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杂谈\>贵州旅游开发策略性思考- 江鸟的日志- 网易博客

【原创】 <杂谈>贵州旅游开发策略性思考

2010-02-07 00:21:29 阅读4 评论0 字号:

                                         <杂谈>贵州旅游开发策略性思考

最近公司在做一个旅游项目的前期开发策划方案,策划总监ZQ让我配合搜集关于丽江和阳朔旅游开发成功的资料和游客对两地评价资料,常常萦绕在脑海里最多的就是旅游、旅游,还是旅游。巧合事情不多,QQ群里一不留神聊起了关于旅游的话题,一时心血来潮,与大伙聊起我对旅游开发的看法。现将两方面的内容综合整理与大家分享,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伙予以指正,吾将万分感激。

首先,还是回顾我前不久通过网络搜集分析出来的一小点东西吧:

阳朔和丽江的成功要素:

A、都是有很深文化底蕴的地方,(阳朔有“刘三姐”的动人传说,丽江有“香格里拉”的美丽天堂和古朴的纳西文化。)都借助张艺谋的品牌效应——“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文化品牌让旅游推广更上一层楼;

B、推广上以独特的自然风光来吸引人,(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以当地独特地域人文生活来打动人;

C、中国旅游发展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向休闲旅游时代和体验旅游时代过渡,两地正是走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前面,让游客一到两地旅游就呆上一个星期半个月才走,这正是体验旅游时代到来旅游地收入的{zd0}来源。

D、丽江打造的是休闲体验旅游为主的独特文化体验,开创中国旅游开发体验时代的xxx;而阳朔是借助美丽的自然风光转身挖掘文化休闲体验的基因,从而大获成功;

    通过上面可以看出,旅游开发必须具备几个首要条件,a、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b、美丽迷人的独特自然风光;c、与时俱进的旅游开发模式。

接下来,谈谈旅游的发展趋势,根据我的分析总结,把旅游的发展归纳起来有三个阶段。

{dy}阶段就是旅游观光时代:20世纪80-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发,人民逐步富裕起来,旅游开始迎来了春天,贵州以黄果树瀑布、云南以西双版纳、广西已桂林山水为代表的西南旅游线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因为当时人们收入还不是很高,就只能看看从来没有看过的奇山异水,看看孔雀舞和大象表演之类的就满足了,刘三姐和阿诗玛则是那个时代人们走向理想新生活的真实写照。黄果树也是那个时代发展起来的贵州旅游的旗帜,让人们通过《西游记》孙悟空的花果山想到了黄果树瀑布的世外洞天。那时的旅游属于把理想的东西幻化为现实的可看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精神世界的物化过程体验。

    第二阶段就是现在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休闲产业”,为了能够更清楚的归纳到旅游发展上来,我们姑且就叫“休闲旅游时代”这个时代是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开始到现在。也许大家不相信我的观点,那请大家回过头看看,为什么现在人们去云南旅游不去西双版纳,而是选丽江,去桂林旅游不再想桂林山水,而是去桂林的阳朔呢?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大家旅游的需要,于是有前瞻性的开发就出来了。云南抓住天时与地利通过丽江古城的开发,开创了中国休闲旅游的创新型发展模式,现在去云南旅游的人{sx}地都是丽江古城那种香格里拉神秘神话笼罩下的梦幻休闲仙境,而不再是去西双版纳看看大象表演看看孔雀舞之类的。同样,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观光旅游{sx}地,现在也面临旅游萧条的尴尬。聪明的丽江人民也是适时推出阳朔,积聚了丽江风光和风土民情的地方,成为去桂林旅游的人的{sx}地。

