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分析- http://www.chinahyyj.com http ...
2009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分析 [原创 2010-02-05 13:52:13]   

【关 键 词】 电子信息 统计 分析

 

【资料来源】 整理

 

【市场

 

    2009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受国际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规模继续扩大

 

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305亿元,同比增长0.1%;利润1791亿元,同比增长5.2%;出口交货值28932亿元,同比下降5.6%。

 

表1   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情况

  计量单位 2009年 2008年 增速%

一、制造业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51305 51253 0.1 

利润 亿元 1791 1703 5.2 

税金 亿元 664 586 13.3 

从业人员 万人 755 760 -0.6  

销售产值 亿元 50202 49019 2.4 

出口交货值 亿元 28932 30651 -5.6 

二、软件业

软件业务收入 亿元 9513 7573 25.6%

 

 

 

表2   2009年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主要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速%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部 61925 10.7

移动通信基站 万信道 3022 102.2

彩色电视机 万台 9899 9.6

微型计算机 万部 18215 33.3

打印机 万台 3641 -13.6

数码相机 万台 8026 -1.7

集成电路 亿块 414 -0.7

 

(二)发展速度总体回落,前低后高态势明显

 

1、生产增速低位回升。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3%,扭转了上半年下滑的势头,但比上年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50202亿元,同比增长2.4%,扭转了前10个月连续下滑的势头。

 

 

图1 2009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每月增长情况

 

2、重点产品增长面扩大。自二季度起,重点监测的27个电子信息产品中,实现正增长的产品面不断扩大,12月有20个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是全年增长产品最多的月份。彩电、微型计算机、

 

 

图2 2009年每月重点监测电子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个数情况

 

3、经济效益速度回升。前11个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下降1%,利润下降3.4%,二者降幅分别比上半年回升7.5、37.6个百分点;至12月底,二者均扭转下滑势头,增速分别达到0.1%和5.2%。全行业亏损面为26.1%,比上半年下降9.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382亿元,同比增长45%。计算机和电子

 

 

图3 2009年1-12月规模以上制造业经济效益增长情况

 

4、外贸出口下滑明显。2009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7719亿美元,同比下降12.8%,这是本世纪以来首次负增长。其中出口4572亿美元,下降12.5%,占全国出口的38%;进口3147亿元,下降13.5%,占全国进口的31%。出口降幅逐步收窄,11、12月连续正增长。基础产品下滑明显,电子元件、

 

 

图4 2009年1-12月电子信息产品单月出口情况

 

5、

 

 

图5 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6、软件保持平稳增长。2009年,全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比上年低4.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中,每月增速呈放慢趋势,自9月份起开始回升,11、12月增速达30%以上。分领域看,软件技术服务增长31.4%,占全行业比重(22.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嵌入式软件和IC设计收入增速均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软件外包服务出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图6 2009年1-12月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三)产业发展实力增强

 

1、在国民经济中依然保持重要地位。2009年,尽管电子信息产业收入下滑,但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依然达到10%左右。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全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超过1/3,全年降幅低于全国出口2个百分点,为减缓出口整体下滑发挥积极作用。从业人员达到75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9%左右。

 

表3  2007-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在工业中占比情况

 

  2009年

 2008年

 

收入占全部工业比重 10.0%

 12.0%

 

利润占全部工业比重 6.0%

 5.6%

 

税金占全部工业比重 8.4%

 9.3%

 

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比重 9.0%

 8.5%

 

进出口占全国外贸比重 35.0%

 34.5%

 

 

2、全球生产大国地位更加凸显。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品{dy}制造大国,手机、微型计算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9.9%、60.9%、48.3%、80%、85%,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的15%以上。

 

表4    2009年主要产品占全球比重情况

 

  2009年

 2008年

 

中国产量/收入

 占全球比重(%)

 占全球比重(%)

 

手机(亿部) 6.19

 49.9

 44.7

 

计算机(万台) 18215

 60.9

 47.0

 

彩电(万台) 9899

 48.3

 43.9

 

集成电路(亿美元) 283

 12.9

 12.2

 

 

3、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累计到2009年底,全国电话用户超过10亿户,互联网民超过3.8亿户,移动网民突破2亿户。目前,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城镇居民彩电、计算机拥有比率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通信、金融、

 

表5  2009年我国主要信息化指标情况

 

    2009年

 2008年

 

电话用户 总量(万户)

 106107

 98203

 

普及率(%)

 79.9

 73.9

 

移动电话用户 总量(万户)

 74740

 64123

 

普及率(%)

 56.3

 48.5

 

互联网用户 总量(万户)

 38400

 29800

 

