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光衰机理分析与高光通量维持率对策研究

一、概述
荧光灯属低气压汞放电光致发光电光源。其发光机理涉及到气体汞放电与光致发光两个基本的物理过程。
荧光灯由节能荧光灯管和电子镇流器(驱动功率源)两部分构成。节能荧光灯管和电子镇流器(驱动功率源),在启辉点燃过程中,相互影响、互相作用,构成了荧光灯诸如发光等多项宏观技术特性。光衰,即是荧光灯多项宏观技术特性之一。
在启辉点燃过程中,荧光灯的光衰,是气体汞放电与光致发光两个基本的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复杂的量变过程。在这个量变过程中,节能荧光灯管内部微观领域中的一系列的理化运动过程是内因,电子镇流器(驱动功率源)的电学特性是外因。内因是主导,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产生作用。
因此,荧光灯的光衰,主要来自于节能荧光灯管内的杂相杂质产生的光衰、荧光粉粉体产生的光衰、灯管玻璃产生的光衰,和电子镇流器(驱动功率源)输出特性导致的光衰四个方面。
在荧光灯启辉点燃过程中,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是同时存在的。并且四个方面的因素互相影响。启辉点燃时间段不同,启辉点燃状态不同,对光衰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和因素不同。
二、荧光灯杂相杂质产生光衰的机理分析
(一)、杂相杂质的来源途径分析
节能荧光灯管内的杂相杂质,主要来源于灯用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两个途径。
1、原材料的技术性能与相纯度不够的方面
(1)、充入的惰性气体:如氪(Kr)气、氩(Ar)气气体纯度不够,含有杂相杂质。
(2)、充入的金属汞(Hg)纯度不够,在荧光灯启辉点燃过程中,释放杂相杂质。
(3)、阴极导丝、灯丝,在荧光灯启辉点燃过程中,产生理化反应,释放杂相杂质。
(4)、荧光粉或荧光粉涂层含有杂相杂质,在荧光灯启辉点燃过程中,游离于节能荧光灯管管内。
(5)、电子粉纯度不够,在荧光灯启辉点燃过程中,有杂相杂质游离于节能荧光灯管管内。
(6)、灯丝和电子粉,在荧光灯启辉点燃过程中,因离子轰击溅射出Ba、W元素及氧化物。
(7)、玻璃明管的技术品质,不能满足制灯工艺技术要求,在制灯过程和荧光灯启辉点燃过程中,碱金属钠(Na)离子析出量过高。
2、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严的方面
(1)、生产过程工艺控制不严,对灯用原材料产生污染。如:玻璃明管冲洗不干净,粉浆制备或涂粉过程中混入杂质,灯丝绷丝和粘电子粉过程中产生污染,
(2)、节能荧光灯管,烤管不彻底,或烤管后产生二次污染。
(3)、电子粉分解、xx不彻底,在荧光灯启辉点燃过程中,有杂相杂质游离于节能荧光灯管管内。
(4)、节能荧光灯管排气真空度不够,灯管内存有残留杂质。
(二)、节能荧光灯管管内杂相杂质的种类
在荧光灯启辉点燃过程中,节能荧光灯管内杂相杂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氢(H2)。
2、氧(O2)。
3、水(H2O)。
4、一氧化碳(CO)。
5、二氧化碳(CO2)。
6、碳氢化合物(CH4)。
7、重氧(O3)
8、Ba、Sr、Ca、W游离元素。
9、碱金属钠(Na)离子。
(三)、节能荧光灯管内杂相杂质的存在形式
节能荧光灯管在启辉点燃过程中,内部微观领域表现出以下理化特性。
1、节能荧光灯管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并且在灯丝附近温度较高。
2、节能荧光灯管内的空间处于一定强度的交变电场的激发之中。
3、节能荧光灯管内的杂相杂质亦具有一定的温度,并处于交变电场的激发之中,具有一定的能量。
4、在温度和交变电场的作用下,节能荧光灯管内的9中杂相杂质,一部分以重粒子的形式,与其它离子发生碰撞。一部分会分解为氢(H2)分子,氧(O2)分子和碳(C)原子,氧(O)原子等,游离于节能荧光灯管内与其它粒子发生各种理化反应。
(四)、节能荧光灯管内杂相杂质的理化微循环
在温度和交变电场的作用下,节能荧光灯管内的各种杂质元素,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元素—化合物等理化微循环。
