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讲座七(构建和谐教育的途径与方式)_雪鸿_新浪博客

 

 和谐教育讲座七(构建和谐教育的途径与

 

   本篇分为五个版块:一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多措施并举构建和谐教育;三是在科学发展中构建和谐教育;四是用心构建和谐教育新乐章;五是构建和谐教育的若干举措。

1、构建和谐教育的有效途径

原作者:竹山县竹坪乡中心学校  张云朝 2009年06月09日

和谐教育,它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和谐为宗旨,整合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健康发展。我认为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人本兴校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有效途径。

1.1、依法治校。

和谐教育是一种法治的教育,要用法律的力量来强化管理。依法治校就是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设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⑴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做好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团体的桥梁作用,让教职员工参政议政。

⑵要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坚持从严治校。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

⑶要加强班子建设。校长要任人唯贤,率先垂范,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建立一支务实高效的管理队伍。

⑷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作用,以师德建设为载体,突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倡讲团结、讲协作、讲奉献、讲友爱、讲宽容的新风。

1.2、以德立校。

⑴和谐教育是一种诚信的教育。没有诚信,教育就失去了灵魂。以德立校就是要以全校教师为本,大力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诚信、奉献精神,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使学校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家园。

⑵以教师发展为本,制订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目标。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增强责任感,做学校主人”活动,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zd0}限度地化解各种矛盾,以保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1.3、人本兴校。

和谐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树立人本思想,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⑴创建安全、健康发展的环境。注重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xx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对“问题学生”耐心帮教,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要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⑵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如悬挂国旗、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教师寄语;举行艺术节、体育节、科学节及各类比赛;开设校本课程和开辟德育基地;组织学生进社区进行社会实践和考察,以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⑶建设和谐班集体。如:学生干部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其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制定学校德育常规,设立学生会和文明监督岗,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的品质,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

⑷构建和谐校园.推进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是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参与和不懈努力。

2、多措施并举构建和谐教育

原作者:翟营中心  张华   日期:08-08-17

xxx主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多措并举,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2.1、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扎实抓好薄弱学校建设来促和谐.

⑴随着适龄儿童人口的逐渐减少和生源变化,我们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总结,发现我中心小学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是小学布点偏多,建址分散,浪费人力、财力。由于受村大、村小等因素的影响,一村一所学校带来了教师岗位的“小而全”,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也带来了随意性。

②是管理粗放,办学效益不高。有的村只有五六个学生,有人戏称教师是“带研究生”,教学及教育环境、教育管理受到严重影响。

⑵这些薄弱学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学生择校风愈演愈烈,引起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很大不满和社会的强烈反映,给社会带来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中心紧密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合校并点,调整布局,撤并改造了一批薄弱学校。

⑶近年来,我带领中心班子成员以中小学布局调整为契机,充分利用上级有关政策,通过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撤并和改造了一批校舍破旧、办学条件较差的薄弱学校。经过努力,这些学校的整体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都有了新的提高。

①调整布局,决不是容易的事情。村委会之间经常发生各方面的意见分歧,比如校址的选定、学校的再建设、校舍的维修等;部分家长目光短浅,横加阻挠,甚至聚众闹事。面对这些实际困难,我们及时取得了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当好他们的参谋,适时协调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把各种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合校并点创造有利条件。

②布局调整后,我们从强化学校管理入手,坚持把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作为薄弱学校脱弱的切入点来抓,中心班子成员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多次深入到薄弱小学听课视导,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促使各学校把管理和制度改革作为治弱的突破口,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软环境。

③通过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解决了师资,节约了办学经费,规模办学趋于平衡,普遍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升了教育形象,受到群众的好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2、与时俱进谋发展,精诚团结迎评估来体现和谐.