普及率(%)

 28.9

 22.6

 

微型计算机 总量(万台)

 22000

 18056

 

每百人拥有量

 16.7

 13.6

 

家用电视机 总量(万台)

 56000

 51840

 

每百户拥有量

 132

 128.4

 

 

4、科技创新稳步推进。至2009年底,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达100万件左右,比上年增长20%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六成,通信、信息材料与加工工艺等领域是国内创新较好的领域;华为、中兴仍然位列内地企业专利申请总量排行榜的前两位,申请总量均超过1万件。新品开发保持平稳增长,新产品产值增长2.3%,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22%,比上年提高了 0.3个百分点。

 

5、重点企业发展良好。2009年,电子信息百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万亿元,增长2%,利润也保持正增长,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百亿的企业占1/5。软件业务百家企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实现利润增长超过30%,其中面向金融、电力、通信、交通行业应用的企业业绩突出。

 

二、运行特点

 

近几年,电子信息产业逐步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各项指标增速开始趋向甚至慢于工业平均水平,过去产业增长相对依赖产品出口、依赖外资企业、依赖整机行业、依赖东部地区的格局逐步改变;2009年以来,国际

 

(一)全行业指标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差距拉大

 

近几年,全行业指标增速逐步与工业持平,部分指标甚至慢于工业平均水平。国际金融危机使外需大幅下滑,电子信息制造业由于出口依存度相对较高,受冲击十分明显,导致行业各项指标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低于工业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相差8个百分点,利润降幅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低于工业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从过去xx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变为当前下滑最明显的行业,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一方面反映了产业整体调整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对外依赖度高、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

 

(二)内外销比例出现变化,国内市场拉动效应明显

 

由于国家采取了扩内需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了3G与TD、

 

(三)企业呈现不同走向,内资企业比重提升

 

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冲击明显,特别是三资企业发展明显放缓,内外资企业份额出现变化。全年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增长17.6%,占全行业的比重(26.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销售产值下降0.8%,外商投资企业下降1.5%,所占比重同比分别下降0.9、2.4个百分点。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48.4%,占行业比重(46.5%)比上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下降27.4%,外商投资企业下降25.1%。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49.5%,占全行业比重(63.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投资下降11.2%,外商投资企业下降15.7%。从出口看,三资企业下降13%,高于全行业降幅1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比上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

 

(四)整机调整回升较快,元器件下滑明显

 

整机行业中,视听产品行业发展较快,受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全年行业销售产值增长7.3%;通信设备行业和终端行业呈现不同走向,前者保持10%以上增速,后者则下降10%以上;计算机行业受价格下降影响,增量不增收现象突出,销售产值下降0.6%。整机产品结构调整明显,平板电视对CRT的替代加快,液晶电视占彩电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40.5%上升到68.3%;笔记本电脑增势迅猛(38.2%),占微型计算机的比重(82.4%)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电子元器件行业下滑明显,尽管产能恢复较快,但投资、效益仍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前11个月电子元件、器件行业利润分别下降9%、39.4%,下降额占全行业下降额的一半以上;全年投资增速分别为3.9%、2.8%,远低于全行业17.5%的平均水平。

 

(五)中西部增势明显,东部地区增长趋缓

 

2009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24.1%、25.6%,成为遏制全行业下滑势头的重要力量,东部地区销售产值同比仅增长1.5%。从效益看,中西部地区收入分别增长18.9%、17%,利润分别增长23.4%、2.4%,但东部地区收入利润分别下降了2.3%、5.4%。从投资看,全年中西部地区增速均达40%以上,四川、陕西、河南、湖南、安徽增速均超过35%;东部地区与上年基本持平,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福建降幅均达两位数。从出口看,广东、江苏、上海等东部沿海省市出口分别下降1%-27%,但中西部地区中,部分比重较大的省市出现正增长,如四川、安徽、湖北实现5%-50%不等的增长。

 

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加速了产业调整转型的步伐,产业格局正在此作用下向良性方向发展,抓住时机加大促进本土企业、夯实产业基础、深化内需市场、优化区域布局的工作,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

 

三、值得xx的问题

 

当前,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技术发展、市场竞争、宏观环境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苗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产业调整升级趋势加快

 

一是技术和网络的融合。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使整机产品的界限日趋模糊,三网融合逐步走向实质发展阶段,互联网电视、手

 

二是服务化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需求日益从产品转向服务,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代表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基于网络的内容开发和在线服务成为下一步重要的增长点。

 

