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2010-02-01 13:44:54 阅读1 评论0 字号:

 

引用


作者:朱含冰

《考试周刊》 2009年第35期

目前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他们中不少在初中成绩不错,但上了高中感到很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我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也吃力,初中基础知识不扎实和动手能力差是部分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要解决这一衔接问题,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困难的原因。具体来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的变化

近年来,初中化学课改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有的教学内容被删减了,有的内容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虽然近年来高中化学教材也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高中内容概括、抽象、复杂,涉及的知识面广,重理论分析。另外,初中新教材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形象生动,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一般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因为受到高考的限制,教师大都不敢降低难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材难度差距比以前更大。

解决策略:教师要研究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以及初、高中化学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在知识衔接方面,由于初中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和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总量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

1.原教学大纲上有但在新课标中删去的知识点

新课标中删去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内容: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溶液浓度;H■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酸、碱的定义;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反应物判断)和应用;物质的溶解过程;元素的存在状态;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碱式碳酸铜的分解;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Cl■、SO■■的检验;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等等。

2.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课标要求“知道”O■和CO■的主要性质,原大纲要求“掌握”O■和CO■的化学性质;新课标要求“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O■和CO■的方法,而原大纲要求“掌握”O■和CO■的实验室制法。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新课标中也降低了要求: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而原大纲中要求“掌握”铁的化学性质。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而原大纲要求“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了解”酸的通性,“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新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大纲对分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要求均为“理解”,并要求“掌握”它们的应用,对离子的要求是“了解”。关于元素,新课标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而原大纲要求“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关于化合价。新课标要求“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原大纲要求“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关于化学式,新课标要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而原大纲要求“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掌握”其应用。

3.高一年级时需对初中阶段加深完善的知识点

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高一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高一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氧化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4)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5)酸的5条、碱的4条、盐的4条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

二、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齐全,学生练得熟,考试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学生乐于跟着教师走,较少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在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教师只能讲典型、讲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按照初中的学法学习,因而出现了完成作业有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无法预习、复习和总结等现象。还有一些不熟悉初中教材的教师责怪学生不自觉、不灵活,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使学生觉得学习更困难。另外,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初中学校教师补充的内容不同,高中需要的一些知识、方法在初中新教材中被删除,等等,这些都使学生更难适应高中的学习。

解决策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教师加以具体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教师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加外,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策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等。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1.思想上放松

刚上高一的学生总认为在初中时学习较轻松,感觉不到什么困难,更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仅在初三后阶段稍作努力,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顺利地考入了高中。因此他们把这种做法也带入到了高中的学习中,结果导致成绩下滑,长期下去,最终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2.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凭借自身的小聪明,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踏入高中的大门,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最终也会遭到失败。

3.学习目标不明确

部分学生受到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读书无用论”抬头,并且很多人都能列举出身边的一些没能考上大学,但仍在外取得成功的例子来。这些导致了许多学生甚至是家长对学习是否有用产生了怀疑,加上一些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的消息,就更增强了他们的怀疑。一些学生甚至产生了“考上大学还不如考不上”的想法,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虽然这些单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但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尽到责任。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新课改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