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广播电视接收终端建设成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_岳山_新浪博客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程度也是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能源资源相提并论的又一宝贵资源。我国在信息化进程的道路上是一个后来者,一直在追赶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虽然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尤其突出的是,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广大农村一直处于信息化xxxx的末梢,信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文明进程的贡献有限,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攻坚的课题。

把广播电视接收中端即电视机和收音机建设成为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从看电视、听广播到用电视、用广播的转变,这无疑是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大举措。

一、我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现状

我市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广大农村因交通、通信、特别是信息闭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发育程度提高缓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农村信息化程度极低,不仅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还将进一步加剧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为了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我市也建立了一些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渠道和平台,但多数信息系统只能到县,最多到乡,且不少信息内容仅停留在管理层面,缺乏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具体指导,群众形象地说:“这些信息服务平台远而不可及、空而不可用”,农民希望足不出户就能够获取更为宝贵的综合信息。

据今年7月市广播电视局在昭阳区3个乡镇组织的一次抽样调查发现,我市广大农民对种养殖业适用技术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等相当渴求,86%的农民希望政府能够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要求将综合信息服务站建到每一个村。调查还发现,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机、收音机及乡、村两极组织订阅的报刊杂志,其中,通过电视机获取着政府政策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及农产平供求信息的占78.2%;通过收音机获取的占9.8%;通过报刊杂志获取的占3.3%;通过手机等其它渠道(包括农业科技人员宣传、推广等)获取的占8.7%。信息闭塞,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脱节,使得农村经济的自然成分明显,这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zd0}滞障。因此,信息闭塞是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和农民致富急需xx的{zd0}难题。

二、用电视机接收终端建成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前国家农业部长杜青林同志精辟地说:“当今中国广大农村发展面临着两个最主要的瓶颈:一个是技术问题;一个是信息问题”。小岗村的农民90年代初就认识到:“新时代的文盲不仅是不识文化,还应包括不会掌握和利用信息”。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联系4年强调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过去喊得震天响的一句口号是:“要致富,先修路”,时下,它正被一句比较时髦的口号悄然取而代之,那就是“要致富,必须修通信息路”。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广大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的渴望与诉求,这也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用现代信息知识武装农业、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村面貌的关键;是将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广阔的大市场相衔接,建起农产品生产、销售、消费的“索道”,促进农业增效,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步伐的重大举措。通过构建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搭建起以科技信息服务为主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整合科技信息资源、实用成果、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促进信息互动、成果交易、技术咨询、供需对接,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适用技术下乡、进村、入户。

构建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关键就是解决信息源和把信息源传输到农户家里的问题。将广播电视接收终端建设成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电视机及收音机普及率较高、娱乐性及吸引力极强、信息公信力靠得住、极易消化吸收转换等优势,建起畅通无阻的信息传输渠道,有效确保信息直接进入千家万户的农户,这无疑是当前的技术条件下{zj1}优势的选择。经过近两年北京、重庆等其它一些地区认真摸索和广电科技部门的积极探索,将适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信息进行手收集和编辑整理,输入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前端,通过传输系统,直接利用电视机、收音机接收,达到一个发射前端、千万个接收终端的良好效果,有成功经验可借鉴,也有成熟技术作支持,是科学可行的。市广播电视局也正与有关运营商合作,抓紧进一步研究解决技术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进展比较顺利。

三、项目建设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将广播电视接收终端建设成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优势明显,技术成熟。关键是要抓紧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使这一惠民工程迅速见到实效。

(一)有关各方通力协作,统一搭建综合信息平台

所谓农村综合信息平台,除了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自然资源等管理层面的信息,还应包括党委政府政策信息、种养殖业适用技术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科普知识、普通疾病防治、公民道德(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知识等通知具有管理性、服务性、教育性的信息内容,这里讲的综合信息平台属于后者。因此,这个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涉及农业、科技、卫生、文明办、广电等多部门,甚至还包括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只有这些部门和方面通力协作,并联合组建信息综合编辑和审核机构,将各种渠道的信息进行汇总和编辑,通过电视前端发射设备和传输系统送到千家万户,这个综合信息平台才发挥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信息平台搭建中,农业部门负责种养殖业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编辑,科普知识信息,普通疾病防治、公民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信息分别由科技、卫生、文明办等部门负责。

