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信仰危机,我们如何应对_火红的旗帜_新浪博客

  

      

           孔子                                                  亚当斯密

 

  

    

 美国有个流传甚广的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如果把青蛙放进冷水中,然后再慢慢加温,青蛙便会显得若无其事,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则变得虚弱,{zh1}无法动弹,直至死亡煮烂。这则寓言告诫人们,突发的险情可以防范,但渐进式危机是最可怕的。

    信仰,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提的信奉和遵行。信仰,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精神支柱,在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时间活动和精神生活。

 

    作为高等教育的从业者,面对我们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此迷茫,深感形势紧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在高等教育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我我们的教育质量。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值得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思考。

 

   受社会风气败坏、腐败现象、拜金主义盛行等社会阴暗面的影响,我们的青年学生在物质与道德的天平上徘徊,各种各样的行为不断突破道德底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青蛙”一样,在逐渐升温的浑水中被虚弱、直至无法动弹而“死去”。往昔的象牙塔已不再纯洁、不再宁静,一些学生精神涣散、行为懒散、逃课、考试xx、厌学厌世、沉溺于网络游戏、盗窃、斗殴、xx等等, 各种现象层出不穷,一时之间让中国的高等教育饱受争议,广受批评。我经常问自己,“中国一向自认是世界上最文明、最讲道德的国家,目前社会道德状况究竟怎么样呢?”,我们应该怎么办?个人认为,必须尽快加强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信仰建设。

 

     虽然市场经济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道德伦理机制,使得国人在物质利益最求过程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道德。这种社会现象势必对学生、教师、学校造成很大影响,某种层面上讲这是社会造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现阶段无法回避的矛盾,学校也是受害者。作为普通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是应该考虑如何解决矛盾,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 青年学生道德的缺失很可怕,关系到自身的未来发展,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虽然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不断给我们制造麻烦,输出所谓的“民主”和道德观,诋毁我国的发展建设成就,但这只是我们解释目前现状的一个原因,更多了还是要思考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校园内的问题源头还是在校园之外,社会的整体环境决定了现在大学校园不可能再像以前,我们必须面对,更要敢于面对,尤其是我们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教师。

大学生教育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和前进的方向,如果我们主动放弃了这块阵地是对未来的不负责,更对后人是犯罪。中国的事情还需要中国自己解决,信仰出现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意识和不加干预。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没有选择,历史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造,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浩瀚思想精髓中去寻找,如何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极大丰富,是摆在包括我们高校理论工作者面全的重要课题。GDP上去了,道德却下去了,这不是科学的发展,更不是我们发展目的。把中国社会在经济等领域出现的问题用大众能接受理论去解释,并让多数信服,这是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

    以校园为例:有学生问:上大学究竟有多大用处,利用四年时间学习,到头来还是没有工作,不如回家经商赚钱。  当然这只是个例,但是这已经为我们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读书无用论的再度抬头难道和社会风气没有关系吗?最为个体,最求{zd0}化的价值,改善物质生活水平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对于社会来讲,一味地不择手段追求物质利益与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违背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股票证券市场、垄断行业,所谓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正在对平民进行新一轮的敲诈,后果不仅仅是让富人更有钱,而是严重地违背了勤劳创造价值的市场规律,让更过的平民更加对社会仇视,进一步使其道德底线沦丧,造成现在的种种社会生活的混乱无序。一旦平民掌握权力或富裕起来后,便会与前人一样甚至更加变本加厉,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我们的青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能不受影响吗?目前,全力加强改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为重要,改善民众尤其是青年人的信仰危机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了几百年,而市场经济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经济学家,但很多人不知道他也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亚当·斯密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留下了两部传世佳作:《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国富论》)。他在《国富论》中阐述了“看不见的手”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已被我国思想理论界所熟知,但在《道德情操论》中阐述的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却长期未被我国思想理论界所xx,而这两部巨著也正是西方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学基础和伦理学基础。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典故:据说,19世纪末日本的明治天皇为了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派人向英国取经,发现了英国最有影响力的两本书:《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并将这两本书带回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明治天皇借鉴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并结合日本国情治理国家,日本逐渐强大了;而中国呢,辛亥革命前,严复先生于1901年翻译了《国富论》,却把《道德情操论》留在了英国。“五四运动”期间,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西方的各种理论学派和著作大量涌入中国,但奇怪的是,其中竟没有市场经济社会的伦理学基础著作《道德情操论》,由于思想理论界对《道德情操论》没有给予应有的xx,直到今天,中国也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伦理观。据笔者考证,中国最早《道德情操论》的中译本是在1997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被整整耽误了96年,这实在是中华民族之不幸。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选择了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但是,我们仅仅借鉴了市场经济的硬制度,却没能借鉴市场经济的软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教育没有跟上,造成了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一手软,一手硬的局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使得原有的价值观没人信奉,而新的价值观又没有形成。所以今天中国社会的道德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传统的、没落的连同新生的许多道德观念混杂在一起,尚没有形成被普通大众信服和接受的主流道德标准。缺少适当的道德理论引导,又失去了宗教信仰的道德约束作用,中国人也就无所畏惧,不择手段地追求起自己的利益来。

     我们不主张xx模仿西方的东西,特别在国人最重视和引以自豪的伦理道德方面,如果传统的道德理论能够解决现有道德危机问题,则无需画蛇添足地学习西方。新时期,我们处在历史的拐点,挑战前所未有,短暂的和平发展的环境有可能被随时打破,和平是乞讨不来的,靠人施舍是不能过一生的,但必要的学习和借鉴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在新中国发展过程中已经得到印证。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值得大家深入思考,我们为什么学习,为了谁学习,我们的道德底线是什么,当有{yt}我们手中有了权利和金钱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思考。如何把西方主流价值观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结合,逐步理顺和总结出让我们值得信仰的价值体系,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去工作,为了自己,为了他人,更为了我们的未来。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我们可以最求物质,但{jd1}不能泯灭人性,希望青年学生努力学习、探索未知、丰富头脑,学习理论,用智慧和汗水浇灌我们的美好未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面对信仰危机,我们如何应对_火红的旗帜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