2006年省教育督导评估关系重大,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我们全中心师生员工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以高昂的斗志和优异的工作成绩,取得了迎评估的重大胜利。

⑴做好迎评工作的关键是思想认识问题。实践证明,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鉴定功能”、“自省功能”、“参谋功能”。评估不只是发现问题,而且要研究问题,重点在解决问题,评估成为促进教育向前发展最为强劲的动力。早评估、早起步、早建设、早规范、早发展。我们充分理解了本次评估的积极意义,注意克服不良心理,树立健康心态,加强学习,从浮躁、观望、怀疑、应付、自欺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保证了评估工作顺利高效健康进行。

⑵财力、物力的投入问题。财力十分紧张是一个现实而突出的问题。对照评估细则,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办学条件保障等方面需要有很大的投入,才能达到“优秀”标准。实验设备陈旧、教学设施老化、体育活动场所紧缺等问题,统统离不开一个“钱”字。为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进一步支持和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⑶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珍惜手中的每一分钱,让每一个铜板都用在刀刃上,切实加大了对教学工作和设施建设的投入,举全中心之力做好迎评工作。工作中我们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被动依赖,一味等、靠、要;二是“重硬件,轻软件”。

⑷我们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要求,积极改善硬件环境,同时又努力抓好软件建设,确保学校教学各项指标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不隐瞒、不夸大,认认真真地加以排查,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实事求是地加以对待,分清轻重缓急,迅速拿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将迎评工作引向深入,“天下大事必作于强,古今事业皆成于实”。汗没有白废,我们向政府和社会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3、强化安全意识,细化管理考核,提高教育质量来保证和谐.

⑴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安全稳定是基础。必须在强化安全意识的前提下细化管理,狠抓教学。加强教学管理。严格、细致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⑵要加强管理,严格管理,细化管理,着重抓三个方面:

①是搞好日常教学管理,加强对整个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监督控制。教研活动、教学检查、教师考核、教学档案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都必须全面落实,教研工作的各项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坚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严格考试制度,全面实行“考教分离”,认真进行质量分析,注重信息反馈 ,狠抓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②是坚持领导听课制度。领导听课是深入教学一线、参与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质量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坚持领导听课制度,对于增强教师责任感、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③是继续推进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已有的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完善;现在还缺少的制度,要立即着手建立,而且建立一项,就认真执行一项。每一个岗位,都要有自己的工作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落实责任制,明确领导分工,严格按程序办事,严管理、严要求,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杜绝推诿扯皮、矛盾上交的现象。

⑶新的时代,新的要求,新的挑战,要进一步搞好团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树立行业新风气,制止铺张浪费和不民主以及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形成讲原则、讲协作、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的风气。

2.4、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来巩固和谐.

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

⑴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①和谐教育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这就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要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xxxx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这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

③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实施人性化管理,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文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④应该指出的是,“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也绝不能用“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⑵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关键

①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dy}要素。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提高各层次领导的整体素质和亲和力,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要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学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在班子内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zd0}化。

②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凝聚的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领导干部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⑶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我们应该用和谐的旋律,推动教育稳定持续地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光辉的现实。

3、在科学发展中构建和谐教育

原作者:盐城市教育局局长  常逢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是经济增长与事业发展的统筹,是人口素质与综合实力的平衡,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3.1、和谐教育是一种公平的教育。

⑴对大多数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对社会而言,教育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

⑵构建和谐教育,要让每一地区都能拥有优质教育资源。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农村中心镇的规划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城市聚集,使得薄弱地区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压力加大,严重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实现。构建和谐教育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扶持薄弱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摆上日程,并切实抓出成效来。

⑶要加大对相对薄弱地区和农村教育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建立各级政府合理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调整县区财政支出结构,保障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使教职工政策性福利补助得到解决。积极发展跨行政区域的集团办学,完善强弱教育互补合作机制,保护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先发优势,培育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和农村的后发优势,提高全市教育的整体水平。

