓜、豆腐乳等/零食/炒米/脆饼、馓子/膨化类/苹果/萝卜/花生/白果/草莓等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如皋长寿饮食“粗细搭配、荦素兼有”的特点。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食物都不能单独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所以只摄入单一食品肯定会造成人体营养素的缺失。我国传统中医自古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认为吃得越杂,越有利于人体阴阳平衡和脏腑协调。
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在一个山坡上种同一种树木,成活的就很少,而且长势也不会太好。而像原始森林那样,植物林林总总、千差万别,就能生机繁盛、郁郁葱葱。要知道,自然界的食物链、营养链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体各个器官也不例外。
从饮食美学的角度来说,只习惯吃几种食物,人的口味会产生审美疲劳。而经常以不同品种和不同口味的食物来调适生活也是如皋老人的一种饮食趣味。
(三)鲜
如皋人吃东西特别讲究新鲜,当地人称为“出水鲜”。比如,肉要当天宰的,虾要当天捞的,鱼要现场剖的,文蛤要当场劈的,青菜要早上拔的,瓜果要当时摘的,芋头要当场刮的,豆腐、茶干{jd1}要当天做的。如皋人的冰箱里很少贮存蔬菜,基本都是当天赶早市买来的,这xx得益于如皋地区田畴平旷,河港交错的有利条件。
明末大才子李渔当年在如皋生活时就喜欢吃新鲜瓜果,其中尤以杨梅为最。李渔吃杨梅必须攀上杨梅树,尽情地摘吃,就图吃个新鲜好口味,直到解馋为止。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他回浙江之后。在家乡兰溪,他每每约几个好友,上山观美景,入园采杨梅,现摘现吃,其乐无穷。他还在饱尝美食之余写下《杨梅赋》一篇,以抒发新鲜果物带给自己的美好享受。
新鲜蔬菜不但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和好口感,而且里面的营养成分也破坏得最少。它们就好比清晨的清新空气,携带了生命最初的信息密码,附加着大自然的阳气,被人体摄入后具有补心补肺、养护肠胃、调适脏腑的作用。所以如皋人说:“三日可无肉,但一日不可无新鲜蔬菜。”
大量资料表明,新鲜的萝卜、青菜、豆芽和丝瓜等普通蔬菜的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因为它们中所含的一种干扰素诱生剂能抑制肿瘤,但放置两天后,这些蔬菜所含的抗病毒素和xx物质就会损失殆尽,所剩无几。
(四)野
如皋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无霜期长,非常适宜植物在野外自然生长,可以说大自然为如皋人采吃野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如皋人的眼中,蓬勃生长的野菜是大自然的精髓,它采集天地间灵气,吸取日月之精华,是护佑生命的珍馐佳肴,所以在长寿之乡的饭桌上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碧绿的野菜佐餐。当地民谚说:“如皋人好奇怪,有菜不吃吃野菜。”
野菜的采集和食用在如皋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年董小宛隐居如皋时就采摘蒲藕蒿蒴、桃梅蓉菊等各种鲜花野菜,腌制咸菜,做得黄者如蜡,绿者如翠,而且经她手制作的菜肴、糕点等都有一种异香绝味,被认为是难得的长寿佳品。现代的如皋人会在春天摘香椿头、枸杞头,夏天挖芦笋和小蒜,秋冬吃胡萝卜缨、荠菜、芫荽。他们在春天采摘野菜的生动画面让我不由得想起《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仕女春采图,如诗如画,真是令人神往。
从中医的角度看,野菜不仅能够丰富餐桌,它还是一味防病治病的良药。比如,如皋人常吃的荠菜就有清肝明目、中和脾胃、止血降压的作用,能xx痢疾、肝炎、高血压、眼病等疾患;蒲公英有xxxx的功效,适合于糖尿病、肝炎病人食用;马齿苋不但xxxx的作用显著,而且还能预防痢疾,并对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有独特的疗效;苦菜则可以xx、冷血,xx痢疾、黄疸、肛瘘;野苋菜清热利湿,可治痢疾、肠炎、膀胱结石、甲状腺肿大、咽喉肿痛等病症;蕨菜具有清热、xx、xx、养阴的作用,可用于高热神昏、筋骨疼痛、小便不利等症的辅助xx。
人类对营养的认识过程就是人类健康不断增进的过程。如皋“淡、杂、鲜、野”四字诀概括了长寿之乡饮食文化中所隐含的长寿奥妙,作为一种源于大自然、融入地方文化的饮食特色,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已获得广泛认同,并且使长寿之乡的人们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说,识得“淡、杂、鲜、野”的饮食秘诀,就是找到了打开健康长寿之门的{dy}把钥匙。
如皋长寿参考资料: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胆汁新陈代谢,宜养胆;
丑时(1∶00—3∶00)肝经当令,肝血推陈出新,宜养肝;
寅时(3∶00—5∶00)肺经当令,新鲜血液输送全身,宜养肺;
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利于排泄,宜养大肠;
辰时(7∶00—9∶00)胃经当令,利于消化,宜养胃;
巳时(9∶00—11∶00)脾经当令,利于营养的吸收,宜养脾;
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周身血液循环加快,宜养心;
未时(13∶00—15∶00)小肠经当令,身体吸收营养物质,宜养小肠;
申时(15∶00—17∶00)膀胱经当令,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宜养膀胱;
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调节人体水代谢,宜养肾;
戌时(19∶00—21∶00)心包经当令,增强心系统功能,宜养心;
亥时(21∶00—23∶00)三焦经当令,打通百脉,使百脉休养生息,宜养五脏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