1、氧(O2)分子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分解为两个氧(O)原子。氧(O)原子被氧(O2)分子捕获生成重氧(O3)离子。而重氧(O3)离子的寿命很短暂,又会分解为氧(O2)分子和氧(O)原子。这种氧(O2)—重氧(O3)离子的微循环,在启辉点燃过程中,实际上一直是在连续不断的在进行着。
2、氢(H2)分子和氧(O2)分子,在温度和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化和生成水(H2O)。水(H2O)又会分解为氢(H2)分子和氧(O2)分子。形成元素与水的微循环。
3、氧(O2)分子和碳(C)原子,在温度和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化和生成一氧化碳(CO)或者二氧化碳(CO2)《高温的地方会生成一氧化碳(CO),温度低的地方会生成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或者二氧化碳(CO2),又会分解为氧(O2)分子和碳(C)原子。这种碳(C)

原子氧(O2)分子,与化合物的微循环实际上也是存在的。
节能荧光灯管内杂相杂质的理化微循环的存在,使得杂相杂质的影响和相互作用变的瞬息多变。各种理化反应也更为复杂、多变,极具暂态性和循环性。
节能荧光灯管内杂相杂质的理化微循环的存在,使得杂相杂质产生光衰的机理很难用定态的方法去分析。在启辉点燃过程中,产生光衰的因素更为多样性。对光衰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和因素,也更具有暂态性和多样性。
(五)、杂相杂质产生光衰的机理分析
1、氢(H2)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机理分析
在节能荧光灯管的启辉点燃过程中,氢(H2)是比较稳定的,一般不与其它元素发生化合反应。氢(H2)的存在,不会直接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氢(H2)是通过改变节能荧光灯管的放电特性,引发其它的理化过程而产生光衰的。
机理如下:
节能荧光灯管的启辉点燃,涉及到气体放电的辉光放电和弧光放电两个阶段。启辉过程就是一个由辉光放电向弧光放电过渡的过程。
辉光放电向弧光放电过渡,实质是一个潘宁效应的电子雪崩过程。在有氢(H2)存在时,氢(H2)与电子、氩(Ar)原子等粒子发生弹性碰撞,吸收并转化了外加激发电场的激发能量,迟滞了电子雪崩效应。
为维持放点继续进行,节能荧光灯管必然加大电子发射能量、提高电子温度,补偿氢(H2)吸收和转化的能量。这一微观过程导致灯丝阴极温度提高,灯的启辉电压提高和由辉光放电向弧光放电过渡的时间增加。其结果是:灯丝阴极的蒸发与溅射加剧。
蒸发与溅射出来的氧化物粒子和金属粒子,与灯内的其它元素粒子产生化合物或者是直接沉淀于灯管内荧光粉表面上,影响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
2、氧(O2)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机理分析
在节能荧光灯管的启辉点燃过程中,氧(O2)-重氧(O3)离子的微循环极具氧化活性。因此,氧(O2)在节能荧光灯管的启辉点燃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
一是:在温度和交变电场的作用下,氧(O2)与金属汞(Hg)产生化合反应,生成氧化汞(HgO)。沉积到荧光粉表面形成色斑,导致节能荧光灯管光通量输出降低,产生光衰。
二是:氧(O2)或重氧(O3)离子极具氧化活性,在温度和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对灯丝钨的侵蚀非常严重。也可致使灯丝中的掺杂元素暴露或氧化析出,金属溅射加剧。
溅射出来的金属钨(W),一部分直接沉积于灯管内荧光粉表面上,影响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另有部分与氧(O2)或重氧(O3)化合反应,生成不同价态的氧化钨(WO2、WO3、W2O3)。氧化钨(WO2、WO3、W2O3)是难挥发的物质,会沉积于灯管内荧光粉表面上,影响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