⑷要让每一类教育都有较大的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包括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高、普、职、成、幼、特六类教育哪一类都不可偏废,而且每一类教育在发展的层次上也要均衡推进。盐城的高等教育和星级高中是盐城的“名片”,是盐城人才储备的蓄水池、智力库和思想库,必须创新管理,打造品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的重任,是地方劳动者成长和提高的基地,要积极围绕地方经济特色和支柱产业,不断提升服务功能。

⑸学前教育是为孩子一生幸福的奠基性教育,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全面开发早期幼儿的潜能,发挥儿童个性。要让每一所学校都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全市星级等各类窗口学校以下的合格学校建设,在巩固“三新一亮”工程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六有工程”、“校校通”等工程的实施。

⑹要建立健全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机制,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合格学校任教,逐步缩小学校之间教师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差距。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施好盐城市所有学生享受教育的“蓝天工程”,对贫困人口子女能减的费用一概减免,发动全社会做好贫困人口子女的教育工作。搞好残疾人的教育、弱智儿童的教育和少数民族的教育,关注流动人口子弟的教育,使之与当地学生在就读入学等方面“同在蓝天下,雨露共成长”。

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机关还是学校,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还是学校的教职员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教育作贡献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足群众的渴求,使服务奉献、一心为民、勤奋工作成为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

    3.2、和谐教育是一种法治的教育。

⑴和谐教育需要秩序和法治,必须有有条不紊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稳定安宁的周边环境。要用法律的力量来强化管理。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管理教育事业。

⑵各级行政机关要把主要职能从具体事务管理转移到依法管理和监督上来,变直接、具体的管理为间接、宏观管理,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为主要依靠法律手段管理,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端正教育行风,治理以权谋私、以教谋私现象。

⑶各级各类学校要完善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制,建立章程,实行依法自主办学。全面推进校务公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逐步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行有效的法治管理、制度管理。要用法律的力量来维护权利。

⑷要依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依法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实现教育投入的“三增长”。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的要求,以县为主统筹教师工资,确保教师工资一县一标按时足额发放。

⑸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执行国家的各项基本教育制度,在教育机构的设置、课程的开设、招生考试等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解决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或过轻的问题。

⑹要用法律的力量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建立和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加强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⑺要千方百计解决好困难师生的生活问题,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开展深入细致的排查和走访慰问活动。

3.3、和谐教育是一种诚信的教育。

⑴教育和谐的深层基础在于诚信,没有诚信,教育就失去灵魂,就不可能得到全社会普遍认同。教育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支持。要维护教育自身的形象,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为社会作出表率。

⑵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招生、乱办班、乱收费等热点问题。中小学不得举办学科实验班,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较好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未经批准不得改为民办或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严格改制学校的收费行为,组织并实施好“一费制”。

⑶教师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尊重。继续抓好师德建设,大力提倡奉献精神,建设好教师的精神家园。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引导教师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以培育人才、繁荣知识、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坚决杜绝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不良现象。加强以“求是、求博、求精、求新”为主要内容的业务教育,搞好新课程实施的通识培训,以过硬的水平塑造良好的教育工作者形象。

⑷学生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欢迎。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有关诚信的内容外,还应该把社会当作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

3.4、和谐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

⑴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的根本要义。行政部门要以服务学校为重点,学校要以服务教育教学为重点,教育教学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

⑵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对全体师生的道德情操、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区域特点和时代特点,高起点规划、高品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使全体师生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文化的熏陶,实现人格的升华。

⑶要提升办学品味。要牢固树立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观念,积极开展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要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激励,以微笑、激情、博爱去接受和欣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教育工作者要一视同仁地关爱每一位学生,播种希望,播撒阳光,使学生视学习为一种需要、一种愉快,在爱的旗帜下茁壮成长。

4、用心构建和谐教育新乐章

原作者:秀洲实验小学王琦敏来源:语文学科基地   时间:2008-12-2

“和谐”,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虽然在汉语词典中它的解释仅仅为“配合得适当与匀称”,但古今中外,凡是有识之士,无不表现出了自己对它的青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整个天是和谐一体的”,这是孟子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对“和谐”意义的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运用着这样辩证、和谐的治国理念,使唐朝有了繁华、安定的局面,这是他实践“和谐”后的反馈;如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党看到了和谐之重,也提出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样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理想。于是,和谐成为了全社会的追求。的确,和谐产生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难道不是在追求“民主、平等、合作、友爱、活力、有序、自主”这样的目标吗?

