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解铝减产与复产“冰火两重天”--铝板

    

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引发国内供电紧张,国内铝厂被动减产,之后铝价下跌和金融危机的到来进一步迫使国内铝厂全面减产。对于电解铝厂来

  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引发国内供电紧张,国内铝厂被动减产,之后铝价下跌和金融危机的到来进一步迫使国内铝厂全面减产。2009年,国民经济整体开始逐渐复苏,在国储局和各地方政府收储政策刺激下,河南铝厂率先掀起了一波复产大潮。2009年7月份,当铝价突破15000元/吨后,全国各大铝厂再掀复产大潮。目前,国内大部分铝厂满负荷开工,全国产能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从减产到复产,国内电解铝行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但对于电解铝厂来说,电解铝的停产和复产并不是一个可以轻而易举做出的决定,两种状态的改变并不灵活。一方面由于电解铝产能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复产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巨大的成本使得铝厂在生产与停产之间做选择极为慎重。

  产能利用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从2008年的大规模减产到2009年的大范围复产,铝行业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在产能利用率变化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多种影响因素:

  1.首先是电解铝冶炼厂自身生产资料的制约。电对于铝的冶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资源,2008年的大规模减产是用电受到制约的结果,当用电紧张,电解铝行业作为耗电量{zd0}的行业必然首先要为社会用电让路。用电遭遇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自然灾害导致电网受到破坏,运输因素导致发电厂电煤供应出现紧张,季节性因素导致社会用电出现高峰……铝生产的外在必要条件受到限制,则必然要对铝生产形成影响。

  2.铝价本身的变动引起产能使用的变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当价格上升的时候,供给量增加;当价格下降的时候,供给量减少。电解铝的减产和复产正好xx演绎了这条经济学规律。2008年价格持续出现低迷,导致生产厂家利润削减甚至出现亏本,这个时候厂家选择减产,一方面是力图通过供应量的减少来改善供大于求的局面,稳定价格;另一方面是减少亏损。前一个原因主要可以由2008年7月10日电解铝骨干企业的联合减产找到解释。当生产厂家对产品价格不够满意的时候,主要的生产厂家通过联合减产以达到减少产品供应的目的,从而提高产品价格,这种做法在多个行业都可以看到。这种形式类似于垄断组织的卡特尔形式。但是由于不具备足够的市场条件:铝的供给要远远大于需求,因此联合减产的手段并未奏效。而第二个原因则是2008年铝价大规模下跌。当铝价跌到10000元/吨附近的时候,对于大多数铝厂而言这个价格跌破了它们的生产成本线。每多生产一吨的电解铝,就要增加相应的亏损额。另外企业对于铝价未来的反弹并没有充分的信心,在这样的条件下,那些高成本的生产线就必然受到淘汰,停产。

  3.政府追求政治目标的结果。保证GDP的增长是政府的一个最主要的工作目标之一,尤其是在2008年年底中央提出“保八”目标以后,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保证当地GDP的增长是最重要的工作重心。所以2009年3月份的时候,尽管铝的市场格局仍旧不能尽如人意,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但河南省政府仍旧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敦促省内各电解铝厂开工上马。当然从后期来看,复产的选择与需求的复苏实现了较为xx的匹配。但应该看到的是,当时市场对未来经济的普遍预期并没有后来实际经济表现得那样乐观。换言之,如果当时需求没有复苏,电解铝仍旧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那么铝价可能会受到更严重的灭顶之灾。

  
 2009年

  铝价复苏引发电解铝企业复产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一泻千里,、连续不断下跌,电解铝也未能“幸免于难”。人们xx没有料到电解铝价格可以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大规模的下跌,人们同时也没有预期到在需求迅速减少的前提下,铝价可以如此之快的重新恢复上涨。正是铝价快速实现了从下跌到上涨的转变奠定了其后电解铝产能恢复的基础。而从下跌到上涨的转变,国家和地方的收储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云南省政府为解决省内有色金属由于价格下跌造成的困难,率先提出了收储方案,2008呢11月30日,云南省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云南省有色金属储备试行办法》,决定从2008年12月1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止收储100万吨有色金属产品。

  2008年12月25日,国储局亦决定开始收储铝以扶持铝冶炼企业,2009年1月以12300元/吨的价格收储30万吨铝,其中15万吨从中铝购买,云铝收2万吨,而其他部分从6—7家企业冶炼厂购买。2009年2月19日,国储局再次做出收储29万吨电解铝的安排。