3、碳(C)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机理分析
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 可分两种情况:{dy}、一氧化碳(CO)比较稳定,会直接沉积于灯管内荧光粉表面上,使管壁黑化影响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
第二、二氧化碳(CO2),在温度和交变电场的作用下,较容易分解为氧(O2)和碳(C)原子。氧(O2)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机理,上面已经分析分析。
碳(C)是一种难挥发的物质,且也不易与氢(H2)发生反应。一种情况是直接沉积于灯管内荧光粉表面上,使管壁黑化影响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还有一种情况是在高温条件下与金属钨(W)生成碳化钨(WC、WC2),碳化钨(WC、WC2)也是难挥发物质,会沉积于灯管内荧光粉表面上,使管壁黑化影响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
4、水(H2O)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机理分析
因为水(H2O)会分解为氢(H2)和氧(O2)。因此,水(H2O)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机理,其实质是:氢(H2)和氧(O2)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的机理。
5、重氧(O3)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机理分析
重氧(O3)会分解为氧(O2)和氧(O)。因此,重氧(O3)包括氧(O)对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的机理,同氧(O2)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机理分析。
6、碳氢化合物(CH4)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机理分析
碳氢化合物(CH4)在节能荧光灯管启辉点燃过程中,分解为碳(C)和氢(H2)。造成节能荧光灯管光衰的机理,同碳(C)和氢(H2)的机理。
7、Ba、Sr、Ca、W游离元素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机理分析
Ba、Sr、Ca、W游离元素是溅射出来的重粒子,{dy}种情况是:沉积于灯管内荧光粉表面上,使管壁黑化影响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第二种情况是:与金属汞(Hg)进行理化作用,生成金属汞(Hg)齐。第三种情况是:与氧(O2)化合生成氧化物粒子。均会沉积于灯管内荧光粉表面上,使管壁黑化影响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
8、碱金属钠(Na)离子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机理分析
碱金属钠(Na)离子,是节能荧光灯管启辉点燃过程中,从玻璃管中游离出来的。与金属汞(Hg)生成钠汞齐,沉积于灯管内荧光粉表面上,使管壁黑化影响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
9、要说明的是:由于氧(O2)、Ba、Sr、Ca、W游离元素和碱金属钠(Na)离子等等重粒子,不断地消耗金属汞(Hg)。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必会影响节能荧光灯管内的饱和汞蒸汽压。影响光致发光物理过程中的光激发能量,将会严重影响光通量输出,导致光衰严重。
三、荧光灯荧光粉产生光衰的机理分析
