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的反思——(四)从地震预报的不可预测说群防群_仁山智水_新浪博客

旧文重发告白:……于是本人萌生一个想法,借此周年祭将我去年的旧文“地震后的反思”择其(三)、(四)两篇重发,以示祭奠,其中的第四篇当时发在了强国论坛,本博上则遗落,此次,正好补上,原系列如下:

地震后的反思——(四)从地震预报的不可预测说群防群测及以人为本(2008-05-23 15:35:18 )

地震后的反思——(三)“豆腐渣”工程(2008-05-25 07:09:36)

         地震后的反思——(四)从地震预报的不可预测说群防群测及以人为本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唐山的地震,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这些警告使那些灾难发生后重新收集资料的地震学者们,感到毛骨悚然和深思。只是,对于“7.28”来说,这一切都太晚了。

    来自自然警告主要有:1.恐怖极了的鱼;2.失去“理性”的飞虫、鸟类和蝙蝠;3.动物界的逃亡大迁徙;4.不可捉摸的信息;5、水也在向人类发出警告。总之,在唐山大地震前,许多人都收到了大自然的警告信号。这些信号具有不{wy}性——天气闷热也会使鸡犬不宁,连日多雨也会使井水突涨,人们也正是用最寻常的经验解释了那些“异常”……

    三十多年过去,地震仍然频发,人们却早已淡忘过去时刻、过去日子。地震的预报预测预警,似乎也无多大进展与突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至于酿成灾难损失超过唐山地震的悲剧。

    围绕“地震预报”迅速在网上引发极的大争论,有的网民问罪地震局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报。但是,也有网友表示地震根本不能预报,但可以预警。

   A:正方观点言论:

    一、地震预报的目标实际上是灾害性的地震的预报,分为长期预报,长期预报是指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预报,主要是对于一个地区的地震长期的地震的危险性,对建筑物这方面采取防震抗震措施,这是很重要的。现在目前的方法,对于长期预报,对地震危险性的判定主要方法还是统计上的方法。对于中期预报,也就是数年到几个月的预报。短期预报是指一两个月,临震预报是指几天以内,由于大地震发生的概率都是很低的,所以对于中期预报和短、临震预报主要不是从统计上来考虑,而是主要依靠对地震前兆的观测和判断。中期和短期预报,还有临震预报,地震是有前兆的,但是由于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应该说准确预测是很困难的,因为有些地震的前兆异常比较明显,也有一些地震的前兆异常不明显。对于有明显前兆异常的地震,与有前震的地震,相对来说预报困难小一些,而对于那些前兆异常不多的,出现比较晚的这一类的地震,预报起来就很困难。

    二、地震专家答网友问,我国地震预报水平怎样?

    因为很多人都有一些直观的想象,如果事先告诉我们发生大地震了,把我们的人员撤到安全的地点,把重要的设备停掉,或者把贵重的设备移出来等等,我们当然可以避免伤亡,或避免重大的损失,这是我们人类抵御灾害的重要思路。

    事实上根据地震前的有些前兆活动,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预报。比方说1975年的海城地震,就预报得很准确。近年来,陆续有一些中等地震也被准确预报出来,中国的地震学家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全国各方面的支持下做了不少工作,做了一些预报。但是地震预报确实非常的困难,还有很多地震是目前的科学技术很难预报出来的,这不光对中国地震预报是这样,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这样。按照我个人比较客观的评价也是这样。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准确预报的。所谓“特定情况”,就是比方说,我们有比较好的观测环境,有比较成熟的观测人员,他们有一定的经验,他们也有相当的敬业,认认真真的做工作。

    修济刚也表示,现在只能说对一定类型的地震,在一定的特定的地区内,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他解释到,所谓“一定类型”的地震,是指有一些实际发生过的震例可借鉴。“特定地区”是指监测能力比较强、而且所发现的异常相对比较丰富,这样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同时表示,即使有大量的地震,地震前没有掌握到足以能够判断的前兆依据,很难作出预测。比如说美国科学家曾经预测加利福尼亚州沿着圣安德列斯断层,在1988年到1993年之间会有6级的地震,但是若干年后仍宣布这次预测失败。