  从现在来看,收储政策的出台对于遏制铝价进一步下跌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2008年12月的上半月铝价基本上是振荡走势,下跌态势已经明显得到了遏制。12月下半月,铝价扭转振荡局势,露出上扬的苗头。而这波上涨,正是2009年铝价上涨的起点处。

  2009年的上涨行情基本上呈现阶梯形状,全年的价格走势特点基本可以概括为上升一段时间,整理一段时间。在3月中旬左右铝价发起了一波较大上涨行情,从12000元/吨以下一直涨到13000元/吨以上。铝价的上涨给铝冶炼企业带来了信心,铝企业的生产利润开始逐步得以实现,河南铝企业率先开始复产。3月25日,河南省常务副省长李克称,河南省计划建立50万吨电解铝储备,并建立电解铝储备与质押xx联动机制,以帮助一些停产的企业积极恢复产能,缓解电解铝行业的经营困难。河南省政府之所以提出收储实际上是为了促进电解铝厂商复产,收储的前提是停产的企业必须要恢复产能,否则将不可能享受到优惠政策。2009年4月初,河南省内十几家重点电解铝企业与省内四五家电厂率先签订了直购电协议。只要电解铝企业用电电压等级在100千伏及以上,电解槽型不小于160kA就可签订直购电协议,此次恢复产能的企业大都是上述享受直购电优惠的企业。河南省政府要求,享受到电价优惠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必须恢复产能,否则将取消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而政府之所以在电解铝总体仍旧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下仍旧不断促进铝冶炼企业进行复产,和保证GDP增长的目标是密不可分的。中央政府在2008年年底提出了2009年中国GDP增长保证达到8%的目标,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它的主要工业基础是铝工业,其GDP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来自铝的生产。如果河南省的铝生产不足,那么就很难保证河南省的GDP增长目标。在追求GDP增长目标的要求下,政府自然要不遗余力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敦促企业进行复产。

  河南省的电解铝产量居全国{dy},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四分之一。2009年前2个月,河南有40%的产能处于停产状态。河南省的电解铝企业主要有焦作万方铝业、新安万基铝业、三门峡天元铝业、河南神火铝电、河南豫联能源、伊川铝厂、渑池黄河铝电和中铝公司在豫合作企业。根据河南省发改委工业处的消息,截至2008年12月份,河南全年电解铝产量达到325万吨。

  从事后结果来看,河南省的复产行动与国内消费的复苏形成了良好的配合。在2009年第二季度,无论是房地产还是汽车行业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苗头。当然当时市场对此仍旧心存疑虑,担心这种复苏是临时性的。事实上,国内的消费需求不仅仅抵消了复产导致的产量的增加,同时也抵消了大量进口所带来的不利效应。从最初的原动力来说,是政府的收储政策引发复产行为,而复苏的消费则从另一个角度支撑了复产行为,并且下游消费的转好诱导了铝价的上涨,铝价上涨以后又反过来吸引了更多减产的企业加入复产的队伍中来。

  2009年3月份以河南省为代表的电解铝厂商的复产是以政府政策主导为主。当时尽管铝价上涨,但是整个市场对于铝价的走势并不乐观,更多厂商事实上是不大乐于复产的。河南省政府的政策实际上是为当地的铝冶炼企业注入了强心针,以收储作为保证,来支持本地企业的产能的重新启动。而到了2009年7,8月份,更多的铝冶炼厂的复产行动已经是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8月份以后现货价格冲上15000元/吨,对于绝大多数冶炼厂而言利润已经足够了,此时全国各大冶炼厂开动产能,开工率直线上升。

 对于电解铝厂来说,电解铝的停产和复产并不是一个可以轻而易举做出的决定,、两种状态的改变并不灵活。换句话说,当生产出现亏损的时候,电解铝厂不会立刻进行停产;当生产开始盈利的时候,电解铝厂也不会立刻进行复产。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理由。一方面是技术上的原因:电解铝产能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电解槽要生产出铝就必须在其里面首先灌注原铝,因电解槽里必须充满铝水才能够生产出铝,从原铝的灌注到{zh1}电解槽上可以有新的铝生产出来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另一方面是基于成本的考虑,复产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成本。一个电解槽恢复生产需要耗费15万元的成本。巨大的成本使得铝厂在生产与停产之间做选择极为慎重。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电解铝减产与复产“冰火两重天”--铝板】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