(二)用好用足所有渠道,加快传输系统建设

根据目前我市广播电视在农村的传输方式和渠道看,广播及有线、无线电视都可以建成农村综合信息传输渠道。首先是广播:目前,全市广播在农村的覆盖率达36%左右(除城市),这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覆盖效果,而且所有县已将在最近一两年恢复广播,这个覆盖效果还将迅速扩大。只要把上述综合信息编制成节目,进入上市、县电台的播出系统,听众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到,群众还可以跟有关专家互动,操作简单、传输和接收均方便快捷。其次是农村无线电视覆盖项目:去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项目建设步伐,提高本地节目覆盖率的安排部署,市广播电视局在全市各县区投资近800余万元,建设了18个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发射站点,目前已在昭鲁坝区及大关、永善、绥江等县发展用户5000余户,到今年底,用户将超过1万户。此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决策、广播电视部门负责实施,直接面向全市广大农村,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特别是本地节目问题的一项民心工程。项目信号总前端统一健在市里,传输网络建设比较成熟,项目建设、维护成本相对较低,覆盖率、频率资源利用率及图像传输质量极高。只需将综合信息收集进行必要的编辑,进入前段设备,就可直接进入千家万户,这是目前比较具有优势的传输方式。加之该项目最近两年将进一步在全市广大农村推开,这无疑将成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jj0}途径。再次是有线电视网络:目前我市的有线电视网络覆盖数接近14万户,其中有20%左右的农村用户。在今年实现城市及重点集镇、密集区域数字化传输整体转换后,下步的发展重点主要面向农村,这也是农村综合信息传输的又一较好渠道。{zh1}是利用市县广播电视台的宣传优势,鼓励和扶持开办一些直接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综合信息类节目,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增添新活力,促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建立机制和制度,加强项目运营管理

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可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搭台、企业唱戏,公益先行、共建双赢,高校参与、农户配合”的路子,建立一套科学的畅销运营管理机制。即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机构及信息收集、编辑整理工作机构,组建信息数据库,并出台相关政策,整合项目建设资金,组织和监督各方面抓好落实。在项目传输网络建设及设备投资等方面,引进一些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来承担,增加融资渠道,减轻政府经费压力,确保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健康运转,发挥作用;涉及的若干部门要整合本部门、本系统的政策和资金资源,负载搭建信息数据库等传输前端和综合平台,在这个基础上,主动寻求与一些农特产品加工、农产品经营中介组织及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等合作,形成信息汇集和传输良性机制;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要把支持和服务“三农”作为始终不变的宗旨,因此必须把公益性放在xx。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与商家的密切合作,在服务和经营上实现双赢,支持商家、企业、事业组织通过合作获取合理的收益;要积极谋求与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在政府及农户的支持下,建立系统庞大、“两头”畅通的信息“产供销”渠道,让这个综合信息平台形式和内容丰富,不断满足广大农村和农民朋友的需要。

(四)按照“捆绑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落实经费保障

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应落实必要的经费保障,各级财政应将其中最基本的部分开支纳入财政预算。不足部分,应将涉及部门的有关经费进行整合,如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科技三项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资金及文产经费甚至扶贫资金等,应整合部分进行捆绑投入,加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资金,落实经费,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成果不断巩固、作用有效发挥。

总之,把广播电视接收中端即电视机和收音机建设成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从看电视、听广播到用电视、用广播的转变,这无疑是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xx城乡二元结构,缩短城乡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和重大举措。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把广播电视接收终端建设成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_岳山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