4.1、平等-和谐之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我们的教育中,和谐之源在哪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生活。因此,教育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出平等的教育教学平台。

⑴尊重学生.美国有位哲学家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平等,是实现和谐教育、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目标的{dy}步。尊重是人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对孩子也一样,在被人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学会了尊重别人,更培养了自尊,如果我国所有的学生都懂得尊重别人与自尊,我们整个民族的社会道德水平就会大大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只有做到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作为自己信服的人,才会做到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爱好,尊重他们的权利,尊重他们的需求、意见、创造,甚至是他们的幼稚。记得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无视学生创造力甚至压制学生创造力的教师愤慨地抨击道:“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得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吗?”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要经常换位思考,时时处处替学生着想,只有教师与孩子通过“xxx”的接触,感受、尊重对方真切的情感,才能在教育中达到和谐之美。

⑵信任学生.人们常说“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是他们求知、创造、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师生感情升华的动感地带,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乐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孩子们的基本觉悟,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愿意做好学生的,当然还要相信他们犯错误不是故意的。相信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一个重要基础;相信学生,就不会冤枉学生,就会减少许多教育上的失误;相信学生,就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就能{zd0}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造力。

⑶宽容学生.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宽恕能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当然,我们对学生的宽容{jd1}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它是以学生认识错误为前提的。对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孩子,宽容是启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我们的教育{zh0}能够引起孩子的自我教育。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味地进行批评和惩罚,非常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与紧张,切断今后教育学生的后路。即使学生从批评与惩罚中接受了教育,也是被动的教育,远不如我们心平气和地引导学生来认识自己的错误。对后进生的一次宽容,也许会成为他一个进步的起点。

平等是和谐教育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就是为了给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让孩子们有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使孩子们的身心能够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4.2、团结-和谐之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集体生活是全盘教育的基础”。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须的。在集体生活中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也是心理健康的促进剂。心理健康的人大多相信自己,接受自已,喜欢自己,他们也同样的相信、接受和喜欢别人,通常他们都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人际关系良好,又能够有效地促进人际间的沟通,促进人们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人们和睦相处。

⑴培养同学间的互助友爱之情。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除了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外,还需要有一个互尊互助、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这也是班级气氛和谐、集体有向心力的关键之所在。

①创设友善情境,指导学生交往。在班级中,有的学生朴实厚道,从不斤斤计较;有的学生待人热忱,愿意主动帮助别人;有的学生内向持重,能冷静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对这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中的优点,班主任应及时给予表扬,以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在指导学生交往中,班主任要悉心创设交往情境,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善交往的学生介入交往,并让他们懂得互助互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应该关心别人。

②认真做好个别学生工作。在班里,或许会有个别学生脾气暴躁,报复心重,与其他学生交往不协调,对集体的事不关心。对于他们,应经常给予特殊的关怀,给他们做心理辅导,让他们学会与同学沟通、和睦相处。这些同学可能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性格很偏激,常和同学发生冲突,他们经常招惹同学,而别人碰他们一下他们就要报复,弄得全班大多数人和他们的关系很紧张。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要做全班学生的工作,让他们宽容地对待这些同学,不跟他计较;另一方面,要经常找这些同学谈心,让他们知道,在集体中大家要互相谦让,关心他人,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才能获得友谊。只要坚持这样做,一定会取得改观,在集体力量的感染下,这些学生也会主动调整心态,和谐地融入班集体中去。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是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产生的,是在生动教育情境的感染下、正确舆论的影响下形成的。而孩子们对新鲜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事物也非常感兴趣,这些事物往往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而,在开展内容充实的集体活动时,我们应当考虑活动的时代特点,传统活动采取新形式,新形势开展新活动,使每一项活动都具有儿童本身的特点,使其成为集体评价的对象,在形成正确的集体评价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使每个学生自觉地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逐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习惯。

4.3、自治-和谐之法.

