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边说了那么多,最关键的不是苹果的产品有多好,而是苹果的商业模式非常优秀,苹果的革命不是纯技术意义上的,而主要是商业模式上的。我们简单的看看商业模式上的成功有些什么?

1、网络化销售平台

苹果搭建了一套完善的网络化平台,从iPod时的音乐到iPhone的软件一直到现在iPad的书籍。很多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网络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现在却是网络化开始茁壮发展全面普及的时候。微软也开始了自己的网络化平台,但是他晚了苹果好几年,Google一直在搭建自己的网络化平台,可是他忽视了实体。网络化的好处不言而喻,我在音频载体的文章中大概说了一些,我认为,网络作为载体,不但不会使盗版泛滥反而能抑制盗版的存在,关键在于一个合理完善的平台的搭建,不过这个不是本文的重点,暂且不提。另外,网络化并不是虚拟化,人是作为实体存在的,网络化也只是实体的工具而已,苹果的优势就是,利用网络化的手段为其实体产品服务,最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网络化也不是开源化,任何商业机构都是以利润为中心的,包括被人们误以为开源化的Google,苹果手机能在智能手机市场无限风光,根本点就是苹果意识到这个问题,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赢面的问题。

2、给各个利益集团足够的赢面

如果上市场营销的课程,老师就会告诉大家,现在进入一个双赢的市场局面,谁能实现双赢谁能立足于市场。这个双赢不仅仅指的是产商和消费者两个层面,而是一个多维的层面,产商与消费者、产商与竞争者、产商与合作者、产商与供给者还有产商和公共关系者。苹果最让人佩服的就是这点,不做大而全的,把核心的做了,把标准统一了,剩下的留给其他人赚,所以会出现那么丰富的苹果的专用外设。很多人抱怨苹果的外部接口太单一太少,抱怨很多硬件上该有的却没有,甚至摄像头都要到3带才具备,但是苹果无论如何配置,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且还影响产品的外观,那还不如留给其他产商来做,这样就是一个双赢,但是为什么其他智能手机无法做到呢?因为没有统一标准统一接口,仅仅windows操作系统的手机就有很多种接口,更不要说还有其他操作系统的手机;苹果的软件商店是另一个双赢的局面,苹果深知智能手机市场不是因为硬件不到位,而是消费者根本没有兴趣去折腾那些应用,所以,苹果希望那些写应用程序的软件人员更愿意更认真的投入到他的系统上写应用程序,而如何让他们愿意呢?那就是利润。但是在盗版猖獗的今天,如何保证利润?那就是网络化平台和苹果的统一标准。说到统一的标准,我们再来看看苹果的操作系统。

3、按照需求创造产品

苹果是一家非常注重消费者需求的公司,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里,非常重视需求所造成的影响。犹如上边所说,一台设备只是一些机械配件的组合,只有注入了软件才能使这台设备具有灵魂。那要注入什么样的灵魂呢?苹果告诉我们,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就是好的,windows非常强大,但是在移动领域却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从使用鼠标和键盘的电脑上移植到以手写为主的平板上,与其相关的操作系统则有三种变更方式:1、直接移植,仅仅使操作系统支持手写,这种是最简单直接但又最不合理的方式,很多时候,手写的操作比使用鼠标键盘更加麻烦,最初的平板就是一个例子;2、在1的基础上开发多款适合手写的应用程序的方式来提高手写的操作性,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无法根本意义上解决问题,现在大部分智能手机就是一个例子;3、为手写方式重新定义一套操作系统,同时在这个操作系统的规范下写相关的应用程序,这就可以面对人的使用习惯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使手写{zd0}程度取代鼠标键盘,iPhone就是{zh0}的例子,同时这个也是苹果在iPhone和iPad上不用MAC OS的原因。iPhone操作系统xx针对人的使用习惯来进行,彻底贯彻人性化易用性的方针,这样,每个层次的消费者都能很轻松的上手,谁都不会意识到 iPhone操作系统是如何复杂,甚至要区分大小写。

4、成功的多元化战略

乔布斯在发布会上说:“有趣的是,iPod是一个移动设备,iPhone也是,我们绝大部分电脑也是,可以说我们现在是一家移动公司。”确实很有趣,当我们还在认为戴尔是一家优秀的电脑公司的时候,苹果就已经不仅仅是一家电脑公司,苹果的多元化非常成功,以横向多样化和多向多样化的方式,逐步的改变了其单一的电脑公司的定位,现在的苹果,不仅仅是硬件公司、移动公司、软件制作与销售公司,甚至会成为一个芯片制造公司。