    三、汶川震前有无异常前兆

    1、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何永年:对于地震预报来说,研究人员有发现地震前兆的手段,但是通过对地震记录的研究表明,汶川地震确实在震前没有异常前兆;对于近日流传的诸如青蛙搬家等动物异常现象,何永年表示,这些说法都是很可能的。因为在预测大的地震之前往往会有很多动物的表现出的异常现象,如老鼠白天“出门”、鸡飞上树、像牲口不肯进圈等。同时,动物异常现象往往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情况,即现象出现后并没有发生跟着地震。并且坦诚,动物异常现象的两面性“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地震工作者”,对于如何分辨动物异常现象是地震引起的前兆,还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目前的地震研究对此认识还很不够。

    2、修济刚表示,地震发生之前会有很多动物的异常,但是反过来说,动物异常如蟾蜍过街等现象的数量不是很多,“很难判断这是什么,有多种可能性”。

    3、张晓东认为,从古到今的记载,大部分大地震之前也有动物异常的记载,有些专家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动物出现异常与地震的关系非常复杂,只是其中之一,现在还没有能力判断这些动物异常是自己有病了,环境变化了,还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异常变化,或者这种变化跟地震直接有关系,这些问题都还在研究。

    4、张国民表示,地震以前出现动物习性的异常现象原因是很多的,地震是这些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比如蟾蜍出来很多,这种情况除了跟地震有关以外,跟气候因素、天气条件都有关,所以这种情况跟地震有没有联系,或者说跟地震发生有没有密切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四、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讲了地震预测有,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部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的三个具体难点,大大限制了我们对地震的预测能力,无论是从理论上、方法上还是技术上都有很大的难度,从而决定了我们地震预测的科学水平还是非常低。

    B:反方观点言论:

    一、揭开“地震无法预测”的画皮

    1、长篇调查报告《唐山警世录》是唐山作家张庆洲经过长时间调查,向世人披露了令人震惊的消息:“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准确地预测出来。”

    “地震前,地震监测网覆盖了整个唐山地区。”张庆洲援引1986年《地震报》统计数据说,1976年上半年,唐山地区群测点中的骨干点就达85个。

    据《唐山警世录》记载,曾担任过河北省第六、七、八届人大常委的马希融,当时是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工作人员。从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急速下降的现象。他一边加紧观测计算,一边注意观察地下水和动物变化。为慎重起见,马希融还与其他地震台站进行沟通,{zh1}确认监测结果无误。7月6日,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但被两位国家地震局派来的分析预报室负责地电的专家所否定。专家否定的理由是:按照马希融的预报,唐山已在地震的中心,“那怎么可能”?

    7月26日、27日,地电阻率再次急剧下降。思虑再三,27日18时,马希融拿起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此时距唐山大地震发生仅有9个小时。

    与马希融一样发现了问题的是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7月以来,北京市地震队监测的各种异常已经非常明显了。7月14日,北京市地震队紧急给国家地震局打电话,提出震情紧急,请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然而,没有引起当时国家地震局的重视。时间被拖延了。

    耿庆国说:“按照当时的地震(预报)水平,虽然报不准7月28日,但7月底8月初的时间段是可以报出的;虽然报不准7.8级,但5级以上是可以报出的;虽然报不准唐山这个确切位置,但是京津唐一带是可以报出的。事实上唐山地震前6个小时就出现了地声、地光,如果给老百姓打个招呼,减轻人员伤亡是可能的。”

    然而,一切的汇报、呼吁都没有引起重视。甚至遭到了冷漠和嘲笑。当时主管华北震情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蓉的态度比较具有代表性,他说:“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京津唐地区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北京是首都,预报要慎重!”

