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小延安-----竹沟
地处河南省南部的确山竹沟镇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根据地.1926 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鄂豫边省委,创建了红军游击队,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开辟了以竹沟为中心的桐柏山区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十四处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1938 年,党中央和xxx派彭雪枫同志到竹沟主持工作。同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到竹沟,省委负责同志朱理治、陈少敏先后来此工作,竹沟成为河南人民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竹沟设立以刘少奇(化名胡服)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李先念等从延安来到竹沟,领导豫、鄂、皖、苏地区党的工作,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竹沟是中原地区革命的摇篮.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张劲夫,张爱萍,张震,方毅,朱理治,陈少敏等式逻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建国以后,在竹沟战斗和工作过的有40多位国家省部级领导,60多位被授予将军军衔.200多位同志成长为地师级以上干部.中原局在竹沟创办的<拂晓报>.,<小消息报>等刊物,宣传党中央xxx的抗日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原局还在竹沟举办教导队和党训班等,培育党政军干部1400多人.竹沟又是新四军二,四,五师的发袢地,先后有14批基干武装共4800多人,东进南下,使革命队伍发展出壮大起来,被誉为"小延安".
竹沟的重大作用,使国民党顽固派极端仇恨。1939年11月11日,以重兵突袭竹沟,惨杀我抗日军民2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竹沟惨案”....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确山县西30公里的竹沟镇延安街,占地5200平方米,筹建于1956年,1958年开馆,由xxx题写馆名.馆内有旧址房屋66间,竹沟革命史陈列大厅1座,收藏文物定级文物231件,其他实物、文献、图片等近千件.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 ,被河南省委、省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3月 ,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确山县西30公里的竹沟镇延安街,占地5200平方米,筹建于1956年,1958年开馆,由xxx题写馆名.馆内有旧址房屋66间,竹沟革命史陈列大厅1座,收藏文物定级文物231件,其他实物、文献、图片等近千件.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 ,被河南省委、省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3月 ,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革命纪念馆前的大门上有一块匾,写着“竹沟革命纪念馆”7个俊秀的大字,这是1956年建馆时xxx总理题写的。听讲解员介绍,纪念馆所在地就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二次合作,于1938年在这里改编了“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中共中央在这里设立了中原局,对外称“八团留守处”。随后刘少奇由延安来到这里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化名“胡服”领导大别山地区的抗日工作。
步入馆内,一个大院子,几间平房,青砖青瓦,带着浓郁的山村气息,朴素而自然,使人倍感亲切。沿着方砖铺垫的小路向西走,依次是刘少奇、郭述申、李先念同志的办公室。整个院落布置整齐,错落有致,小而不拥挤,朴素而不单调。
进入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盆架。里间是一个小卧室,有个简单的书架和床铺,书桌上摆放着一盏铜油灯,还有一本线装的《列宁全集》。书页已经发黄,磨损得棱角都不分明了。最使人眼前一亮的是门前那棵石榴树,这是战争年代刘少奇同志亲手栽种的树。“xx”时期,一个老乡冒着危险偷偷剪下了树上的枝条,精心培育了这棵延续竹沟革命精神的石榴树。一串串石榴如同战场冲锋号的小喇叭,虽经血雨腥风,却依然生机盎然。
跨过小镇的路口,缓步向烈士陵园走去。陵园依山而建,园内树木葱绿,静寂无声。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一级级台阶,心在沸腾,血在翻涌。碑前的石阶上,摆满了一束束鲜花,红的,黄的,紫的,白的……银白色的纪念碑矗立在正中间,那硕大的红五星,如同燃烧的革命火焰,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仰望红五星,浩气直冲九天。缕缕和风,吹拂着崇敬的心,整个陵园静谧而庄重,那忠贞不渝的信念,铮铮铁骨和革命豪气,永远与日月共存于天地间。
烈士展馆内,一排排花圈花篮,悼念着真正的无名英雄们!200多位烈士,就算找遍竹沟的山山水水,也找不到他们的名字;就算翻遍中原的史册典籍,也想象不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可是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会在这座小镇的山山水水里,聆听到革命先烈们曾经雄壮的忠魂之歌。
“乌云之中见青天, 竹沟宛若小延安。 一声号令惊天破, 千军万马若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