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翳下悠然侧卧的古崎润一郎- 小白的厨房- 博客大巴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城市笔记人老师推荐的《阴翳礼赞》近日读完了。我一边读一边笑,还一边体会古崎润一郎提及的那些隐藏在阴翳之下的东方风雅。记得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也提到这本书,可见,这本书对整个日本的影响非常大。总的来说,这位上世纪60年代便已辞世的大师所说到的东西,其实与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很接近。西方文化“洪水猛兽”般的涌入中国,与当时日本的情况别无二致。所以,虽然已是新世纪,但对我们处理西方文化和东方风土之间的关系,依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很建议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现摘抄一些,如下:

     

    厕所的风雅:

    “ 漱石先生每日清晨视上厕所为一大乐事。这可能是生理的快感,而体味这种快感之余,还能欣赏四周洁净的墙壁、纹理清新的木板,可以举首望晴空绿树的美景;如此舒适的厕所,恐伯别无更好的了。我这样津津乐道,其实适宜的薄暗,彻底的清洁,连蚊虫飞鸣声也听得见的幽静,是其必须的条件。我喜欢在这样的厕所里静听那淅淅沥沥的细雨声。尤其关东的厕所,地板边设有细长的垃圾窗口,轩端树丛落下来的水滴,洗刷着石灯笼的座底,滋润着踏脚石上的苔藓而沁入泥土,那幽闲的细声微音,宛如近在耳边。这种厕所,对品味鸟语虫鸣、月明之夜的神韵、四季的情趣,真是最适意的场所了。古来的诗人也大概在此获得了无数灵感与题材吧。因此可以说,在日本建筑物中最风雅的场所,恐怕要数厕所了。”

     

    有关技术与风土人情:

    “ 即使观看电影,美国电影与法国、德国的电影,阴翳与色调就各不相同。演技、角色等自当别论,即就摄影而言,也会出现国民性的差异。尽管使用同一照相机、药品、软片,但情况依然不同。如果我们具备了自己固有的照相技术,就能摄取适合我们的皮肤、容貌和风土人情的照片了。”

     

    有关东方纸之于西洋纸的苏软温宁气质:

    “ 听说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对于西洋纸单作为日用品使用以外,没有任何感觉,可是一看到唐纸与和纸的肌纹,总有一种温情亲密之感,即会心情安适宁静。同样一种白色,西洋纸的白与奉纸、唐纸之白不同,西洋纸的表面虽有反光,奉纸与唐纸的表层却娇柔得似瑞雪初降,软苏苏地在吸取阳光,而且手感温软,折叠无声。这与我们的手接触绿树嫩叶一样,感到湿润与温宁,而我们一见闪闪发光的器物,心情就不大安宁了。”

     

    手泽,会让你感到你与器物之间的融通关系。这就是器物使用久了会产生感情的原因之一。所谓越用越好用,带有一定的感情因素:

    “ 我们不是一概厌恶闪光的器皿,比之鲜明清晰的颜色,我们还是爱好沉静阴翳之色。xx的宝石也好,人造的也好,一定是使人联想到时代印痕的具有暗浊光泽之物。

    所谓时代的印痕,实际上就是手垢的痕迹。中国有“手泽”一词,日本则有“习染”的说法,意思就是人手长年累月摩挲之处,自然地沁入油垢,这就是所谓时代的印痕吧。换言之,即是手垢。日本有“风雅就是寒”的说法,又有“风雅就是垢”的警句。”

     

    漆器等物品,需要在幽暗的光线下才能展现大美。而我们现在的照明方式存在很大问题:

    “ 友人沙巴阿罗曾说:现在印度不受用陶器作膳具,大多使用漆器。我们则相反,如果不是茶道或其它仪式,则饭碗与汤盆之外,几乎都用陶器,一提到漆器即视为庸俗、不雅致。

    其原因之一,大概是由于采光与照明设备所造成的“光亮”之故。

    事实上,可以说如果没有“暗”这一条件,就不可能显示漆器之美。现在制成了一种白漆,可是自古以来漆器只有黑色、茶色、红色,而这些都是由几重“暗”堆积而成,这也可以想象为在四周暗黑的包围中必然会形成这种颜色。看到华丽泥金画熠熠生辉的涂蜡首饰盒、小书橱、棚架等,会感到多么花哨刺目而心神不宁,甚至觉得俗不可耐,但这些器物的空白处若涂以深暗色,试以一缕灯光或烛光取代太阳光与电灯光,则花哨刺目的器具立即会变得深沉凝重。”