    与梅世蓉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一种态度。距唐山市仅115公里的河北省青龙县,因为该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认同地震的预测,回去向县领导冉广岐汇报,冉广岐当即拍板,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当晚,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结果,唐山大地震时青龙县无一人死亡。

    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几个月,1996年4月11日,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最近青龙县被联合国有关机构列为“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取得成效”的典型。

    2、[云淡水暖]于2008-05-19 21:53:52上帖为狼狗叹息!——都江堰三个士兵成功预警了汶川地震:

这次汶川8级大地震中却出了一个奇迹,令人感慨万千,这个奇迹是一个军士加两个列兵创造的,他们极为成功地预警了汶川8级地震,且成功逃身。这里说是“预警”,因为是在临震前的一两小时之内警觉、临震时5秒钟内逃生。

   “5秒钟,救了3条命!”从报道中分析,其一,此3个解放军士兵执勤点的位置,在都江堰市郊区靠山的地点,属于危险地段,所以有滚石砸毁厨房的现象。其二,此处的地震烈度与都江堰市区一样高,营房被震垮,如果不及时出逃,肯定被埋。其三,班长张文发现狼狗和蚂蚁异常的时间,在午饭前后,午睡之后,与发生地震时的下午2点30分,相隔1到2个小时。其四,设置专人看守,发现情况,立即反应。

    下午四川台播发了一条新闻,有一户农民家庭,家中养的狗死活要拉主人往外跑,夫妻二人与狗纠缠许久,无法制服它。只好不知就里跑出来,逃过一劫。

    新华网报道,北川县有八个民警正在办公室开会,突然一只北京狗冲进他们位在四楼会议室,朝着众人狂吠,还咬住一位民警的裤管向门外拖。正当众人莫名其妙的时候,大楼开始摇晃,原先已经因为北京狗异常举动而有所警觉的民警当下奔向建筑内结构最严密的厕所,随后大楼在剧烈的震动中倒塌,虽然全挂了彩,但是八人都逃过一劫。

    如果说,农民夫妻和北川八个民警得到的动物提醒已经到了临震状态的话,那成都xx的三个后勤兵提前1~2小时发现的症状xx可以称得上“预警”了,也许,为那条忠诚的狼狗也不由得不一声叹息。

    叹息一,全民进行防震教育的模式被淡忘了,班长张文发现狼狗的异常、蚂蚁的异常,立即想到地震常识,提高了警觉。既然三个战士养的狼狗有如此的反应,相信在此次地震重灾区1.6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肯定有更多的动物出现异常,如果有更多的张班长似的人员本能地提高警惕,就会形成一种群体效应。

   叹息二,没有了群测群防的机制,比如张班长虽然意识到狼狗的异常可能与地震有关,也自行采取了预警措施,可是,没有一个机制的存在和经常性的活动,让张班长可以更进一步地产生上报的本能和一个上报的途径。如果有这么一个测报机制,有常年不懈地坚持观察的业余测报网络,有高度的责任心,那情况可能将不一样,照张班长和其两个士兵的情况,起码可以争取到10分钟以上的预警时间。

    无论如何,成都xx工程兵的张文班长这次能够提前预警、临震逃生,实在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产生,有地震是不可准确预测的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就是自觉形成的对于地震灾害的常识认知和警觉,如果有千百个张文在同一时间段,就动物异常现象发出报告,就像一个敏感的神经网络,那怕是虚惊一场,也比毫无戒备要强。

    二、群防群测,走“以防为主”的路

    1、多路探索。

    翁文波的信息预测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这是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成果,但是现在仍得不到重视,这很奇怪,成为非主流派。党中央胡总书记号召我们自主创新,但我们在地震预测方面的一些自主创新方法,唐山地震后至今仍得不到支持,还会受到压制,这个状态一定要改变。

