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发展历程_ligongcaizi的空间_百度空间
从首批招收学生20人,到现在的在校生近33000人,作为我国{dy}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始建于1909年的河南理工大学至今在风雨办学路中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

  百年理工的辉煌,浓缩世纪的酸甜。在整整100年的办学历程中,河南理工大学迁址十次,易名九次,辗转四省,历经了焦作路矿学堂、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

  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

  溯前身:外资筹建路矿学堂

  河南理工大学,从校名上已看不出她的“煤炭”特色,但是这所曾经以矿业教育起家的综合类、研究型百年老校,却与煤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焦作煤炭质地优良,发现与开采历史很长,但是煤炭的生产长期处于手工工场的原始采矿阶段,直到19世纪末期英国福公司(简称福公司)专门对华煤矿进行投资开采。

  当时,清政府尚不允许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开办矿山。英国福公司代理人罗沙第聘用受洋务运动影响较深、在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职的刘鹗为福公司买办,以拓展福公司在华业务。“借外款以兴内利,引商力以御兵力”,刘鹗以此游说官府要员向福公司借款开矿,并在河南开办豫丰公司。

  1898年6月21日,《豫丰公司与福公司议定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简称《河南矿产章程》)在北京总理衙门签订,规定福公司“专办怀庆左右、黄河以北诸山各矿”60年的权利。其中,第十三条特别规定:“福公司于各矿开办之始,即于矿山就近开设矿务铁路学堂,由地方官绅选取青年颖悟学生二三十名,延请洋师教授,培养专门人才,以备路矿因材选用,此项经费由福公司筹备。”

  之后,福公司虽然出煤已有几年,但是却迟迟不履行“于各矿开办之始,即于矿山就近开设矿务铁路学堂”的承诺。面对清政府的交涉,福公司以“投资甚巨,收效甚迟”等借口予以推却。

  几经交涉、谈判,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河南理工大学的前身)终于艰难诞生。同年3月1日,焦作路矿学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首批招收学生20人,学制四年,主要培养采矿、冶金和铁路方面的专门人才。

  这是中国{dy}所矿业高等学府,也是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在现代中国矿业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忆往昔:易名折射历史变迁

  河南理工大学的校史犹如一部折射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史书,她的迁址、易名,无不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兴则学校福,社会动则学校乱。

  1915年,英国福公司和中原公司合组成立中外合资的福中总公司,焦作路矿学堂随之更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归外交部河南交涉署直辖。1919年,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专门学校令》,学校易名“福中矿务专门学校”,在预科毕业后即续办矿务专科,以“养成矿务专门人才”,成为一所既有预科又有本科的专门学校。1921年,学校更名“福中矿务大学”。

  1931年,学校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成为当时国内{wy}的一所私立高等工科院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保存学校有生力量,以待时机,学校西迁陕西。

  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为集中师资和设备,巩固和发展后方工程教育,决定将焦作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组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6年,抗战胜利,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批准与拨款,私立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关林复校。1947年,学校迁至郑州,租临时校址,在办学条件极端艰难的条件下,继续招生。1948年,国民政府强令学校迁至江苏苏州。

  1949年,焦作工学院迁回焦作,更名为“国立焦作工学院”。

  1950年,焦作工学院改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1年,在国家对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中,学校主体迁往天津,原校址继续办学。

  1958年,中共河南省委决定,重建一所服务于煤炭工业的大学,定名为“焦作矿业学院”。当年,学校参加河南省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学校在焦作的高等教育得以薪继火传,并在以后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从此踏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型高等学府的历史征程。

  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焦作矿业学院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

  2004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标志着学校从通用工科院校发展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揭开学校发展新的纪元。

  看今朝:百年基业续写辉煌

  河南理工大学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焦作市。2000年,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满足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强烈要求,学校党委果断决策,先后三期征地,率先在全省建成现代化大学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近36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完备,校园环境清新优雅,是省级园林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为师生学习、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如今的河南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理、工、管、文、法、经、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荣获“2009河南{zj1}影响力的xx教育品牌”高校。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现有博士、硕士、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近33000人。