所以,对于苹果来说,他的商业模式是其赢取市场的关键。

六、iPad—争议不断的产品

我们再来看看网上对iPad的意见。归纳来说,大概就是以下几点:

1、不支持Flash;2、不支持后台多任务;3、不是薄边框设计;4、没有摄像头、没有usb接口、没有HDMI高清输出接口、没有实体键盘、没有读卡器或者插槽、没有固定网线接口、没有绘图笔。。。什么东西都要外接;5、屏幕不支持高清分辨率,屏幕没有电子墨水保护视力;6、没有用MAC OS系统;7、和iPhone享用一样的应用程序,仅仅就是一个大号MP4或者Touch加大版;8、硬盘容量不够大;电池无法更换;9、使用Micro SIM的3G卡;11、长的丑,使用不舒服,名字雷人……

我以为,不是苹果没有做到位,而是我们要求太高了,苹果还是那个正在寻找潜在需求潜在商机的商业机构,而我们却已经把苹果当做一个无所不能的创世主、一个美轮美奂的艺术家。我认为:

1、不支持Flash

这个只是观点问题,不是苹果的产品问题,Adobe公司公开声明,要为iPhone系统开发Flash,这对于广大网友来说是一个好的消息。不过苹果不支持 flash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行为,我估计,由于Flash在网络上的应用实在是太广泛了,广泛到无法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以及安全的程度,同时过多的 Flash也不能保障性能的发挥,加上苹果的固执,所以就造成如今的局面。

2、不支持后台多任务

这点苹果实在是冤枉了,苹果iPhone os{jd1}支持后台多任务,只不过仅支持内置软件后台运行,不支持第三方软件后台运行。这个仅仅是愿不愿意的事,并不是苹果能不能的问题。我认为,苹果这样做,1、是为了保证安全性;2、是为了保证机器的运行效率,苹果{jd1}不会让它的机器性能被莫名其妙的后台程序吞噬从而让他自己来背黑锅的事情发生。对于 iPhone和iPad,无论是应用面还是性能,都无法和电脑相媲美,很多电脑上的多任务需求在iPhone和iPad上都失去意义,所以对多任务的依赖没有电脑强。这是个很好解决的问题,方法很多,因为在iPhone和iPad上多任务的需求比较单一,苹果可以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内置或者授权给相关第三方软件就可以了,比如想无论做什么事都可以听歌,这个没问题,苹果内置的播放器能做到,比如想上网的时候和好友通话,这个或者苹果自己内置一个通话软件,或者授权某个第三方软件比如skype可以在后台运行,我认为后边的这个方案可行不过要多花时间管理,不然授权太多太杂不如直接放开。至于挂qq、 MSN、收发邮件之类的就不用谈什么多任务了,对于iPhone和iPad来说,推送技术是一个xx解决的方案。当然,也不排除苹果在iPhone os4.0上直接放开多任务,不过假如放开了,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3、不是薄边框设计

这点我刚刚看到iPad的时候,也比较失望,但是随即想想,这样设计不是没有道理的,要知道,苹果的手写板是真正的手写--只能用手来写,如果是薄边框设计的话,那我真不知道要怎么握持这台机器,如果为了薄边框而弄一个把手,那真是得不偿失。这个也是一个无奈,因为至少在现阶段实在想不出比弄个厚边框更好的解决方案,何况这个厚边框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当电子相框的时候确实像个相框。

4、没有各种支持,这些就归纳在一起说了

苹果无论如何做都无法满足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何况苹果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我前边说过,苹果的外设配件非常丰富,苹果要做的只是完善的核心和统一的标准,其他留给第三方产商来做(当然,苹果自己也可以做)。

而且实体键盘和读卡器都是有的,只不过也是外接的,iPad始终是一个平板,不是一台上网本,由于定位关系,外接是合理的。至于固定网络接口则失去这个便携式设备的意义了,现在组建无线网络的成本已经很低了,配一个极少使用又影响美观而且还不符合产品定位的接口是种愚蠢的做法。至于绘图笔,至少iPhone 也有笔支持,只是能不能专业制作这就不清楚,不是这个专业不敢妄加评论。