    乌鲁木齐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王力德,提出了一种用人工诱发地震来xx大地震的新颖设想,其要点在于以排成阵列的多点爆炸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地应力集中区形成相干共振,并利用多次有规律的阵列爆炸,积蓄足够的诱发能,从而达到诱发地震的目的。实际就是用阵列相干波诱发地震,彻底解决地震危害。

[天成偶得]2008-05-16 13:06:50说,可以仿照海啸监测系统建立地震10秒预警系统。

    2、土洋结合。30年前,河北唐山地区、青龙县等地的“土”地电仪等监测设备发挥作用的材料,证明是有效果的。

    3、专群结合。诸如下列情形,必须走群防群策道路,光靠专业人员坐办公室,看卫星云图,听汇报等是xx不够的:

    发现大气异常如久旱不雨

    发现地形变如地面慢慢隆起

    发现电磁场异常如收音机杂音很大

    发现黑猩猩在呼唤

    发现喷出地面的井水

    大自然的警报“地声”

    大震预警现象:兰光闪过之后

    大震预警现象:抓住震前十几秒钟

    ……

    由以上正反两方面来看,正方观点言论强调的多是困难,给公众进行“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式的“启蒙教育”。“不能预报说”是{zh0}的推卸责任的办法也是总不负责的办法。

    反方观点言论注重的是以人为本,为此,本人倾向并赞同后种意见。客观、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地震工作人员有压力,这次地震确实没有实现成功的地震预报,他们确实感到很悲痛和很痛心。报与不报方面更是左右为难,譬如对这次5月19~20日的余震预报,报吧,结果没有那么准的震级、地点;不报吧,假如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则如同犯罪。应该说,他们局限或深陷于一个圈子一座围城,唐山地震虽过去三十多年,但头脑所固有的意识仍然是以前的那种“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了,京津唐地区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北京是首都,预报要慎重!”

    其实,应对紧急事态{zh0}的办法就是复杂的问题要简单化处理,不要钻牛角尖,两害相遇取其重:{dy}位的是人命关天,尤其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中央与书记、总理都反复强调“救人是{dy}位”、是“当务之急”、是“头等大事”。其次是国家与个人财产,{zh1}考虑稳定与乱。作为专业技术xx人士或决策人,要具备临危不惧、当断则断,心中要有主次轻重,否则,过多考虑个人进退“关心则乱”,患得患失只能是错失良机、抱憾终身。

    诚然,除了他们头脑所固有的意识外,还有如下问题:

    1、因为,目前对地震预报还没有xx过关。弄不好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我们要对社会、对老百姓负责。不一定说要xx的预报地震,只要是发布预报,必须经过政府,因为预报地震是一个政府行为,任何部门,包括科研部门,包括地震部门都没有权力直接向老百姓发布地震消息。如果xx的发现要有地震,兴许还得走一套程序才能让老百姓知道?官僚主义作风、形式主义真是害死人哟!

    2、

    3、为什么人命关天的大事,需付出这样惨重的代价?人的良心都到哪里去了?也许不光光有学术问题偏见导致牺牲很多无辜的生命!

    今日、痛定思痛,其中确有很多值得人们回味思量,比如,如何重拾xxx“群防群测”的法宝,以及怎样在地震预报预测预警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生命{dy}的理念。自己不能给自己套箍,要走自己的路,这方面,网友们也说了不少:

    1、“防”字当头。不要大灾当前,救灾刻不容缓,震动世界了,才看出防灾的份量。防灾减灾工作,要纳入到科学发展观的方面去考虑,要作为基本国策。在我们建设发展中,要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建设成果。

    2、把临震预报搞好。特别希望能够在临震预测方法的自主创新预测方法研究方面得到有关方面的认真支持和落实;要对综合交叉学科的群体科学家正在从事的巨灾和灾害链研究给与切实的支持,以造福于祖国和人民。

