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玛泥青”钴料的发色、元青花制坯工艺及其它问题_china无常_新浪博客

一、“苏玛泥青”钴料的发色

    1.“苏玛泥青”钴料的发色主要画面纹饰都发色浓艳亮丽,呈深宝石蓝色,部分画面有轻微晕散现象。细线类纹饰呈浅淡青蓝色。在青花钴料着色较浓厚处均匀分布有较多的黑蓝色釉下结晶点,这些结晶点都表现出一种非常自然的国画特殊点染似地效果。这一特点是当今元青花瓷器赝品仿制者不能做到的难点。结晶点数量、密度与青花着色浓度成正比关系。出现这种黑蓝色釉下结晶点的原因与当时钴料研磨和筛分工艺水平有关,钴料粉末不能xx细化,存在部分显微颗粒状钴料所致。明朝永乐、宣德以及成化时期使用“苏玛泥青”钴料生产的瓷器也有这种黑蓝色釉下结晶点,但结晶点颗粒要细小一些,数量、密度要少一些,可能是钴料研磨和筛分工艺水平提高和混料使用的原因。以后各时期官窑使用其它种类钴料生产的青花瓷器,就再没有这种黑蓝色釉下结晶点现象的出现,在清雍正时期仿制明永宣的“苏玛泥青”钴料青花瓷器就采用画点的手法效仿这一特点;个别民窑生产的粗制青花瓷器有这种釉下结晶点现象出现,但发色、画工、制坯特点就差远了。

    2. “苏玛泥青”钴料着色厚重处还散布着部分呈有金属光泽的釉上铁褐色板状小斑块(点),俗称“锡光”的结晶斑点,特点是薄而柔。“锡光”的结晶斑点不论大小看上去都很薄,就象金属箔贴上去的一样,面积大的地方可以透色;它发出的光泽很柔,不抢眼,有温润感。这种特点实际是历史岁月留下的包浆痕迹。这也是当今元青花瓷器赝品仿制者不能做到的难点。

    3.在“苏玛泥青”钴料着色较重处会有钴料下沉现象.表现为钴料着色较重处的釉面比周围的要低一点,是一种平面性的整体下沉;重点是透过釉面观察钴料面会发现着色较重的钴料紧贴胎坯面无厚重感,好象与坯胎融合在一起,是釉下钴料平面性整体下沉的感觉.“苏玛泥青”钴料有钴料下沉现象的原因大概是,因胎土的研磨和淘洗工艺水平问题不够精细和采用模印拓坯制胎工艺,元青花瓷器坯胎的密实度较差(与明清时期相比),在高温烧制过程钴料熔化渗入胎坯,与坯胎融合在一起就产生了钴料下沉现象.这同样是当今元青花瓷器赝品仿制者不能做到的难点。对钴料下沉现象的观察正面直视是不行的,要多方位斜侧视来选择{zj0}观察角度进行观察感觉.所以一般藏家要掌握钴料下沉现象的表现特征是很困难的,因为没有上手真品元青花瓷器的机会;在博物馆观察只能正看不能斜侧视,距离还远;看瓷片要找到品相好的合适xx瓷片,废次品的没用.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把“苏玛泥青”钴料下沉现象与钴料着色厚重处下部釉面流淌堆釉现象混为一谈,钴料下沉现象观察重点在釉下的钴料下沉,不是釉面的下沉.釉面流淌堆釉现象在各时期的青花瓷器上都存在.

    4.“苏玛泥青”钴料在元青花瓷器上的发色形式特征与绘画纹饰的画工表现形式是符合地.元青花瓷器纹饰绘画的布局合理,笔法流畅,浓淡适宜,元代白描手法突出,不论是线条还是涂色都是逐笔画出,绝无仿描痕迹,xx是采用了元代国画创作的绘画手法一次完成,体现出了国画用墨色表现的自然晕散、特殊点染和远近有别的特殊效果.整个画面表现性柔和,感染力强烈,极具观赏价值.仿品元青花瓷器纹饰绘画是在白胎坯上先用笔勾出或用画样纸描出底稿图案后,再用画笔沾青花钴料汁按底稿图案小心翼翼地描出纹饰图案,在钴料应该着色厚重处要反复涂抹几遍,力图表现出类似黑蓝色釉下结晶点和“锡光”的结晶斑点的发色形式特征.布局偏溢,笔法生硬,浓淡无章,整个画面看上去很不协调,活象一幅假年画;釉下结晶点无自然点染效果,“锡光”的结晶斑似镶上去的金属块,亮光刺眼.根本观察不到钴料下沉现象.

