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指南« 医药家园

一、血压与氧合
1.无标准:
2.指导意见:监测血压,收缩压≤90 mmHg;
3.建议:监测氧合,PaO2≤60 mmHg or SaO2 ≤90%;
4.研究小结:低血压定义?与死、残的关系?低氧血症的定义?可改善预后?
二、高渗脱水xx@
1.无标准:
2.指导意见:甘露醇有效(0.25 gm/kg to 1 g/kg),收缩压≤90 mm Hg时慎用;
3.建议:非颅外因素所致脑疝或恶化、ICP前慎用;
4.研究小结:甘露醇降TBI后的高ICP有效;高渗盐水的效果未定!
三、预防性低温xx*
1.无标准:
2.无指导意见:
3.建议:a.超过48小时的预防性低温xx可能减少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b.预防性低温xx组的GOS评分明显增高;
4.研究小结:a.预防性低温xx能改善 sTBI病人的预后;b.明确结论仍需大宗病例的前瞻性RCTs!
四、感染的预防*
1.无标准:
2.指导意见:a.在气管插管前用xxx,可降低肺炎发生,但未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死亡率;b.在气管切开前用xxx,可缩短机械通气 时间,但未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
3.建议:a.常规更换脑室外引流管或对这类患者应用xxx,并不能减少感染发生;b.对合适的病人尽早拔管并不增加肺炎发生;
4.研究小结:a.脑室置管或ICP监护都应在严格的无菌下进行、管道系统应密闭、尽可能减少操做和冲洗;b.常规定期更换引流管并不是防止CSF感染的一种形式;c.对气切的sTBI病人,不提倡长时程全身应用xxx,因其可能增加xx的耐药性;d.对气切的sTBI病人,短程应用xxx可降低肺炎发生;e.早期气切或拔管并不改变肺炎发生,但前者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五、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
1.无标准:
2.无指导意见:
3.建议:a.用有刻度的或间断充气的长统袜,直至病人下肢能动;b.用低分子肝素或小剂量肝素与机械活动相结合,但要在没有颅内出血的情况下;c.关于更理想预防DVT的xx、剂量、时程还无定论;
4.研究小结:用长统袜与肝素是有用的;更理想的方法目前尚无证据!
六、颅内压(ICP)监护的指证
1.无标准:
2.指导意见:所有sTBI后头CT显示有异常的病人都应行ICP监护,这些异常包括: hematomas, contusions, swelling, herniation, or compressed basal sistern;
3.建议:sTBI后头CT显示无异常的病人,但有下列情况:年龄>40岁、一侧或双侧运动异常、收缩压≤90 mmHg,也应行ICP监护;
4.研究小结:a.使用ICP监测有导致脑实质出血的危险;b.颅内压监测可以指导xx、预测和改善预后;c.若没有颅内压监测也可凭经验xx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或不良预后!
七、颅内压监护的技术
结论:
1.脑室内置管、外接引流及传感装置,是最可靠、经济、最xx的ICP监测方法;
2.脑实质内光纤传导检测法虽可提供类似上述的ICP信息,但其价格昂贵、数值容易浮动、监测期间无法校对;
3.蛛网膜下腔、硬膜下、硬膜外监测法不准确;
4.研究小结: a.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法引起的感染或出血极为罕见,不应成为阻止该方法使用的原因;b.脑实质内监测法虽然价格昂贵且数值不稳定,但在脑室法无法实施时可作为替补方法;c.蛛网膜下腔、硬膜下、硬膜外监测法已废弃不用!
八、颅内压xx的临界值
1.无标准 :
2.指导意见:当ICP>20 mm Hg时进行xx;
3.建议:应当把ICP值、临床病情和CT表现结合起来制订xx方案;
4.研究小结:就目前的资料而言,ICP为20~25 mmHg时应当积极降颅压xx!
九、脑灌注压(CPP)的临界值
1.无标准:
2.指导意见:没有必要通过大量补液或用升压药来一定要使CPP> 70 mm Hg,因为这样可能导致ARDS;