    3、在全力支援震区救灾的同时,也应保持高度警惕,有长远眼光,迅疾建立群众性地震监测体系。同时,这一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时刻保持全民对这种巨灾的高度警惕,成为一种教育机制、宣传手段;而不至使社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惨痛教训,而麻痹。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这种群众性地震监测体系就有了可行的基础。倘这一群众性地震监测体系能够建立,也是对震灾死难同胞的一种告慰。自然,此群众性地震监测体系应形成网络,有良好的信息畅通渠道。除与上级、专业单位联系外,相近、相关区域群众性地震监测电也应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交流,以有更多参照,增加数据的可信度。

    4、建议由国家投资,主要以群众性兼职人员为主,配备简易而有效的设备,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请有多年经验的老专家、土专家操作与演示,留下宝贵的财富,逐渐形成完整的教材,建立网络,形成制度。

    5、国家应该把7月28日变成全民防灾日,要给我们的人民一种防灾减灾的忧患意识。因为,人生是短暂的,三十年前唐山地震,因当报未报牺牲了二十几万同胞,三十多年后的汶川仍浑然不知、毫无防备,让老天爷又开了个大玩笑,倘若再过三十年,仍不汲取教训的话,只怕届时哭都没有眼泪水了。

    6、中国地震局不但没有尽到地震预测预报之责,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没有尽到抗震减灾和预防教育之责,这才是其{zd0}的失职!亡羊补牢,灾后思痛,国家要追责严查,信息透明;地震预测部门必须认真反思,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世间{zd0}的爱!他们的任务应该是:从科学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角度弄清:这次地震能否预告?不能预告的原因是什么?人的问题、设备问题|、还是技术水平能力问题、世界性解决不了的问题?

    7、怎么样才能预告像这类灾害?过去了的许多次地震,都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通告了地壳的变动;只是人们不在乎、忽视了而已。即使是这次四川地震,除了不知道地震仪器观测到没有外;也曾有多种异常现象是否引起了地震部门注意。

    8、预报当然建立在预测基础上,只能说远不如天气预报准确。如果准确率有20%的话,我以为预测是可以发布的,准不准让大家注意一下也好。假设未来有5次地震可能的话,有可能{dy}次就避震成功,以此类推,第五次的时候,地震机会也就是20%,但人们逃生的机会会远远大于20%!如果人们养成了避震本能,那就更高了。我相信群众接到预测,在野外餐风露宿受几天罪结果地震没发生,与没有预报,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弄了个家破人亡要好得多!换言之,预报的结果没有出现,人们为了躲避地震,也许会有点乱象,那总比等地震发生,造成如今这么大人员伤亡与国家、个人的重大损失,要好得多?经济上也划算得多吧?

    在科技水平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能上太空行走、能到五洋捉鳖,我们竞仍然模不清地震的脉搏、不能提前预告、减少伤亡,也不能不让人感到无奈的叹息。我不懂地震预备科学,不知道:不能准确的预备报地震灾害,是我们的科技水平能力问题、属于世界难以攻破的科技{jd0};没有把地震预报科学当成一回事、没有进行必要投入、重视、还是人员的失职、渎职、不称职原因造成?但是我总认为地震是应该可以预报的。就跟一个建筑物要塌、地面要下陷一样,在先期都是要有一些症候、现象和声音的;突然的塌陷,除非在突然的外力——比如爆炸引起,那可能会没有一点迹象。

    当然,“天有不测风云”;只是勉为其难的要求作为地震部门要力争“能测地动”。这可能是强人所难,但是只要围绕这个目标努力了、尽力了、使上吃奶的劲了;那就不怨天、不怨地、我们本身也不就会有愧疚汗颜感了。

     在地球和人类多灾多难的今天,我们现在不但需要会赚钱、能发展经济的人才;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更需要兢兢业业、敬业、钻研地震预报科学技术、认认真真、干干净净搞这门学问的人才。干好本职工作:这也是{zh0}的爱国表现。我们不但要防恐、防病、防经济滑坡、防腐败、防战争;更应该集中世界和我们不本身的人力、物力、科学力量防止各种毁灭人类的自然灾害。“人定胜天”是有道理的,人类的生存史,也是一部斗争史;否则人类也不可能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让人们有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应该是大家没有争议的最起码愿望。没有这样一个最起码的“环境”,还能办成什么事情哪?又能办成什么事情哪!