没有摄像头是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虽然用其他更好的设备所达成的效果比内置摄像头更好,可是不能视频通话聊天甚至简单的视频会议等确实是一个遗憾,从新发布的SDK模拟器里有个Take photo选项来看,第二代支持摄像头的可能性很大。

无法支持HDMI口输出高清也比较遗憾,现在高清是一个趋势,iPadH.264视频可达720p也是不错的,可惜1080p还是无法支持,通过Apple Composite A/V Cable可以输出576p和480p,这让我看到了HDMI输出1080p的希望,但是估计也只能等第二代了。

上边说的这些有很多方案可以解决,并不影响iPad的根本,当然,外接也是一种解决方案,不过我认为,外接对于一台便携式多功能设备来说是比较好的一个解决方案。外接首先能满足既要便携小巧又要多功能的需求;其次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比如我从来都不需要1394接口,所以我的电脑上的1394接口不但永远是落灰的而且还影响美观,但是有些人却非要这个接口不可,这种情况外接就是{zh0}的个性化解决途径;{zh1}iPad依赖的是他的主机和他的整个商业模式,并不是依赖于这些外接,外接只是iPad的补充,多了外接,可以让iPad应用更丰富,但是少了外接并不意味着iPad就不能使用。

5、屏幕不支持高清分辨率,无法像电子书一样保护视力。

这个只能说支持固然好,不支持也不是太大的缺陷,我不知道屏产商是否有10寸的支持高清分辨率的屏,我只知道在10寸的屏幕下无论再高清也不如100寸的舒服,很早就开始流行的全高清面板电视,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在享受全高清的效果。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点,iPad需要随时旋转,用高清分辨率分明不合适,除非以后有什么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实现高清分辨率。

对于电子书来说,用 iPad来看书比起电子书来说{wy}的缺点就是没有电子墨水保护视力,但是却比单纯的电子书功能丰富不少,仅仅彩色杂志漫画阅读就是电子书无法企及的,iPad虽然比电子墨水伤害视力,但是却比台式笔记本舒服很多。

iPad 和电子书不仅仅是竞争关系,某种意义上来说,iPad的到来会更加刺激电子书行业,电子书进行技术革新、价格下降、书籍内容增加、电子书普及都是一个必然趋势,真正普及以后,两者的竞争未必是白热化的,xx有细分市场的空间,比如图书馆{jd1}不会采用iPad的,但是很有可能采用电子书,我的高清载体一文的回复中有人说,“有了网络,是不是教课书也不用了? ”我以为,是的,数字化的趋势是很明显的(改天有时间再谈谈数字化阅读,我想数码多媒体应该逐步的增加有关数字阅读的东西了)。难道都没发现吗?9.7 英寸(对角线) LED 背光镜面同时具有 IPS 技术的宽屏幕显示屏是多么令人激动地东西吗?

6、没有用MAC OS系统

其实这点我在前边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其一、围绕着iPad的商业模式,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普及、娱乐性更强,对于苹果来说更易实现而且易于隐蔽他的野心,如果我们把应用iPhone os看做A4CPU应用的试验田会怎样呢?;其二、xx适合平板的操作系统。为什么一定要MAC OS呢?iPad不是台式或者笔记本电脑,iPad是选择性计算机而台式或者笔记本电脑是通用计算机。需要的苹果或者其他开发人员已经或者准备开发,比如 iwork,不需要的则不要来占用iPad那低于通用计算机的性能。让一个无法接受或者从未接受过电脑操作收发邮件上网娱乐的人拿上iPad能立即享受数字化的体验,这样已经足够了,不是人人都需要研究系统研究内核研究命令研究操作模式,微软的windows的最终目标其实也是这个;其三、MAC OS固然强大,但是面对windows的围剿,市场占有率始终无法提升,而新的iPad如果采用MAC OS面对win7的围剿,是否能保证消费者面对这样一个新的东西而提高接受程度呢?

