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站·铅笔及其他_夫子_新浪博客

 

接站·铅笔及其他

 

 

○吴万夫

 

 

接 

 

    2010年1月21日至22日,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方正番薯网、中大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有望传媒、微型小说月报联合举办的“中国微型小说数字航母启动仪式暨番薯网微型小说xx论坛”等系列活动在北京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作为会议受邀代表,我于1月20日夜晚乘坐K180次列车踏上通往北京的旅程。与我同乘K180次列车的,有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中国xx小小说作家孙方友先生。他是10号车厢软卧。我是6号车厢硬卧。此前,因忙,我与方友兄并没有相约到北京的时间,没想到买罢票通了电话才知晓,我们竟然乘坐同一次列车。

    这次,受邀与会的河南代表有孙方友、秦德龙、安庆、侯发山、平萍,和我。秦德龙因有事先期抵达北京;出发前,安庆打电话希望我能转道新乡与他一块,无奈我已买好车票只得作罢;侯发山也希望与我同乘一趟车次,因他乘坐的那趟列车不在郑州靠站,故早我一个小时到北京,相约在火车站结伴而行;平萍是在我们到了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相见后,才知道彼此乘坐的是同一趟列车,巧合的竟然是同一车厢,但因为事先沟通不畅,我们虽然“近在咫尺”,却是“相隔两茫茫”,只好“无缘相见”,“失之交臂”!

    出发前的上午,方友打电话告诉我一个感人的故事:北京会议举办方误以为我们是20号早晨到北京,《微型小说月报》的主编傅国栋、副主编尹全生二位为了接站,凌晨4点多就起床了,结果到了北京西站,左等右等都不见我们。打方友的手机,无法接通;又打我的手机,一直关机。后来他们才知道我们是坐20号晚上的火车,21号早上到北京。听了方友的讲述,我的心里既愧怍又感动。

    方友被称为“小小说{zw}”,是中国当代小小说文坛的一面旗帜,其“陈州笔记”、“小镇人物”系列小小说等已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在省内外频频获得各项文学大奖。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有人竟扬言要“封杀”他。其实谁都知道,作家不是说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随意就能被“棒杀”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就连小草都“野火烧不尽”,况且,方友已是一棵大树了!

    论创作,论年纪,方友均可谓我的师长。但因为交情笃厚,有时见了面,我还与他乱着玩,没大没小的,他也不恼。与方友一块出门开会,也是一件颇爽心的事情。这个时候,在他身上足以体现出长者风范,无论上车下车,还是到了目的地,他都不忘叮嘱你要注意的事项……这些本来应该年轻人操心的事情,结果都让方友想到了。因此,与方友一块出门,倒让我省却了不少心,格外踏实。

    K180次列车于凌晨6点16分准时抵达北京西站。按照预先约定,我与方友在出站口相见,到时会议方会有专人过来接站。没想到在出站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我也算是一位行动敏捷的人,为了不耽误时间,列车甫一停站,我便紧赶慢赶地出了验票口。没想到,在验票口外,我眼巴巴地盯着鱼贯而出的人流,都没看见方友。我拨打方友的手机,方友说他已在北出站口等我了,让我赶往那里会合。我急忙奔到出站口,可是找了半天仍是没见到方友的影子。打电话,方友说他就在出站口的广场上。我心里很纳闷,自己明明是在出站口的广场上,怎么就是不见方友呢?我怀疑向来以文明著称的北京,不会也闹鬼吧?!

    凌晨6点的北京,天还没有放亮,灯光也不甚明朗。我在人影憧憧的广场上,一边疾步四处寻找,一边拨打方友的手机,但始终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负责接站的全生兄,亲自打过来电话,告诉我路线的具体走法,但找寻了半天就是与他们“接不上头”。开始,我的心里有些焦急,找寻他们的步子有些慌乱。我总觉得耽误大家的时间于心不忍。后来,我在一丝心灰意冷中又有些释然,有意放慢了步子。我之所以表现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将风范”,是坚信一点:大不了,我打车过去。况且,按照方友的为人与秉性,他是不会落下我的;更何况,作为会议的举办方,能够不厌其烦地几次过来接站,他们又怎么可以丢下我不管呢?

    后来,几经周折,我终于找到了与方友、全生兄相约的地方。原来,我们所说的出站口不是一回事,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方向xx被弄反了。看到方友、全生兄与司机三人在那里苦等了大半天,我在愧疚的同时,感到北京的冬天格外暖融融的。

 

铅笔及其他 

 

    一个注重细节的团队,必然是一个有活力的团队,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作为会议的东道主,滕刚、孙赫男、傅国栋、尹全生、王海椿、李倩、董雪、胡甄、吴迪、张梅……无论是高管人士,还是一般工作人员,无处不见他们忙碌的身影。在这次会议上,有几个细节最让我感动。

    这次受邀嘉宾众多,可谓名流荟萃,济济一堂。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张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马俊杰,方正集团总裁张兆东,xx学者、作家、评论家、导演李建军、孙郁、谈歌、杨亚洲、孔庆东等及百余名微型小说作家参加了此次盛会。就是在如此规模的会议上,当我看到活动举办方,在每人面前的会议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会议资料、记录夹和一支削好的铅笔时,不禁心头为之一震!如果不是精细的人,怎么能连一支笔都要替与会者考虑到呢?

    还有,自会议拟召开前,作为活动举办方,先是给每位作者发邮件通知会议消息,后又打电话确认是否与会,然后又用特快专递发书面邀请函,登记往返程车票时间……这每一个细节,都足以说明活动组织者的严谨作风和对作者细致入微的xx。

    再有,这次活动因个别作者不能报销路费,活动举办方不仅为其报销了往返路费,甚至将邮寄返程车票的信封都替作者提前填写好了……

    这些感人的细节,充分说明了活动举办方对每位作者的尊重。有人只强调读者是刊物的上帝,却一味视作者为棋子。其实,读者作者均是刊物的衣食父母。试想,一个注重细节的团队,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团队,还愁其文化事业不蒸蒸日上么?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接站·铅笔及其他_夫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