陶行知先生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治”,认为德育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鼓励,自我解剖,自我评价及自治能力,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监督、自我改造的习惯上面。一个具有自觉纪律的班级,是正气向上的,学生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其言行举止都是和谐的。

⑴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自主管理。有关班集体的所有事情,无论大小,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切不可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地位。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地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并且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

⑵班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制力。班集体建设特别要注重这两种优良品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中做到目标管理和发挥自主性的自我管理能够有机地统一。班集体的目标是集体提出的一定时期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并组织全体成员共同使之实现的一种管理。这些目标包括班风建设长期目标、班级形象设计阶段性学期目标和以常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短期目标。这些目标的制定都是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商量,确保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前提下制定的。

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说让学生放任自流,自由发展,而是在教师的指导、疏导、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及时疏导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指导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与他们共创健康成长的良好的集体氛围。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⑷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自觉自律、乐学向上的班集体,随时都在熏陶感染着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个别成员的不良行为不易萌发,而好的行为常常得到强化。因此,创建一个和谐、自主、主动的班集体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和谐的教育是充满生命活力、发展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是主动、互动、生动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相得益彰的,是现实与理想逐渐逼近的教育。我们追求这样的美,这样的和谐,这样的教育!只要我们把它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中。

5、构建和谐教育的若干举措

原作者:未知  来源:杭州市上城区

5.1、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

⑴教育承担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xxx总书记也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教育,其自身的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和谐发展。因为教育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共资源,是社会公平、和谐的基础。只有教育的公平才是最根本的公平,也是最基本的公平。因此教育承担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

    ⑵上城区地处杭州市中心,是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浙江省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区、浙江省教育强区。全区所属中学**所,小学**所其中,省、市、区实验学校*所;省重点中学*所;优质国有民办学校*所。省特级教师**位,区特级教师**位。2008年全区初中适龄学生****名,实际在校中学生*****人。全区小学适龄学生*****名,实际在校小学生*****名。

⑶从这一组数据可以说明:①我区很好地解决了好上学问题,并解决了其它区和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难问题。②是优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上城区有着最多的省市实验学校和最多的依托省实验学校创办的国有民办学校,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都有很高的水准。

⑶可以这么说,我区教育在实行标准化、满足百姓好上学愿望的基础上,重点将着力于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解决上好学难题和构筑和谐教育上。满足广大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好学的愿望,满足各个层面家长对教育的需求。

5.2、打造和谐教育的五要素.

经过前期的调研,针对上城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我我区打造和谐教育的五要素:安全、公平、均衡、差异和优质。具体说,上城教育理解的,和将努力构建的和谐教育是:

     ⑴安全是和谐教育的基础.学校的安全是教育和谐的基础,只有有了学校的安全,学生的安全,才有教育的和谐。上城教育要通过内部管理的提升,外部关系的和谐两个方面来促进学校的安全。

①主要措施是每个学校要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完善xx设施,每一个学校都要装备摄像头,保证学生入校后的安全。同时,要加强安全课程的教育与演练,提高师生应对危险的水平。

②教育局、学校要主动出击,搞好学校周边环境建设,争取社区与周边单位的支持,营造良好、和谐的周边关系。

⑵公平是和谐教育的核心.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重要的是受教育机会公平与均等。这种均等是外来人口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不健全孩子与健全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均等。