和 iPhone享用一样的应用程序应该是好事,怎么会变成坏事呢?iPad的定位很明显,娱乐性设备,和iPhone定位一样,iPhone从来没有去和黑莓争夺商务领域的市场,尽管只要愿意,iPhone也可以运用于商务领域,从一个最易于消费者习惯的东西入手,难道不是一个推行新产品的好方案?实践已经证明的成功成熟的东西为什么不用呢?

iPad是个大号MP4?我能很负责的说,MP4没有iPad那么完善的商业模式,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无法达到iPad的高度,他们没有可比性。

单从产品来说,确实像个加大版的Touch,但是却不能说明这个产品不好,苹果整个系列的产品都是有自己的风格,每个公司一旦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风格后是不值得改变的,所以造型上像Touch是可以理解的,软件上和Touch一样,如前所说,也是合理的。这时就有人问,那有Touch还要iPad干嘛或者有 iPad还要Touch干嘛?我想苹果也没有一定要让消费者两者都需求的意思,只要iPad能有取代Touch的理由就够了,有了Touch可能还需要屏幕更大功能更丰富体验更好的iPad,至于有了iPad就不要Touch则无所谓,iPad的出现如果让Touch退役也不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想想吧,使用自己CPU的iPad;使用更为大众化的iPhone系统及相关软件的平板电脑;大众化的价格。我只想说,Touch没有这个使命。

7、硬盘容量不够大

这个也是我比较不明白的地方,iPod的时候,苹果的MP3是出了名的大容量,怎么到了iPad却弄那么寒酸的容量呢?16G容量在iPhone 3GS就已经捉襟见肘了,放在iPad上就更难以适应。我分析原因有三:

  • 1、苹果对自己软件的空间资源占用率非常自信。这可能也是使用iPhone系统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要为价格服务;
    2、苹果对网络化的信心比较足,iPad只是一个娱乐终端,不是服务端,可以通过网络把更多的文件放在服务端;
    3、最有可能的是价格,苹果要满足其价格的大众化。

不过苹果的产品向来比较高调,但为什么这次很多地方都发现成本化的端倪?乔布斯在发布会上说:“正如我们达到了技术上的目标一样,我们在价格上也达到了目标”,什么目标?我想不仅仅是单纯的价格降低那么简单,这是个比较反常的现象,从大众化接受的iPhone系统到为成本化服务的小容量硬盘可以看出,苹果要大力积极地推行其iPad,但为什么苹果要大力推行iPad甚至不顾iPad有可能和Touch甚至苹果自己的笔记本相冲突的潜在风险?我想,苹果公司可能在预谋转型,或者是苹果正在进行产业的进一步多元化扩张和整合,要怎么进行我是无法推测的,但是却有些许蛛丝马迹让人回味。1、竞争力始终无法赶上windows系统的MAC OS,何况Google也加入竞争;2、自主产业的整合图形化的芯片制造领域,何况创新也开始推行ZII;3、xxx的娱乐整合市场,不仅仅是手机移动市场(便携和移动是两个概念)。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苹果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那么小的容量,我们就只能寄希望于iPad能支持WiFi互联,局域网功能更加完善,网络功能更加强大。

至于电池无法更换的问题,网上据说可以换,当然,要真机实测的时候才能最终确定。iPhone不能换大家能接受,但是iPad不能换却难以理解,毕竟一个是手机一个是平板电脑,尽管我们手中的笔记本电脑电池也很少频繁更换。不过iPad长达一个月的待机时间,持续工作时间10小时的续航能力多少弥补了一点点遗憾。

9、使用Micro SIM的3G卡

这个不好评判,Micro SIM有其优势,以后可能是大势所趋,也可能是霸王条款。电子数码界的霸王条款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wy}的指望就是国内电信商会不会xx一下。

10、长的丑,使用不舒服,名字雷人……

这个就无话可说了,丑不丑是主观判定,舒不舒服要实测才知,名字雷人就更搞笑了,iPad如果雷人那thinkpad岂不是雷了那么多年。。。。名字拿来开开玩笑可以,但是如果以此否定一款产品那就太玩笑了。这点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社会对苹果的xx度实在是太高了。

尽管iPad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不会降低iPad的影响力。现在的iPad只是{dy}代产品,能做到如此已经很不错,我认为, iPad是一个开端,以后,下一代的iPad肯定会更加完善,甚至未来苹果的产品线会更加丰富合理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苹果的商业模式经过几年的时间,已经开始逐步完善。苹果的产品以及围绕着产品的整个商业模式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个越来越成熟的数码体验解决方案。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无论这次苹果是否带给了我们一个xx的体验,我们都应该理智面对,至少如今苹果是辉煌的,至少苹果曾经很多产品都带给我们消费者前所未有的体验。地球少了苹果依然在转;市场少了iPad依然要消费,没必要大肆抨击、互相攻击。苹果创新的理念、优秀的产品和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值得我们大家尊重和学习的。



郑重声明:资讯 【接上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