在节能荧光灯管启辉点燃过程中,导致荧光粉产生光衰的因素涉及到较多方面。并且,各单色粉的光衰机理也有差异。但是归纳起来荧光粉的光衰,主要来自于粉体自身产生的光衰和生产工艺因素产生的光衰两个方面。表现为:荧光粉本体杂相杂质光衰、表面光衰、涂层质量光衰和生产工艺产生的荧光粉光衰。这其中深层次上的荧光粉粉体劣化,是导致荧光粉产生光衰的本质因素。
(一)、荧光粉本体杂相杂质产生光衰的机理分析
这里讲的杂相杂质指的是荧光粉粉体本身的。节能荧光灯管使用的铝酸盐系列三基色荧光粉中,通常含有的杂相杂质有:Al2O3、MgAl2O4和Ba Al2O4 。节能荧光灯管启辉点燃过程中,在温度和交变电场的作用下,Al2O3会形成色心或者是晶格缺陷,吸收253.7nm紫外激发光能量和可见光能量。降低光通量输出,导致光衰。
(二)、荧光粉表面产生光衰的机理分析
荧光粉晶体表面,有化学键不完整、晶格缺陷时,荧光粉表面原子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节能荧光灯管启辉点燃过程中,在温度和交变电场的作用下,荧光粉表面不稳定的原子,会从它原来的位置上逃逸下来,导致局部晶格变的无序。无序的晶格引起荧光粉发生劣化,劣化的荧光粉表现为:吸收253.7nm紫外激发光能量和可见光能量。降低光通量输出,导致光衰。
(三)、荧光粉涂层质量产生光衰的机理分析
荧光粉涂层质量,包括涂层的致密程度和涂层的厚度。
1、荧光粉涂层的均匀、致密、细腻程度,不仅是节能荧光灯管的外观质量,对节能荧光灯管的光通量输出和光衰影响很大。
荧光粉涂层粗糙时,在温度和交变电场的作用下,金属汞(Hg)离子很容易通过荧光粉涂层的间隙轰击玻璃管。会有一部分金属汞(Hg)离子渗透到玻璃管内,致使玻璃管产生黑化。另在金属汞(Hg)离子的轰击下,玻璃管会析出碱金属钠(Na)离子,在荧光粉表面生成钠汞齐,致使节能荧光灯管的黑化。黑化的节能荧光灯管,降低光通量输出,导致光衰。
2、荧光粉涂层的厚度,应该有一个{zj0}值。荧光粉涂层的厚度过薄,紫外线特别是185nm的紫外线,会穿透荧光粉涂层,加速荧光粉发生劣化,降低光通量输出,产生光衰。并且,启辉点燃时间越长,光衰幅度越大。
(四)、生产工艺产生的荧光粉光衰机理分析
这里讲的生产工艺,指的是节能荧光灯管的生产工艺过程。生产工艺产生的荧光粉光衰,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的制粉与涂粉、烤管、灯丝分解和排气三个方面。
{dy}个因素是:烤管过程中荧光粉吸附残留的黏结剂,致使在节能荧光灯管启辉点燃过程中,荧光粉表面产生黑化,降低光通量输出,产生光衰。
第二个因素是:烤管过程中温度过高,致使荧光粉产生猝灭中心。在节能荧光灯管启辉点燃过程中,荧光粉的猝灭中心受185nm紫外线辐射不断地劣化,吸收253.7nm紫外激发光能量和可见光能量。降低光通量输出,导致光衰。
其它的因素基本上,与节能荧光灯管内杂相杂质的机理相同。
(五)、荧光粉粉体产生劣化的机理分析
上面关于荧光粉产生光衰的分析中,涉及到了在启辉点燃过程中,荧光粉粉体劣化。科学研究也已经表明,荧光粉粉体劣化,是导致荧光粉产生光衰的本质因素。
在启辉点燃过程中,节能荧光灯管管壁上的荧光粉,承受着以金属汞(Hg)离子为主的各种离子的轰击和185nm紫外辐射。实验证明:离子轰击和185nm紫外辐射,是荧光粉粉体产生劣化的重要因素。
现对离子轰击和185nm紫外辐射,导致荧光粉粉体产生劣化的机理进行概要的分析:
1、离子轰击导致荧光粉粉体产生劣化的机理分析
(1)、在启辉点燃过程中,节能荧光灯管从管心到管壁之间靠近管壁上有一个鞘层。鞘层存在一个鞘层电场,电场方向从管心指向管壁。
(2)、进入鞘层的离子,在鞘层电场的加速下获得能量,猛烈地轰击着荧光粉涂层。其瞬间冲力是非常大的。离子轰击荧光粉涂层的瞬间冲力,与离子的质量和运动状态有关。在离子质量一定的前提下,离子在鞘层电场获得的能量越大、运动加速度越大,离子的瞬间冲力就越大。
(3)、离子对荧光粉涂层的轰击是一个连续不断地过程。离子的轰击过程对荧光粉的作用具有时间积累效应,表现为动量。离子的质量越大,对荧光粉涂层的作用越强;离子在鞘层电场获得的能量越大、速度越快,对荧光粉涂层的作用越强。离子轰击荧光粉的时间越长,对荧光粉涂层的作用能量越大。
(4)、可见,离子对荧光粉涂层的轰击,从作用瞬间来看表现为瞬间冲力。从作用过程来看,作用于荧光粉涂层上的本质因素应该是能量,即:轰击能。例如:金属汞(Hg)离子通过鞘层电场的加速,可以获得约8eV的能量,作用到荧光粉涂层上。
(5)、同时作用于荧光粉涂层上能量,还有离子与电子复合时释放出来的复合能。例如:金属汞(Hg)离子与电子复合时,能够释放出约10.42eV的能量。
