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嗜烟。 吸烟之害,举世公认。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病、慢性xxxx、肺气肿、肺癌、咽癌、口腔癌及呼吸道感染和胃溃疡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全世界每年由于吸烟,而过早死于慢性xxxx、肺气肿或冠心病的人数达250万;每年的6万肺癌新病例中,95%与吸烟有关。吸烟不仅可以造成吸烟者早亡,还可以引起早衰。据世界卫生组织材料,吸烟史为35~69年的吸烟者,生命将缩短15~20年。而且吸烟不仅对吸烟者本人有害,而且对与吸烟者在一起的不吸烟者也会造成危害。按目前情况计算,到2025年,预计我国每年将有2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而这些人都在中年早逝,将会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呼吁对吸烟者要群起而攻之,消灭吸烟自由的社会环境。 2 嗜糖。 专家们认为嗜糖比嗜烟更可怕。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膳食中额外摄取高糖的情况(特别是白糖)在我国已相当普遍。 美、英、日等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各国人口死亡率曲线与该国的糖耗量成正比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各种死因后指出:长期摄取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者缩短20年左右。过量食糖会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调和抵抗力降低,有碍脑细胞代谢,引起神经过敏、神经衰弱,导致精神病。过食白糖或甜食,不仅会发生脑浮肿、眼畸形、龋齿、骨质疏松、肝脏移位,而且极易导致血脂过多、脑动脉硬化,乃至脑血管性痴呆。 在正常情况下,粮食中的糖质已足够肌体代谢的需要。对于活动量小、劳动强度低的健康人,每日食糖量不宜超过5~10克;活动量大,劳动强度较高的人,每日以不超过20克为宜。 3 酗酒。 长期过量的酗酒,进食大量动物脂肪、糖、食盐等,或者挑食、偏食,可引起冠心病、糖尿病、营养不良症、贫血、口腔溃疡等疾病。 长期大量饮酒,会使食管和胃的粘膜上皮受到反复刺激,产生慢性炎症。若烟酒交加,致癌的可能性更大。据统计。1995年在法国去世的55 2万人中,4 7万人死于烟草中毒,1 4万人死于又吸烟又喝酒。因酒精中毒或烟草中毒而死亡的人至少占死亡者总人数的17%。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说:"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xx,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若夫沉痛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者丧败亡家而殒命,其害可胜言哉。"可见,酒之于人有利有弊,利则因饮酒适量,通xx血,活利筋骨;弊则因嗜酒成癖,酗酒至醉,饮酒过量,是故古今养生者皆曰:酒适量,可益人,酒过量,必害人。在社交和家庭宴会上,如喝酒过多,也往往误事,或酒后失德,言语失态,或呕吐狼藉,令人生厌。不仅冲淡了气氛,而且伤身体。 4 吃请。 亲朋好友间吃请对增进友谊、交流感情、增进身心健康是有益之举。但是吃请的都是高精尖的菜肴。即所谓山珍海味、鱼翅熊掌、精米精面。吃的都是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追求高价格,而对大众化的青菜、萝卜、薯类、豆类等粗食不屑一顾。殊不知,高价的并不是高营养的,如鱼翅所含的蛋白质中就缺少色氨酸,其营养价值还不如大豆。实际上"三高"膳食已是发达国家中多种富贵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的罪魁祸首。求精厌粗的另一后果是大大减少了纤维素的摄入量。欧美国家每人平均摄入的纤维素量为非洲农民的l/6,其结肠癌的发病率则为非洲农民的10多倍,这说明大量存在于蔬菜、薯类、豆类等粗食中的纤维素,对防止结肠癌有重要作用。至于过分精细的加工烹调,虽可使人获得感官上的满足,却因此而丢失了大量营养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结果也是得不偿失。 由此可见,吃要讲究科学,就要实行平衡膳食,做到全面而有效地摄取各种营养素。花天酒地的吃请并不美,真善美本是统一的。只有能够真正产生完善的营养效果的才是美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吃的科学与吃的美学应该是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