那么我们来看看贵州的旅游开发,以黄果树为代表的观光旅游时代的产物,在经过时代变迁过后已经黯然失色,已经不再是到贵州旅游的必去之地。其实安顺搞旅游的人也聪明,学了云南丽江一点点,学了广西桂林阳朔一点点,{zh1}搞出个“屯堡文化”的新旅游项目来,也算是与时俱进吧。到底屯堡文化好不好呢?我{dy}个赞成的,双手鼓掌。但是感觉好像还缺点什么似的,只要到过黄果树和屯堡旅游回来的人就深有体会。我也去过黄果树旅游过一次,就再没有去第二次的冲动,可能去过的同志和我的想法一样。这里我们就得思考了,为什么云南丽江好多人去了呆十天半个月才恋恋不舍离开,下一次有钱去旅游时都选择丽江和阳朔呢?经过我的对比与洞察,我们去黄果树旅游就是跑马灯似的只是看看,没有形成休闲式的旅游,还停留在观光旅游时代的运作模式里,没有融入到当地的生活节奏去体验当地屯堡文化的休闲氛围中。这个与旅游开发息息相关,黄果树旅游有观光旅游的资源,有休闲旅游的元素和精华,缺少的是把休闲旅游进一步挖掘的想法和做法。所以,我们去一次黄果树就再也不想去了。

第三个阶段,就是休闲旅游与文化体验旅游时代交织下伴生的“体验互动式”旅游新时代:这个时代萌芽是21世纪初,休闲旅游时xx始后不久,经济快速发展下沿海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和城市工作白领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产物。人们出去旅游的心境不光是休闲度假那种逃离现实的烦扰,而是在休闲中寻找都市里找不到的一种可以放松身心的娱乐方式。现在人们旅游的目的不只是休闲度假,而是上升到了“玩”的过程中,这就是我归纳说的第三个阶段,那就是休闲旅游与文化体验旅游时代交织下伴生的“体验互动式”旅游新时代。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又开始发笑了,说我一个没有做过旅游策划和没有做过旅游项目推广的,凭什么有资格侃侃而谈胡说八道呢?首先,我对我的观点是有充分论据的;其次我是对中国旅游开发几十年来发展趋势有很细致认识的;再次我把所有关于旅游开发成功案例的书仔细阅读过,综合他们旅游开发成功经验和方法论来审视现今的旅游开发模式的。废话少说,言归正传。

为了能够让大家理解我的观点,我们再来看看贵阳周边旅游开发,关于清镇,我博客有《清镇缺什么?》的观点,在此不做赘述。我想大家都熟悉花溪和青岩也去过花溪和青岩吧?我老婆家就是青岩古镇的,我一年起码去六次以上,而我去花溪玩起码去十次以上。去青岩那么多次,我感觉不出有什么特别好玩的,顶多就是逛逛老街走走石板路,看周围琳琅满目的舶来品(美其名曰:民间工艺品),尝尝青岩臭豆腐和卤猪脚。感觉还是有点很新鲜的,也想住下来呆几天,可是晚上去街上逛的时候,感觉古镇太安静了,除了听到到街边门缝里传来的xx声外,或有几声狗叫声,石板街的路灯也仿佛没有了活气,再去几次以后也觉得没有意思了。按照阳朔和丽江旅游的成功开发模式,青岩同样具备“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与时俱进的开发模式”中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美丽自然风光”,缺少的是“与时俱进的开发模式”。记得在贵阳读大学还没有必要时去青岩,那时去青岩的游客比去的花溪的还多,而为什么现在是去花溪玩的游客比去青岩的多呢?青岩也曾采用赞助电影《寻枪》来扩大影响力,也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怎么不能借助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做大做强,怎么在现在旅游发展落后于花溪呢?这个是个很奇怪的现象,我相信也是可以通过现象看出本质的。