  学校设有23个院(系)和万方科技学院(独立学院)。目前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建有42个实验中心(室),1座地球科学馆,图书馆藏书180万册,另有电子图书资料175万种,各类中外文文献数据库50余个,全面实行自动化管理,获得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评估优秀评价。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建有网络中心、电教中心、计算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电工电子、物理、语言实验中心等42个实验中心(室),1座地球科学馆。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为{gjj}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球科学馆开馆以来接待过周铁农、周光召、朱训等党和{gjldr}。学校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单位,校园网覆盖全校各个区域,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学校后勤改革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公寓和食堂分别被评为省高校“示范性学生公寓”和“示范性学生食堂”。拥有3座标准田径运动场、各种球类运动场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完善的文化体育设施。

  学校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8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64个本科专业,覆盖7大学科门类。建有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9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和37个省二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一级安全技术培训中心、1个{gjj}技术研究中心和2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理工大学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建有2个{gjj}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gjj}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gjj}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2门{gjj}精品课程,1门{gjj}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优秀课程。承担国家和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70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7项。

  学校长期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着眼于服务能源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着力开展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在国际上xx瓦斯地质学科,在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和矿井瓦斯灾害治理领域内取得一系列独创性成果,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奠定我国痕迹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最早在国内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完成的“近地超轻型小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关键技术”打破了我国航空测量仪器及数据处理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推动了我国测绘从传统测量向数字化技术体系的发展。同时,在井下防灭火、特殊开采方法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面对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按照“留住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的方针,致力于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学校现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1560人,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长江学者3人,外籍院士2人,省特聘教授7人,{gjj}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8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8人;还外聘80余名国际国内xx学者、专家、院士担任兼职教授,群星璀璨、光彩夺目的高水平教师团队为学校新世纪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言桃李:育人为杰蜚声海外

  百年理工,世纪辉煌,辛勤耕耘,桃李芬芳。从焦作路矿学堂到河南理工大学,历代学人始终以服务国家繁荣富强和煤炭工业发展为历史使命,学校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学子向往的殿堂,人才与创新的摇篮,开放与文明的窗口。

  回首百年理工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学校虽历经坎坷、屈辱和抗争,然办教育、育人才的追求始终不渝。

  早期的“私立焦作工学院”,xx教育家蔡元培、地质学家翁文灏、工矿泰斗孙越崎,先后分别担任学校名誉校董、常务校董,汇聚了丁观海、邓曰谟、李钟美等一大批“留学欧美,在彼邦有工程经验,在海内有教书成绩”的硕学鸿儒,学校名声日振,成为我国矿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学术重镇,xx学校承载起培养工矿高级技术人才的历史责任。

  中期的学校迁址动荡期间,学校励精图治、授业xx,造就出张沛霖、李恒德、师昌绪、刘广志、傅恒志等院士为代表的采矿、冶金、土木、机械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了{zy1}贡献。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为煤炭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历史使命,为国家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煤炭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校办学层次、水平、实力和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已步入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行列。

  尤其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他们以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博得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

  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8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了个人人生梦想,许多成为一代学术大师、工程精英、贤才俊彦和社会栋梁,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是院士张铁岗,省部级领导陈学斌、钟力生、尚海涛、李金明、王明义、宋德福、赵铁锤,还是其他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党政干部乃至普通技术人员,他们的身上无不闪烁出百年理工“明德任责”、“好学力行”的校训、校风。

  历经时艰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爱精神为导向,“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办学精神、“育人为本,崇尚学术”办学理念、“明德任责”校训、“好学力行”校风、“严慈,严谨,严格”教风、“勤勉求是”学风和“勤奋务实,爱国爱校”办学传统等为支撑的学校核心价值理念更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呕心沥血,殚精竭力,经磨难,办学愈坚,焦作路矿学堂在风雨中成长,在磨难中壮大。

  岁月洗练,风雨砥砺,弦歌不辍,薪火永传,河南理工大学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画卷中,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驻足百年华诞回首往昔,看校史变迁,揽尽兴衰;展望未来宏图慷慨壮志,希快马加鞭、更上层楼。

  百年理工,世纪辉煌,明德任责,好学力行。



郑重声明:资讯 【河南理工大学发展历程_ligongcaizi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