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代表中国的行业利益? - 私人银行- abets - 和讯博客
谁来代表中国的行业利益? [转贴 2010-02-06 16:06:10]   
谁来代表中国的行业利益?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1月8日,奥康、泰马、金履、新生港元等四家企业,联合发布了"中国鞋企应对贸易壁垒北京联合宣言"。此前他们已经联合委托律师,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指称欧盟去年10月做出的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的裁决做法不合规则。

      这四家企业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建立共同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平台,共享信息,共担资金,共同表达自己的合法诉求"。

      高昂的诉讼费用、不明朗的前景、长达两年以上的诉讼期,是其他1000多家中国鞋类企业选择沉默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了上述4家企业,那么这已经是欧盟皮鞋反倾销案开打以来,中国皮鞋生产企业自行结成的又一个松散联盟。

      当媒体xx沉默的鞋类生产企业时,很少人注意到,和这些企业一起选择沉默的,还有皮鞋进出口行业最重要的两个组织——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下称"轻工商会")和中国皮革协会。商会和协会对于涉外案件主导权的纷争,使中国企业应对欧盟反倾销起诉的前景更不明朗。

      商会与协会的矛盾

      至今仍然没有人能够准确说出,中国到底有多少家企业涉及反倾销案。

      此前被广泛采用的一个数字是1200多家,这个数据来自海关的统计。但是考虑到中国外贸行业中广泛存在的代理制,这一数字显然不准确。1200多家只是有海关出口纪录的企业,但其中有多少家生产企业,多少家外贸公司,以及外贸公司背后的工厂数目,并没有确切的统计。

      外贸进出口代理和专业外贸公司的存在,成为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商会和协会产生矛盾的一个起因。

      商会当仁不让地成为行业代表,行业协会却认为,商会的会员大部分是外贸公司,本身并不熟悉行业情况,缺乏代表性。以欧盟皮鞋反倾销案为例,中国轻工商会鞋类分会的理事单位中,就大量存在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温州公司、温州市土产畜产品对外贸易公司这样的纯粹外贸企业。当反倾销案件发生时,这些企业没有应诉资格,只能去找他们背后的生产企业。

      一位曾经参加过轻工商会举办的企业应诉培训会的地方人员承认,"来的企业并不多,其中很多是外贸公司,只是来做一下笔记,但是回去之后会不会给生产企业通报情况,能否引起生产企业的重视,谁也说不好。"

      由于信息不畅,大量企业在欧盟皮鞋反倾销案应诉截止前两三天才得到消息、匆忙决定应诉。这样的局面,在几乎每一次反倾销案件的组织应诉过程中都会出现。众多行业协会抱怨,商务部在遇到对外交涉时,过多依赖纺织、医保、轻工、五矿、承包、食土、机电等七大商会的力量。

      那些对应的行业协会曾经是政府主管部门,在上世纪90年代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它们先后由纺织工业部变成了纺织工业协会、由轻工业部变成了轻工业协会……从此失去了领导行业的权力依据。一位熟悉反倾销流程的人士说,不同的协会和商会为了争夺在反倾销等涉外案件中的主导权,经常发生摩擦。

      当时商会依靠的是2001年颁布的<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规定>。其中明文规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规范和指导全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应诉工作,有关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进出口商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依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协调反倾销应诉。"

      在行业协会一片反对声和不断的摩擦中,商务部在2006年出台了新的<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应诉规定>,行业协调的主导者,从旧规定中的"进出口商会"变成"进出口商会等行业组织"。当时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坦陈,新规定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肯定了行业协会在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应诉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过,一位商务部官员私下承认,他们更愿意依靠商会,因为商会出自外经贸系统,与商务部沟通比较方便,也易于管理。

      据本报记者了解,商务部在欧盟皮鞋反倾销案中,让轻工商会负责行业的协调工作。尤其在2006年3月欧盟做出初裁决定之后,中国皮革协会除了继续向企业提供咨询之外,基本不向外发表意见。

      企业广泛结盟

      当行业协会无法介入应诉,商会有心无力之时,企业和地方行业协会开始"自救"——各地鞋企开始此起彼伏地"结盟"运动。

      2006年2月9日,广东8家鞋企宣布结盟。同年3月8日,国内3大鞋业基地浙江温州、福建泉州以及广东的鞋业协会(商会)正式宣布联合组建"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同年3月15日,福建省鞋帽进出口商会成立。随后,占中国皮鞋生产行业领头位置的十家品牌企业,宣布以"xx鞋王"的方式结盟……

      "企业联合是一件好事,起码可以提供比较充足的讼诉资金和信息平台。"代理"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的律师蒲凌尘说。

      但是大量的"结盟"转眼无声无息。一位代理了浙江几家企业的律师透露,"企业各有各的算盘,比如是不是要出钱,出多少钱,要争取什么结果等。每个企业的情况和考虑都不同。甚至有些生产中档产品的企业想,如果欧盟征税,就会淘汰掉一批没有品牌的小企业,那我的产品市场岂不是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齐心协力是很困难的事。"

      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只有包括了180多家企业的"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该联盟筹集到充裕资金,通过聘请专业律师和会计师,搜集了大量资料,再次向欧盟提出"无损害抗辩",并赴欧盟参加了相关听证会。"应对联盟的工作非常重要。"一位中国皮革协会的工作人员说,"反倾销税率从初裁的19.4%降到终裁的16.5%,跟他们的工作有很大关系。"

      但是,谁也无法确定,是不是中国成千上万的制鞋企业在遇到每一次涉外贸易纠纷时,都需要成立一个新的应对联盟,才能发出行业的声音。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谁来代表中国的行业利益? - 私人银行- abet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