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徐矿 声威再起_一尾黄鱼_新浪博客

    博主按:本来是接到任务写一篇关于60年的稿件, 但交稿之后发现,角度出现了偏差。此稿作废,重新写稿。粘贴于此,以示纪念。

 

    转型振兴,再续新篇,正成为徐州煤矿一支离弦之箭,干劲丝毫不减当年。
    1961年12月24日,《新华日报》报道徐州煤矿“二五计划”头四年取得xx成就:“生产有了飞跃的增长,勘探和设计取得了很大成就,新的生产能力大幅度增长,矿区交通运输有了较大发展,技术设备和新技术有了很大的增长和发展,职工队伍和技术力量成倍增长……”
    过去一个甲子,徐州煤矿为江苏能源安全保驾护航。其沧桑巨变,浓缩着一个能源大企业由传统到现代、从弱小到强大的历史变迁。
    敞开胸怀,炽热的能量贡献江苏
    1882年,清朝洋务派{lx}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改用新法开采,徐州煤矿迅速发展,迈入近代化的行列,1923年成为全国xx煤矿之一。到1936年,煤炭产量达到34万余吨,外销地点也扩大到以徐州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各地。
    徐州煤矿,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而名满天下。而其真正的辉煌,是出现在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史册上。
    建国初期,徐州矿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高涨的劳动热情加快发展生产,支持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民族工业体系。从70年代初期开始,为支援江苏工业迅速发展崛起,徐矿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
    翻开江苏乃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史,徐州煤矿用血肉身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历史记住了这样一组数据:建国以来,徐州煤矿累计向国家提供煤炭5.5亿吨,其中为江苏省内累计供应煤炭4.4亿吨。
    随着煤炭向电力转化,徐州还逐步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力输出地,1998年来的10多年,累计向苏南输电1060亿千瓦时。多年来,徐矿所产煤炭以低于市场价格供应全省,优先满足省内需求,为江苏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异地重生,再造三个“新徐矿”
    上百年的开采,徐矿资源日趋枯竭。据徐矿集团有关统计,当地煤炭可采储量仅剩3.6亿吨,按目前开采进度,20多年后将面临无煤可采的尴尬。
    如何摆脱传统资源型企业“关井走人”的宿命,继续为江苏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成为徐矿思索的重大课题。
    面对困境和责任,徐矿人目光四射:到外部寻找发展空间。
    2001年,在父母、妻儿的热泪相送中,徐矿人毅然迈出了“{dy}步”。
    在新疆,俄霍布拉克煤矿建成了;在陕西宝鸡,秦源煤业公司成立了……。
    随着“试验”取得初步成功,2003年2月29日,徐矿“走出去创业”动员大会召开,激起了全员创业的热情。
   “走出去”开始从“小步走”变成“快步跑”。几年下来,徐矿的大旗格外鲜艳:新疆塔城地区铁煤集团重组成立,贵州桐梓矿区规划开发,新疆天山公司俄矿400万吨技改完成,承包生产孟加拉国的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年产80多万吨。徐矿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使一个个小矿井通过技术改造“魔术”般地变成百万吨大矿。
    短短几年里,徐矿人通过主业转移,不断地“走出去”利用外部资源,让百年徐矿在异地重生。目前,已建成新疆、陕甘、贵州、国外四个异地煤炭生产基地,获取采矿权资源量50亿吨,外出创业人员达到15000余人。“走出去”,这一过去徐矿人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儿,现已成为一种常态。
    徐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皇新海告诉记者,到2012年,全集团煤炭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其中异地3800万吨,跻身国家5000万吨级特大煤炭企业行列。也就是说,未来,将有三个“新徐矿”在外部诞生。
    转型升级,重新定义百年矿都
    从深深的恋矿情结中走出,重新打造自己的优势产业,徐矿人的转型之路,注定是一段写满艰辛的历程。
    分析,争辩;摆事实,讲道理。
    一个共识终于形成:提升经济形态,延伸产业链条,把发展的中心从“地下”转到“地上”。
    一个思路随之诞生: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
    一个转型的“路线图”初露端倪: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持续产业,实现优势再造。
    皇新海的话语铿锵有力:“要清醒看到资源型经济结构的弊端和隐忧,一旦资源枯竭,则一损俱损、百业萧条。我们必须超前谋划,及早部署。经济转型是徐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煤电一体、煤化一体,构建上中下游环节完整的新型产业链,成为徐矿业态转型的新思路。先后控股和参股已建电厂的权益容量达1009MW;总投资28亿元建设规模为2×300MW的徐矿综合利用电厂项目投产、总投资64亿元的150万吨煤制甲醇、“陕电送苏”工程,则让徐矿从一个单纯的煤炭生产基地向新型能源基地转型。
    在延长煤基产业链的基础上,徐矿果断提出“非煤大则徐矿大,非煤强则徐矿强,非煤富则徐矿富”的理念,跳出煤业找“饭碗”。目前,徐矿的电力、煤化工、煤矿装备、现代物流、矿业工程、地产置业等6个非煤产业板块已雏形初现,非煤产业营业收入已超过主业。
    如何让越来越多走向衰老的矿井转型复兴?徐矿也在积极探索:用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一批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的生态工业园区。
    工作人员介绍,徐矿虽然进入资源枯竭期,但煤矸石和低热值煤资源丰富,特别适合建设大型坑口电厂,能有效保障江苏能源安全。
    优质煤销往市场,劣质煤、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制建材产品及复垦,循着这样的思路,徐矿构建东、西、北三个循环经济区,将废渣、煤灰、余热等“吃干榨尽”,预计每年可净增工业产值60余亿元,复垦造地500余亩。未来,有望成为承接南北经济挂钩合作项目的新基地。
    生态再造,塌陷区建起公园
     徐州西北部,一个叫“九里湖”的生态湿地公园。碧波抱拥亭台,绿树掩映长堤,一片旖旎风光。
    “这里以前是采煤塌陷区,因雨水淤积,成了个烂水塘”。徐矿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解脱这个“包袱”,徐州九里区和徐矿对该地段功能设置重新定位,大手笔实施塌陷地改造,在全国xx利用市区土地资源和空间建设大型生态湿地公园。公园设计总面积达22.3平方公里,景区已建成对外开放。
    产业要持续,生态需要补偿,环境需要修复。
    作为一个百年老矿,徐矿集团现拥有3.4万亩土地,分散在徐州的2094平方公里范围内,不少就是采煤塌陷区和废弃工业广场。
    是包袱,更是资源!
   “除了生态效益,九里湖公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很显著”。工作人员介绍,九里湖景区建设走的是造景、升值、反哺城建的路子,将拉动周边土地、服务业升值,吸引投资。
    面对土地闸门日益控紧、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徐矿正把存量资源变成一个又一个新的“九里湖”:新河矿区废弃的工业广场,正准备建设集旅游、住宿、餐饮和会议中心为一体的“汉皇宫生态园”;在大黄山矿废弃工业广场上建设的宝通物流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即将竣工。一批化存量资源为财富的循环经济园区、老矿新兴工业园区、休闲度假园区正孕育而生。
    主业转移、业态转型、资源再生、生态再造,一幅全新的蓝图已经绘就。
    眺望远方,前路依然漫长。

本报记者 黄伟
本报通讯员 王瑾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百年徐矿 声威再起_一尾黄鱼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