(6)、离子的轰击能与复合能,共同作用于荧光粉晶体上。一是:必然会不同程度地使荧光粉晶体内能发生改变。二是:必然会使荧光粉晶体表面晶格上原子的化学键遭到破 坏。
(7)、在两种破坏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荧光粉晶体表面晶格上的原子,获得能量从晶格上逃逸出来。从晶格上逃逸出来的原子,在扩散能的作用下做扩散运动。致使晶格和原子的排列,从原来的有序变成无序。经过积累会在荧光粉晶体表面,产生一个晶格和原子的无序排列层。
(8)、晶格和原子的无序排列层,一方面吸收253.7nm紫外激发光能量后,并不是产生辐射跃迁,发出可见光。而是将吸收的 253.7nm紫外激发光能量,通过晶格振动转化为热能。另一方面直接吸收可见光。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致使可见光能量输出降低,产生光衰。
(9)、在启辉点燃过程中,晶格和原子的无序排列层,还会加大对金属汞(Hg)和其氧化物的吸附,与无序层中的金属原子生成汞齐。吸收的 253.7nm紫外激发光能量和可见光能量,致使可见光能量输出降低,产生光衰。
2、185nm紫外辐射导致荧光粉粉体产生劣化的机理分析
(1)、在启辉点燃过程中,节能荧光灯管中有253.7nm紫外辐射、185nm紫外辐射和部分可见光辐射。185nm紫外辐射总能量占得比例不是{zd0}的,但是185nm紫外辐射的单个紫外光子的能量却是{zd0}的。
(2)、在启辉点燃过程中,节能荧光灯管中185nm紫外辐射是量子化的。但是,对节能荧光灯管管壁上荧光粉涂层的作用是连续不断的过程。
(3)、在启辉点燃过程中,节能荧光灯管中的185nm紫外辐射,在高能量的驱使下,其每一个紫外光子的冲力是非常大的,并且连续不断的猛烈地轰击着荧光粉涂层。
(4)、与离子轰击荧光粉涂层一样,185nm紫外光子对荧光粉涂层的轰击,从作用瞬间来看表现为紫外光子的瞬间冲力。从作用过程来看,作用于荧光粉涂层上的本质因素亦应该是能量,即:紫外辐射能。
(5)、185nm紫外辐射不仅仅作用于荧光粉涂层的表面,还有很大一部分能够渗透到荧光粉晶体的深处,并且会有部分穿透荧光粉晶体。
(6)、在185nm紫外辐射的作用下,一是荧光粉晶体的内能必然会有较大程度地改变,致使荧光粉晶体中xx剂产生不同程度地电子电离,产生晶体价态变化。二是:必然会使荧光粉晶体表面晶格上原子的化学键遭到破坏。三是在荧光粉晶体中发生紫外光化学反应。
(7)、在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荧光粉晶体表层形成色心和猝灭中心。一方面吸收253.7nm紫外激发光能量后,并不产生辐射跃迁,发出可见光。而是将吸收到的 253.7nm紫外激发光能量,通过晶格振动转化为热能。另一方面直接吸收可见光。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致使可见光能量输出降低,产生光衰。
(8)、在启辉点燃过程中,荧光粉晶体表层的色心和猝灭中心,还会加大对金属汞(Hg)和其氧化物的吸附,与荧光粉晶体表层的金属原子生成汞齐。吸收的 253.7nm紫外激发光能量和可见光能量,致使可见光能量输出降低,产生光衰。
(9)、在启辉点燃过程中,185nm紫外辐射强度,与节能荧光灯管的管径和启辉点燃温度有关。节能荧光灯管启辉点燃温度越高,185nm紫外辐射强度越高。节能荧光灯管的管径越细,185nm紫外辐射强度越高。有实验估算:节能荧光灯管的管径,由38mm减小到10mm左右时,185nm紫外辐射强度,会提高20倍左右。
3、导致荧光粉粉体产生劣化的主导因素的分析
在启辉点燃过程中,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涂层中的红、绿、蓝单色粉,粉体劣化的程度并不是xx一样的,导致每一单色粉产生劣化的主导因素也是不同的。
理论分析和实验都表明:在低气压汞放电光致发光的荧光灯中,对于氧化钇铕红粉来讲,离子轰击,即:轰击能的破坏作用占主导地位,185nm紫外辐射,即:紫外辐射能的破坏作用占非主导地位。对于铝酸(CAT)系列的绿粉来讲,离子轰击,即:轰击能的破坏作用是主要因素,185nm紫外辐射,即:紫外辐射能的破坏作用相对小的多。对于铝酸(BAM)系列的蓝粉来讲,离子轰击,即:轰击能的破坏作用和185nm紫外辐射,即:紫外辐射能的破坏作用,两者都是很大的。
四、荧光灯管玻璃产生光衰的机理分析