①上城的居民子女有着法定的受教育机会,我们将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视为是自己的{dy}责任。但是我们却时常忽视了流动人口子女和不健全孩子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上城区的流动人口子女随班就读政策得到了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三个代表在基层”栏目的肯定与报道,但是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选择权还是有限的。

②下一步我们将努力逐步给予流动人口子女享有xx的居民待遇,做到就近入学。对于不健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弱智学生的教育,上城是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我们将继续保障不健全孩子的受教育权力,做到:ⅰ让弱智学生全免费入学,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ⅱ加大弱智学生随班就读的力度,促进弱智学生的发展。三在今年内建设好{yl}的弱智学校——杨绫子学校。同时,上城教育将在近期筹建上城教育发展基金,加大对弱势群体、困难家庭学生的帮扶力度,使他们能轻松的完成学习,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掉队。

⑶均衡是和谐教育本质.和谐教育的本质是要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均衡分配,合理布局,让广大学生都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

①教育的均衡主要是要做好品牌学校布局的均衡、硬件配置的均衡和师资配备的均衡。上城有着杭州市最多的省市区实验学校和优质国有民教育资源。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特别是品牌学校的布局却不尽合理。主要是望江与南星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而湖滨、清波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

②上城区教育局将在下一阶段从:ⅰ加大集团办学力度,扩张优质教育资源,今年9月,天长金都小学将正式招生。这是南星地块引入的{dy}所名校分校。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名校分校甚至名校落户望江、南星桥等地块。这是上城为打造和谐教育推出的品牌学校布局调整。让品牌学校相对集中的湖滨、清波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迁移、复制工程,解决望江、南星等东南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困境。ⅱ加大对准优质学校的支持力度,教育局在综合评定学校的基础上,对办学实力、管理水平都不错的学校,给予大力的支持,加强对相对薄弱学校的硬件配置,并通过人才政策的落实,加强师资的合理配置,造就新型名校。

⑷优质是和谐教育目标.打造和谐教育,根本上是要打造优质的和谐教育。只有教育的优质,才具有和谐的可能。无论何时,教育质量是生命线的金玉良言都应是学校管理都的座右铭。当然,这里的优质指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优质;质量指的是学生综合教育的质量。上城教育的优势在师资。同样,上城要打造优质教育落脚点仍在师资!上城教育将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加强科研和课题成果转换两手都要抓,好的课题与科研成果会xx一个学校的发展,而科研成果只有面向市场、投入实践,真正为学校为教育带来高效益,这才是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上城将向科研要质量!

②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人才是实现一切的根本与关键,精妙的管理艺术、精当的教学观念,最终都是靠人才来实现的。上城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启动***教师培训计划。筹建教育发展基金会,准备从社会募捐的渠道筹得****万的资金,将其收益用于师资培训工作,促进教育人才的建设。

⑸差异是和谐教育的生命.差异的才是科学的,只有有了差异才会有发展。

①我区的天长小学有一个xx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差异发展。可以这么说,天长小学的差异教育历经二十多年而更显其价值所在,天长的学生因为在差异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育成了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素质全面的品质。对于上城教育同样如此,我们一方面要造峰,要迅速扩大优质教育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允许差异,要办特色学校与教育。比如说:抚宁巷小学的科技特色,娃哈哈小学的艺术特色、铁路五小的平民特色,都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收益。而学校间的这种差异也使得学校在办学上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对全区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有益的作用。

    ②和谐教育的差异性不仅要体现在办学特色上,还要体现在教师的收入分配上。要实现和谐教育的目标,关键在教师,在一支有着和谐教育理念的教师。而教师的培养除了加大培养力度外,重要的一点是要能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氛围。我们的一个原则是:尽量缩小因学校不同而出现的收入差距,尽量拉大因贡献不同获得的收入差距。从而形成一个人人讲贡献,人人求发展的良好环境。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和谐教育讲座七(构建和谐教育的途径与方式)_雪鸿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