    当年xxx总理在指挥邢台地震救灾时说:“我们对地震不但要救灾,而且要设法探索其规律。地震预报世界上还没有解决,为什么我们不能先解决呢?也可能我们这一代,也可能下一代,我们一定要解决它。”云南通海7.8级地震发生当天,周总理又指示,地震是有前兆的,可以预测的,可以预防的,并指示要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多兵种联合作战,多路探索。这是非常对的,要以预防为主,要立足于有震。我们若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周总理生前的教导指示,很好地发扬这样一种自主创新的精神,我国的地震预测水平就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人民网[一语惊坛](5月19日)把中国地震局建在地震带上,以真正负起使命!——对这条信息,我的解读是:里面丝毫没有挪揄、戏虐,将他们的神经及生命放置于火炉煎熬的意思,相反,是提醒他们应时刻记住肩负的职责与使命——以人为本的宗旨,时刻不忘心系危险与生命;要象战争年代或此次抗震救灾官兵一样,首脑机关和指挥员都该靠前指挥,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出现,只有下到最前线、下到基层,才能掌握具体情况,作出准确、正确、及时的判断,打赢我国地震预报服务人民的攻坚战、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率、填补世界地震预报科学领域的某些空白,扬我国威,振我中华!

    还是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审耿庆国说得好啊:“我个人认为,周总理讲的这个话还是很符合客观实际的,地震确实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但是准确预测是很难的。但是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打一个招呼,震前如果各方面工作做得好一些,打一个招呼,减轻人员伤亡,是可以做到的。”“我们没有水平报唐山丰南这个具体地点,但是我们有水平报京津唐渤张这个地区。因为地震这么大,7级以上地震,它的烈度6度区很大。我们没有水平报7.8级这个震级,但我们有水平根据资料报震级可以达到5级或6级以上。”

    我们不喜欢中国地震局某些官员所说,对地震,很多人有兴趣,每次地震以后都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社会上有一些爱好者,也有一些是专家、科学家,他自己用某种方法常年做一些工作。但是这个意见应该报给有关地震工作部门,地震工作部门有一套工作程序,会研究他的意见、分析他的意见,根据综合的判定得出一个结论。可能有些个人{zh1}认为他是有道理的,很坚持,只是根据他自己一些单向提法,专家集体很难作出这种判断。比如有的意见可以说得尺度很大,时间很长,范围很广,这种意见可能对长期的判断有参考价值,但是真正有减灾效果的短期和临震预报是无法参考这种意见的,因为政府作出这种决策是需要一个明确的意见,所以不存在瞒报的问题。还有张晓东所说,地震预报有一套地震预报发布规定,地震预报意见要经过评审之后进行发布,有一套程序,其实在这之前都是专家研究的意见,不是预测的意见。专家研究的意见有很多,包括国内外都有很多专家研究,它不是一种地震预报的意见,所以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话说的虽有几分道理,但那似乎是绕口令,想方设法在辩解、维护什么,是种对人民生命不负任的窝里斗。

     让我们永远记住大自然的警告!模仿动物的警觉吧!如果我们做不到,就让我们随时记录周围动物的反常情况吧!我们宁愿千万次的错误的相信它们,相信它们的警告!如果这样,我们真的可以逃脱一些地震来临时的劫难!

    我们把尊重人的生命放在xx,多一些仁爱之心,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些和谐,民族大家庭就会多一些温馨!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地震后的反思——(四)从地震预报的不可预测说群防群_仁山智水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