先来看看花溪,我到花溪很多次,进花溪公园总共才两次,一次是和大学老乡从侧面围栏翻进花溪公园,一次是不收门票进去摄影,其他时段都是去花溪黄金大道骑单车吃烧烤、划船。每次去虽然都是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感觉截然不同,回来后感觉还没有玩够,所以每个月只有天气好有时间我就去花溪玩一次。回过头来想想,大家为什么去青岩的次数没有去花溪的次数多,为什么xx去花溪人多如牛毛去青岩的不多呢?也许大家会说青岩远花钱多,花溪近花钱少。我想这些都不是促使你只去花溪不去青岩的最主要原因,而是你觉得去青岩没有在花溪好玩,这个“好玩”才是你决定不去青岩的本质所在。这样我们有必要想想为什么青岩没有花溪“好玩”原因所在了。只要到过青岩和到过花溪的人就知道,青岩古镇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古镇,去那里玩的大多就是看看古镇风貌,尝尝卤猪脚和臭豆腐,然后是去古镇街上拍拍照,看看琳琅满目的商品,实在无聊就是几个人去打打xx,下午就回来,因为晚上实在没有什么好玩的。那去花溪呢?进花溪公园的人寥寥无几,去黄金大道的确是人山人海。花溪黄金大道没有什么文化古迹,就是两排法国梧桐和河水潺潺,有路边烧烤,有钓鱼娱乐和骑自行车娱乐的。到花溪水库下面也就是吃吃烧烤打打xx,或者骑自行车到水库上游的半边山和坐船到镇山村然后绕回到花溪。看似不好玩的地方却吸引了我们大部分在城市呆久的上班族,并且去了{dy}次还想去第二次第三次,这又是为什么呢?我通过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归纳起来就是旅游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休闲旅游与文化体验旅游时代交织下伴生的“体验互动式”旅游新时代”。现在人需要的不是看看风景就满足闲情逸致的时代了,而是融入到此情此景中去体验去感受。现在旅游已经不是“看地方”,也不是去“度假”,而是去“玩”。看看国内现在夏天去漂流冬天去滑雪的火爆场面,可以知道现在的旅游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如果青岩融入阳朔和丽江的休闲元素,黄果树融入阳朔和丽江的休闲元素,与时俱进的创造一个可以体验和互动的旅游平台,那将开创贵州旅游的新时代。

{zh1},我们看看,在中国旅游快速发展的时代,西南旅游去云南,南方旅游去海南,北方旅游去东北,这些旅游三分天下的割据局面正在形成。贵州作为西南旅游线上的一块奇葩,怎么在大旅游的大整合开发时代脱颖而出呢?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了旅游的发展趋势与自身旅游开发的缺点所在,已经看到贵州旅游开发所出的位置。那我们现在要回答的是怎么使贵州旅游脱颖而出,归纳起来就是:业态创新,模式为王。所谓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就是在人们只会做常规动作的时候,他创造了自选动作,把握得好就开辟了一个时代,创造了平台,获得了所有的资源,但是如果永远不变,{zh1}的结果将是退出行业舞台。

中国的高速发展,未来还有许多商机。作为西部经济陷落地带的贵州,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正在成为沿海与周边省市的休闲度假胜地,旅游经济在快速的上升。我们现阶段需要做的,首先就是“国土整治”,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打造一个西南旅游线上的休闲旅游目的地。通过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为贵州旅游发展找到新的业态和新的发展模式。其次,这是个休闲的时代,需要休闲产品。贵阳夏天是舒服的,早在几年前的城市营销就有“林城”之称,现在是“爽爽的贵阳”。可见,政府已经看到了这是个休闲的时代,正在通过城市营销来促进贵阳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现在缺少丰富多彩的休闲产品。{zh1}是未来旅游发展模式。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高速城市化,经济区域集合大饼化,旅游的发展由过去的“点”像“线”过度,现在已经开始了向“面”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发展很容易形成旅游休闲产品同质化和竞争的白热化,只有在大区域大范围的整合下,紧跟时代脉搏,打造出符合“体验互动式”旅游新时代的旅游休闲产品,才那个占据旅游市场制高点。创新是永远的不变,{wy}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需要更多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大展宏图,但大展宏图的时候更要注意:业态创新,模式为王。还有就是规避风险,这样才能xx未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原创】 <杂谈\>贵州旅游开发策略性思考- 江鸟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