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讯 标榜自己是“健康达人”的小陈有些郁闷,年底饭局多,他基本不喝酒,聚会时常喝雪碧。不过,昨天一则“喝雪碧汞中毒”的消息吓了他一跳,连喝饮料都不安全了,那还能喝啥?
喝雪碧=汞中毒?这个问题让妈妈们听起来也很担忧,因为雪碧是青少年很喜欢的一种碳酸饮料。不过,记者昨天咨询相关专家了解到,口服金属汞不会引起中毒,因为汞在肠胃中基本不吸收,而是通过呼吸道吸收引发中毒。
不必恐慌饮料中毒说
口服汞几乎不会引起中毒
昨天,北京有媒体报道:通州一13岁中学生饮用一听雪碧后,出现头疼、眩晕症状。当日入院检查,被确诊为汞中毒。这是在不足3个月内,北京市发现的第二例喝雪碧后汞中毒事件。
对此,济南医院职业病科主任刘扬分析,报道中所说:患者X光片显示,他的胃内出现一道长约6厘米,宽度在三四毫米至一厘米不等的不规则“光条”。这个“光条”应该是金属汞,而不是氯化汞。
金属汞通过消化道吸收的速率非常低,几乎是不吸收的,所以所谓通过消化道吞食水银可导致人中毒乃至于死亡,在医学上是不成立的。
通过消化道,汞很快会排泄掉,在临床上曾经看到有吞食1.5公斤水银的患者,没导致中毒,而且有些孩子试体温计,把口咬碎后水银进到嘴里,也没有中毒。
刘扬说,汞中毒的主要的吸收途径是呼吸道。汞的穿透性很强,通过呼吸系统和皮肤进入体内,人体通过食道吸收的非常少,除非这个小孩喝下的是整整一易拉罐水银。
记者又咨询了几位营养科、消化科专家。他们也认为,喝饮料汞中毒的说法有点夸大了。在合格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饮料都是安全的。
监督人员应加紧查清来源
女性更应警惕化妆品汞超标
昨天下午,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再次发表声明坚称“提供给消费者的饮料{jd1}安全可靠”,同时表示雪碧“生产过程绝无含汞环节”,公司正全力配合警方进行调查,核实饮料产品出处。
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孙处长建议,取该学生没喝完的饮料或饮料瓶,进行汞含量的检测,然后在不同超市和市场抽取同一批次和不同批次雪碧进行检测,以发现是否污染出现在了生产线或者包装阶段,甚至出现在水源等饮料原料等阶段。如果在生产线、原料、包装等各方面都不存在汞污染的可能性的话,那么就要彻查饮料储放罐等关键流程,以及是否存在外人投毒的可能性。
从事后描述来看:该学生回家后“接连喝了两大口,等喝第二口的时候感觉像吃了果冻一样。”而后,把罐内剩余的雪碧倒入玻璃杯,“发现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银球”。一瓶饮料中存在如此多的汞,也不能xx排除投毒的可能性。
不过,相比“雪碧中毒说”,刘扬提醒女性更要关注化妆品中的汞超标。他刚接诊了一名30多岁女性,连续用了一年的美白化妆品后,导致汞中毒,引发肾衰竭。
化妆品汞超标,主要伤害并不是面部皮肤损伤,而是伤害人的神经系统,皮肤的很多病变,实际上另有病因。
中毒说再次触动信任神经
对食品,不要轻易说“有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