3.建议:a.应当避免CPP< 50mm Hg;b.CPP值以 50-70 mm Hg为宜;c.CPP> 70 mm Hg对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完整者无大碍;d.包括脑血流、脑氧合、脑代谢在内的一些监测参数有利于对CPP的判断和处理;
4.研究小结:a.正确认识CPP的临界值是极为重要的;b.由于个体差异,判断CPP的xx阈值时{zh0}能够有其它辅助监测指标做参考;d.就目前研究而言,在进行低温xx时应保持CPPxx阈值高于常温下10mm Hg以上!
十、脑氧合监测与临界值*
1.无标准:
2.无指导意见;
3.建议:a.SjvO2≤50% or PbrO2≤15 mmHg是低限;b.SjvO2 or PbrO2监测可反应脑氧合程度;
4.研究小结:a.除了标准的ICP监测外,SjvO2 or PbrO2监测对sTBI病人 的处理是有用的;b.SjvO2≤50~55%者预后不良,而AjvO2高者预后较好;c.PbrO2≤10 mmHg且持续30分钟以上者死亡率增高;d.脑微透析,热弥散探头,TCD,NIS等监测方法能否对处理sTBI病人提供有用信息,前证据不足!
十一、xx、止痛、xx@
1.无标准:
2.指导意见:a.不推荐常规应用巴比妥类预防脑电异常发作; b.大剂量巴比妥类可用于控制顽固性ICP增高,但要求用前或期间全身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c. 异丙酚可用于控制高ICP,但不能降低死亡率或改善伤后6月时的预后,大剂量异丙酚可能会增加死亡率;
3.没有建议:
4.研究小结:a.止痛、xx对控制高ICP有利,但并不能改善预后;b.大剂量巴比妥类xx应用时应当监测全身血流动力学 !
十二、营养问题
1.无标准:
2.指导意见:a.对于sTBI病人,伤后7天内应当尽可能给以全部营养替代法;b.饥饿的TBI病人每周丢失体重的15%,而其他创伤病人丢失体重的30%时,死亡率明显增加;
3.无建议:
4.研究小结:a. sTBI后一周内应当给以全营养支持b.何种营养途径为好尚无定论!
十三、预防性抗xxxx的应用
1.无标准:
2.指导意见:a.预防性抗xxxx的应用对于晚发性PTS无效;b.苯妥英钠或安定类xx对早发PTS;(<7Day)有效,但早发PTS与不良预后无关 ;
3.无建议
4.研究小结:a.目前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xxxx;b.晚发 PTS按正规抗痫xx;c.苯妥英钠或安定类xx对早发PTS(<7Day)有效,二者作用相当,但后者有增加死亡率的危险!
十四、过度通气的应用
1.无标准:
2.指导意见:不推荐预防性过度通气(PaCO2≤25 mm Hg);
3.建议:a.过度通气可作为暂时性降低高ICP方法;b. sTBI 后 24 小时内因常常存在脑缺血,目前不主张此间期应用过度通气方法;c.如果应用过度通气,就须监测SjvO2或PbrO2;
4.研究小结:a.过度通气因其可降低脑血流,尽可能不用,尤其在伤后的最初几小时内;b.过度通气与脑代谢,脑氧摄取的关系,还不清楚!
十五、糖皮质xx的应用
1.标准:a.不推荐应用糖皮质xx去降颅压xx,因其也不会改善预后;b.禁忌在中、重型TBI病人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因其会增加死亡率;
2.无指导意见:
3.无建议:
4.研究小结:a.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用大剂量糖皮质xx并不能降低高ICP,也不能改善预后;b.糖皮质xx还会使病情恶化!

标签: , ,

2 条评论 发表在“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指南”上

  1. 谢谢“pszmj”主任系统性的总结,理解了一部分内容,还有一部分需要时间去慢慢消化。
    有2处有点疑问,想向您请教:
    “一、非颅外因素所致脑疝或恶化、ICP前慎用”;
    意思是:不能确定为脑疝或高ICP引起的临床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临表恶化有可能为颅外因素引起,如DIC,颅外出血),慎用甘露醇?
    “六、compressed basal sistern”;
    意思是:受压的基底池?sistern=cistern?

郑重声明:资讯 【重型颅脑创伤救治指南« 医药家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