荧光灯管玻璃产生光衰的机理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灯管玻璃中的碱金属钠(Na)离子,在启辉点燃过程中,从玻璃管中游离出来与金属汞(Hg)离子生成钠汞齐,沉积于玻璃管内表面或荧光粉表面上,使管壁黑化影响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
二是在启辉点燃过程中,金属汞(Hg)离子在鞘层电场的加速下,以强大的冲力进入到玻璃内部。与碱金属钠(Na)离子生成钠汞齐,使玻璃管黑化并吸收可见光,影响可见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
灯管玻璃组分不同,碱金属钠(Na)离子的析出量不同。从玻璃中析出的碱金属钠(Na)离子的迁移运动,与荧光粉涂层中的黏结剂的理化特性有关。进入到玻璃内部的金属汞(Hg)离子,其量和深度与节能荧光灯管内微观领域的理化特性有关,特别是微观领域的电特性有关。
五、电子镇流器(驱动功率源)输出特性导致光衰的机理分析
在启辉点燃过程中,节能荧光灯管内部是局部平衡等离子体态。其微观领域中每一形态的微观运动,都产生每一对应的微观现象。诸多微观现象,共同作用决定整体系统的宏观现象。
节能荧光灯管的外加电场,作用于每一形态的微观领域,影响着微观领域中每一形态的微观运动状态,进而控制整体系统的宏观现象及物理状态和特性。
因此,控制外加电场特性,就可以控制节能荧光灯管整体系统的宏观现象及物理状态和特性。
电子镇流器是外加电场的驱动功率源,其输出特性直接影响着节能荧光灯管的光电特性和寿命。下面概要分析电子镇流器(驱动功率源)输出特性导致光衰的技术机理。
(一)、在启辉点燃过程中,节能荧光灯管的特性表现为负阻抗特性。对应于驱动功率源,表现出鲜明的频率特性。即:对应于驱动功率源的不同驱动频率,节能荧光灯管两端的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一一对应为不同的波形。
(二)、作用于节能荧光灯管两端的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不同,节能荧光灯管的光电特性,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光效、光衰、频闪特性,并且有很大的差异。实践证明:在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严重偏离正弦波形时,会通过其它的作用机理产生光衰。
(三)、在启辉点燃过程中,导入节能荧光灯管阴极的电流一分为二,即:灯丝电流和灯管电流。在灯丝电流和灯管电流分配一定时,灯管电流就正比于阴极电流。
灯管电流应该有一个合理的{zj0}值,假如灯管电流不合理,特别是灯管电流过大。节能荧光灯管内的电流密度就会超过合理值,微观领域内弹性碰撞的几率提高,致使点燃过程中节能荧光灯管的点燃温会高出合理范围。
在交变电场和高温的共同作用下,就会发生阴极粒子溅射、荧光粉粉体劣化、离子轰击等等多种作用机理,导致节能荧光灯管产生光衰。为便于描述,暂称为:点燃温度光衰。
(四)、在启辉点燃过程中,导入节能荧光灯管阴极的电流一分为二,即:灯丝电流 和灯管电流。在功率一定的前提下,灯丝电流和灯管电流的分配,应该有一个合理的{zj0}值。
(五)、假如分配不合理,导致节能荧光灯管光衰的表现有:
{dy}:灯丝电流过小,在启辉阶段由辉光放电向弧光放电过度的时间就会加长。因辉光放电时,阴极电位降很高,会加大离子对阴极的轰击,阴极粒子溅射加重。溅射出来的粒子,会附着于荧光粉表面,影响可见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
第二:灯丝电流过大,点燃过程中阴极工作温度过高,阴极粒子蒸发、溅射加重。蒸发、溅射出来的粒子,会附着于荧光粉表面,影响可见光通量输出而产生光衰。
第三:灯丝电流过大,点燃过程中阴极工作温度过高,电子发射量亦过大。亦会导致节能荧光灯管内的电流密度超过合理值,微观领域内弹性碰撞的几率提高,产生点燃温度光衰。
六、荧光灯提高光通量维持率对策研究
(一)、灯用原材料的技术性能与相纯度控制
(二)、生产过程的技术工艺研究与控制
(三)、整灯设计和电子镇流器与灯管特性的技术匹配



郑重声明:资讯 【荧光灯光衰机理分析与高光通量维持率对策研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