三是产业链分工整合。电子信息产业分化整合趋势更加清晰,跨国公司日益将战略重心转向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等xx环节,日益将低端环节外包出去。软件外包服务更加深入,传统的业务外包转向战略合作和产业链整合,传统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也逐步向整合设计生产模式转型。

 

四是生态发展要求。废旧电子产品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电子产品充电器、电池、网络接口等统一标准的要求日益明确,生态设计模式从源头整合产业各个环节的能耗、环保要求,将成为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二)国际产业竞争日趋加剧

 

一是国家力量介入明显。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对IT等高技术领域的战略投入,产业竞争上升为国家间的竞争。

 

二是大企业并购增多。2009年是电子信息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一年,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大企业并购和基础领域整合增多,如日本NEC电子和瑞萨合并成立了第三大半导体公司,台湾地区多家半导体企业整合建立了“台湾记忆体公司”,群创并购奇美等,都将在全球半导体、面板领域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此外,松下并购三洋、甲骨文并购SUN等重大并购案件,也将对家电、软件产业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三是产业链竞争突出。当前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多是基于产业链开展的竞争。近年来,跨国公司经常基于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利用局部领域打击竞争对手。

 

(三)行业发展秩序仍需规范

 

一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突出。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企业为适应市场需要,更多注重新品开发的节奏,而相对忽视了质量和服务的问题。根据中国电子商会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统计,2009年手机、平板电视质量投诉案件同比增长30%以上,成为消费市场的投诉热点。

 

二是低价竞争现象明显。电信运营商集中采购时价格竞争现象明显,通信产品价格同比下降20%以上。计算机产品价格下降明显,上网本、一体机对传统微机价格冲击明显,2009年价格降幅比往年正常水平提高10%以上。

 

三是山寨产品已成为行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山寨产品从手机行业日益向彩电、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延伸,成为行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

 

四是部分领域盲目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倾向突出。

 

(四)产业环境亟待改善

 

一是核心领域的政策仍不能满足产业需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新政策始终未能出台,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信心。国家增值税制转型后,集成电路、液晶面板企业进口面临的增值税税负压力巨大,严重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以旧换新政策不断落实,但配套的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仍需完善。

 

二是管理机制仍不适应产业发展和三网融合的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在发展产业中的手段依然不足,难以有效反映和协调产业发展的问题。广电、通信网络不能有效地互联互通,数字电视标准不统一,导致制造企业难以适从。网络电视管理体制需要改善,加强内容管理和促进制造业发展应统筹推进。

 

三是宏观环境变化影响产业比较优势。近几年,国家实施汇率改革、出台新劳动合同法、统一企业所得税率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将对产品和服务出口带来不利影响。

 

四、2010年展望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形势发展总体向好,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一)国际市场逐步转好,但贸易保护日益加剧

 

2010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主要经济体出现好转,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加快。联合国2009年12月发布的

 

还要看到,国际市场环境趋紧,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对我

 

(二)国内需求依然旺盛,但内生增长机制有待建立

 

2010年,我国经济形势将好于2009年,国务院调整完善了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上预计全年GDP将保持8%的增长水平,社会消费品市场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依然看好。2010年是3G全面商用的一年,各大运营商均投入资金用于营销和终端补贴,预计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亿户,加上用户更新手机,预计全年国内市场需求超过2.5亿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不断落实,实施产品和地域范围逐步扩大,有力促进乡镇和农村市场的发展,预计全年彩电市场将增长20%。彩电、手机等整机市场增长将带动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增长,预计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将增长15%以上。

 

但要看到,当前产业增长与政策拉动效应密切相关,特别是投资拉动作用明显,真正基于消费和创新的拉动机制仍待完善,农村和中小企业市场需要进一步拓展。2009年国家鼓励房市发展,对彩电业拉动明显,但2010年实施相对从紧的管控措施,可能影响彩电行业的增长。同时,产业核心基础薄弱、关键技术和元器件受制于人、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深层次问题将在较长时间制约产业发展。

 

(三)产业投资保持增长,但产业链与区域布局仍需改善

 

2010年,3G建设和商用全面推进,基于3G网络的新业务开发将大幅扩张,通信领域的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市场

 

还要看到,当前投资中,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仍未xx形成,下游对上游的压价明显,影响了电子信息企业的整体效益。粗放型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约束日益明显,产业盲目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特别在光电领域表现相对明显。一些地区投资更多基于当地的产业利益,缺乏区域间的联动和统筹推进,也影响投资的整体效益。

 

总体上看,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比2009年要好,但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产业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很突出。预计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可能出现前高后稳的态势,全年制造业增长将超过6%,产品出口将实现正增长,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5%。

郑重声明:资讯 【2009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分析- http://www.chinahyyj.com http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