     

    漆器的温润美:

    “ 陶器虽也可用作食具,但陶器没有漆器那样阴翳深沉。陶器一拿上手,就感到重而冷,且传热快速,因之不宜盛热的食物,而且会发出咯吱咯吱的音响;而漆器则手感轻柔,且无可厌噪音。我最喜欢手执杯子时手掌所承受的饮料重量的感觉与微暖的温度,有仿佛手抱初生的肥胖柔嫩的婴儿时的快感;饮料用具现在仍用漆器,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

    陶器则不然,{dy},陶器杯一揭开盖子,杯中液体的质与色即一目了然,而漆器的妙处则在于揭开杯盖,将杯子送到嘴边时,才看到幽暗深奥的杯底处几乎与杯子相同颜色的液体优游闲静地沉淀其中。”

     

    日本建筑利用阴翳之美:

    “ 日本房屋的屋檐遮荫宽长,大概是与气候风土、建筑材料以及其它种种原因有关系。例如日本建筑不用炼瓦、玻璃、水泥等物,为了防止从侧面吹打过来的风雨,必须加深加大遮阳;日本人也认为居室明亮要比阴暗舒适便利,但又只得那样建造的吧。

    所谓美是从实际生活中发展起来的观念,我们的祖先无可奈何地居住在幽暗的房屋中,不知何时竟然在阴翳中发观了美,此后为了要达到增添美这一目的,以至利用了阴翳。”

     

    日本和式风格的屋内采光:

    “ 淡谈的日光从庭院反射,透过纸门悄悄地进入室内。我们居室美的要素,无非是在于间接的微弱的光线。

    这温和静寂而短暂的阳光,悄然地洒落室内,沁入墙壁间,仿佛特意为居室涂筑了一道颜色柔和的沙壁。

    仓库、厨房、走廊等处,可用光色涂料,而居室则用沙壁,不过分明亮。若居室过于明亮。则淡淡光线的柔和纤弱韵味将消失。我们随处可以看到闪烁不定的光洒落在黄昏暗淡的墙壁上,伤佛以冀保存其艰辛的余生。

    我们就是喜爱这种纤细的光线。”

     

    说到老人很不适应都市生活这部分的,特别说到了鲑鱼寿司的做法:

    “ 前几天新闻记者来要我讲讲有什么美味的菜肴,我就告诉他吉野地方山村僻地农民所吃的柿叶醋鱼饭团的制法,今就便在此披露:以米一升、酒一合的比例煮饭,酒须在饭锅喷汽时调入,在饭蒸透、xx冷却以后,手上沾一点盐,紧紧捏住,这时手上不可有一点水汽,只加盐,紧握饭团,这是秘诀;然后,将暴腌的鲑鱼切成薄片,放置饭上,随即用柿叶的表皮折向内侧包起来,柿叶和鲑鱼必须预先用干燥布巾擦干全部水分;然后用擦干的饭桶,将饭团从小小的捅口放入桶内压紧,不可有一点缝隙,盖上捅盖,压上极重的石头;今夜腌渍,明晨即可食用,此时味最可口,放置两三日亦可。食时以蓼叶蘸酯洒其上,味更鲜美。”

    ------------------------

     

     

    本书除了阴翳礼赞部分,还有《论懒惰》、《恋爱与xx》、《厌客》、《漫话旅行》和《关于厕所》几个篇章,有的跟《阴翳礼赞》有铺陈关系,有的虽在说其他内容,但也可以看出与《阴翳礼赞》之间的微妙关系。都是很值得一读的文字。





郑重声明:资讯 【阴翳下悠然侧卧的古崎润一郎- 小白的厨房- 博客大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