  二、元青花制坯工艺

    1.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制坯工艺一般都是采用模印拓坯制胎坯工艺.对于琢器(瓶罐类立器)首先是按器形进行分型,瓶类一般分型为四部分:瓶足底、下瓶体、上瓶肩、瓶颈口;罐类一般分型为三部分:罐足底、下罐体、罐肩口.按分型的各部分外表形状用瓷土(或陶土)分别制出合格的阴模(外模);将制好的瓷泥按要求贴铺在阴模内,用手挤压紧实并抹平保证泥壁厚均匀,再用工具修齐上下口;待阴干硬化到可起模时将胎坯取出凉干.把制好的各部分胎坯按顺序用瓷泥浆粘接成器型,再凉干后上修坯转盘修整外型挖削底足,则制坯工艺完成.琢器的内壁面是看不到修坯痕迹的,只有手工抹平的横槽以及指压印的痕迹;底部、中部及肩颈部的粘接口凸起的粘接泥痕保持原始状态,可看到或摸到;足圈内底面修整的不太平整,一般存在孔眼、凹坑,表现为胎很不紧实.对于圆器(碗盘类)是按器内形制出阳模(芯模),将瓷泥贴铺在阳模上用手或工具挤压紧实,并抹平保证泥壁厚均匀,同时制出底足圈,有些足圈是用瓷泥制圈后粘上去的,待阴干硬化到可起模时将胎坯取下凉干,再上修坯转盘修整内外型挖削底足,则制坯工艺完成.圆器表面是全部被修光的(个别足圈内底面修整的不太平整),只有高脚碗、杯的足圈内可看到粘接口凸起的粘接泥痕.元青花瓷器的足圈外沿都有自然斜切一刀的锯齿痕.

    2.为了防止胎坯进炉在高温烧制时发生器体变形塌坯,制坯用的瓷泥的材料采用了二元配方:麻仓土(麻仓山的高岭土)和磁石土。瓷泥分为两种:1)面泥,主要应用在瓷器胎坯需要修形光滑的外表面,是用很细的二元配方粉料配制成的;2)胎泥,主要应用在瓷器胎坯不需要修形的部位和表面以及器壁芯部,是用很细的麻仓土粉料和磁石细沙砾配制成的。原因是在制成瓷器胎坯的主要泥料中加入磁石沙砾可以起到防止胎坯烧变形的骨架作用,就象建房子用的砂浆中的砂粒和混凝土中的石砾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如在全部用这种胎泥料制成的胎坯表面上修型,那不可能修的光滑平整的,所以需要修型的胎坯表面在制坯填料时要使用一层不厚的面泥,以便于修型平整光滑。一般在模印拓坯填料时,琢器是先贴铺一层较薄的面泥料,再铺一层较厚的胎泥料;圆器是先贴铺一层较薄的面泥料后,铺一层较厚的胎泥料,再铺一层较薄的面泥料;{zh1}压实抹平。在元青花瓷片断面上可以发现胎不紧实,能看到许多小孔洞,这就是因为磁石沙砾的存在和用手压实的压力又小所造成的结果。元青花瓷器不使用转盘拉坯制胎工艺,而采用模印拓坯制胎工艺的主要原因,就是使用了这种有磁石细沙砾的胎泥料的关系,泥料里存在沙砾无法拉坯。在真元青花瓷器大琢器(立器)的底足胎面上可以很容易发现磁石沙砾的存在;一般的常见的仿品就看不到,因为仿制者见过真器底足的人与极大多数藏家一样,极少!

    3.有一部分元青花瓷器的外表面的面泥层经过修型后已经很薄了,如它与内层的胎泥粘合不好或有夹气层,则容易在上釉时因为磕碰等原因出现小块暴皮现象.在仿品元青花瓷器表面上是不可能看到暴皮现象的,因为仿品制坯用的是单一种瓷土泥料,又是转盘拉坯工艺制胎,决不会出现这种外表缺陷现象.

    4.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苏玛泥青”钴料的发色、元青花制坯工艺及其它问题_china无常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