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圆桌
好的商业模式不是所有环节都盈利
南都:创业板多为“两高六新”企业,其中新商业模式备受关注。从近期创业板企业上市表现看,新模式企业的业绩都很不错。商业模式在公司营收业绩上究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傅秋实:好的商业模式能带来好的盈利模式,它是营收业绩的根本。
比如爱尔眼科,它{zj1}创新的模式是“三级连锁”,把临床及科研能力最强的上海爱尔作为一级医院;把有一定规模和较强临床能力、位于省会城市的连锁医院作为二级医院;把建立在地市级城市的医院作为三级医院,侧重于眼视光及常见眼科疾病的诊疗服务,疑难眼病患者可输送到上级医院就诊。
不过,只要稍微留意一下爱尔的招股说明书就能发现,除了上海爱尔眼科开业3年内持续亏损,剩下的大部分爱尔眼科都能在首年或者第二年实现盈利,稳定后毛利率基本都在50%以上。为爱尔眼科带来收益和效益的,正是这些二、三级医院。但是不是要去掉不赚钱的上海爱尔呢?肯定不是,因为作为一级医院的上海爱尔,汇集了{zh0}的医生和各种资源,是提升爱尔品牌的xxx。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互补,利于公司在应对竞争时集合整体力量取胜,同时能够实现有限资源{zd0}化利用,取得“多对一”的竞争优势。
李明智:比如达意隆,这是我们几年前曾投资过的一家企业,它的商业模式转变带给业绩的影响就是一个有趣的过程。以前,达意隆专注于xx饮料包装成套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几年来抓住了国内饮料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每年的生产产值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虽然也属高科技企业,但是以前的它只能被称作是一家卖设备的制造企业。它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制造设备,一套设备卖几千万,销售出去就完了,主要从销售中获取利润。
后来,这家企业转变了模式,不仅销售设备,还提供租赁设备服务。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什么呢?租赁方不需要花费巨资便可获得设备,后面的一切事情都不用管,比如设备定期维护、检修、升级换代等,交给达意隆就可以了。而达意隆除了赚取租赁费,还能源源不断地赚取后期服务费用,从一家设备制造商变成了服务商。
观点PK
傅秋实
好的商业模式并不是说所有环节都要盈利,而是让各环节建立一种互利关系。这就像我们平常见到的餐饮连锁店,其实不是所有店都盈利,但企业需要的是整体连锁的效益。
李明智
不管是创业板还是主板,好的模式对企业都很重要。不过,有时适当转变商业模式更重要。
难言谁是下一个
“xxx”和“爱尔”
南都:创业板云集了各个行业最为优秀的企业,比如xxx、爱尔。在实际市场竞争中,它们各自有哪些同样也很优秀的竞争对手?在它们同行中,有无可能出现下一个“xxx”“爱尔”?
陈启书:由于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企业还要保有一个较大规模的用户群,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准入壁垒,未来行业的竞争格局不太可能处于xx自由竞争状态。市面上是否出现下一个xxx目前还很难讲。
谭小兵:爱尔的竞争对手,主要为北京同仁医院、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以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等少数几家公立医院,当然各连锁医院所在地也存在少数民营或中外外资、合作眼科医疗机构。比如国内较有影响的中外合资合作眼科医疗机构是麦格集团国际公司和博爱医疗集团,而民营眼科医疗机构中具有一定规模者有普瑞医疗、艾格眼科集团。
眼科属特殊的专业医疗领域,总体来说,相对这些企业,爱尔在品牌影响力、业务规模、医师数量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在民营企业中能否出现下一个“爱尔”还很难说。
傅秋实:在眼科领域抢市场的当然不止爱尔一家,正如骨科等其他专业医疗细分领域,竞争激烈。我们在投资爱尔时也深入考察过这个行业多家企业,但这里不便透露具体名称了。
爱尔有个很大优势,很注重跨区域运营,这也是我们投资的原因之一。爱尔是大店模式的创造者,即摈弃过去眼科小门脸,将统一标志、品牌、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带入眼科门店,后来也有不少人模仿爱尔,不过我认为后来者与爱尔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观点PK
唐浩夫
其实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是很多的。有的企业会说,我的企业做得比他们好,为什么我的不能上?上市的先后顺序本身就意味着门槛的存在,其实这里面还可能包含扶植xxxx的倾向,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成为行业中的{dy},找准细分市场的重大意义。
梅健
不可否认的是,先上创业板的公司在资金实力上已经构筑不小的竞争壁垒,但这并不意味着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就没有机会。像之前李一男从华为出来创办了港湾科技,不也很成功吗?据我所知,深圳一家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证通电子,有团队的成员出来再次创业,目前也拿到风险投资。
“准创业板”新特质
南都:现在创业板为现在的创业者树立了较高壁垒,你们给创业者有哪些建议,认为哪些领域冲创业板更有潜力?
梅健:未来冲击创业板有潜力的,应该是清洁技术,能增加能源供给或者减少碳排放的公司是很有机会的。
唐浩夫:其实国内好的企业还是很多,它们的客户价值、创新价值和健康度也不乏达到上市标准的。我个人认为除了消费服务行业以外,先进制造业的潜力也很大,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比如与汽车相关、环保相关的带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都有潜力,还有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的产业,当中也有很多公司具备机会。
傅秋实:对于大医疗概念,我们也希望深耕细作,此领域很多企业都在关注。对于普通创业者,资金不是最主要问题,只要模式有意思、有创新,我们不排除投资可能。
李明智:关键是创新,不管是技术、模式还是收益分成、虚拟经济等,只不过要求的水平越来越高了。比如阳普医疗,它以前算是制造商,但后来还扮演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单纯制造方面,当然容易被复制学习,但延长产业链、树立高壁垒甚至具有某领域的垄断性,才有利益。
圆桌嘉宾
鼎和环球资本执行董事 唐浩夫
广州海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明智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 梅健
达晨创投投资总监 傅秋实
上海证券信息技术行业资深分析师 陈启书
东莞证券医疗行业分析师 谭小兵
主持人:本报记者 刘艳艳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刘艳艳
(本报记者余涛对本文亦有贡献)
法律顾问:梁香禄(020-87366226)、肖曼丽(020-87366691)、袁铮(020-8736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