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ICU设备配置要看侧重点_常主编_新浪博客
 

人物:杨东(广州医学院{dy}附属医院设备科科长,高级工程师)
时间:2007年4月11日
地点: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杨东:ICU设备配置要看侧重点
                             采访/摄影  常海庆

     采访广医一附院设备科杨东科长那天,正是第57届大连医博会进入第二天。那天,广州的天气一改连日来的阴雨寒冷,突然变得风和日丽起来。爬上杨科的五楼办公室,已是大汗淋漓。杨科打开办公室的空调,端来一杯茶,我们的谈话便开始了。

                           层流ICU最基础
记者:想跟杨科学习一下关于重症监护(ICU)的问题。ICU的建设是按照什么标准?
杨东:ICU的建设现在国家没有标准和规范,2001年12月广东医学会危重病学会正式成立,这是全国最早成立危重病医学的省级医学会,该学会和后来的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定了“中国重症加强xx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并呼吁ICU要搞标准建设,但从国家卫生部门方面还没有出台ICU建设标准。
记者:据你了解,广东省有多少医院建立了ICU?
杨东:现在三甲医院都有了正规的ICU。
记者:建设ICU时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杨东:首先是有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所以基础建设是空气净化系统,也就是层流病房的设计。空气的对流必须按照一个标准,不能倒流,一层都是这样的话,可保证空气的洁净度,防止交叉感染。层流的标准分为百级、千级、万级,百级是{zg}标准。现在手术间也有空气层流净化的标准,都必须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手术间标准出台以后,我们医院为了保证大手术的需要,搞了三间层流手术间。规范的ICU也必须是带层流和空调设计的,我院重症监护中心不仅设有供器官移植患者术后监护的正压病房,同时也为严重感染或传染性的病人设立了负压病房,以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还有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这个是最基础的,然后才是设备的问题。

 

                             ICU设备配置要看侧重点
记者:那么,ICU一般都配备哪些设备?
杨东:我们这里是呼吸疾病研究所,建立的是呼吸ICU,像呼吸机这类监护、抢救的设备就多一些。其它医院如果是CCU,心脏监护、抢救的设备就会多一些。有些医院建立了中心ICU,是包括内科和外科在一起的(大部分医院两部分是分开的),但是外科病人只是某个部位或器官做手术,并不存在这种传染性和容易交叉感染的呼吸道疾患,将内外科混在一个中心ICU,如果层流净化标准低或者没有层流设计肯定会存在一些交叉感染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还是分开为好。所以,ICU配置什么样的设备,要看你的侧重点。
记者:广医一院呼吸ICU和其它ICU是分开的、相互独立的?
杨东:我们医院在防止交叉感染这方面比较重视。我们有广州市重症抢救中心(ICU),又是呼吸病研究所的呼吸监护中心(英东监护中心),它也是重症抢救中心多器官衰竭的监护中心。设计上是规范的层流标准,既有每床的独立层流,也有单独的层流房间。但是,我们还是有独立的CCU和一般标准的外科ICU。
记者:这几个ICU所用设备还是由咱们设备科来统一采购和管理?
杨东:这个肯定是了。但是,CCU也要有两三台呼吸机备用。在我们医院,如果是呼吸方面的抢救,肯定将患者收治入呼吸ICU了,因为呼吸抢救这方面的水平比较高一点。外科ICU只是防止术后感染,不希望出现院内交叉感染,在术后恢复、复苏方面更重要,像神经科的一些手术,术后病人恢复清醒要几天时间,这段时间一定要监护好。有些医院的xx科还专门设有复苏室,它也兼有ICU的功能。这些部门的相关设备一般由设备科统一采购和维护,日常使用的管理由临床科室负责。
记者:对于不同的ICU,监护仪都是必须的。除此之外,还配有哪些设备?
杨东:监护仪是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护是最基本的,一般包括心电、血压、血氧、体温,常规的是这四个方面。对于设备的配置只要是功能的不同,如CCU设备侧重于心电和心排量检测,还有对心脏监护之后的分析功能,比如心率失常分析(ST段分析),这几个功能CCU是要强调的。呼吸ICU对于多器官衰竭的重症抢救,监护设备要求比较齐全,除了常规生命体征监护之外,还要求配备心排量,中心静脉压,颅内压,呼末二氧化碳等检测。还有呼吸力学方面的检测功能,包括肺的顺应性,气道的阻力,呼吸功和血气分析的检测。在危重病人复苏过程中一些神经方面的功能,如脑神经检测、脑电频谱监测;还有代谢方面的监测等。常规设备除了监护仪,还有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必备的抢救设备还有除颤起搏器;如果是神经内外科,往往强调体温,需要有冰毯冰帽;肾功能衰竭需要有CRRT(床边持续透析)设备。我们一般说“三衰”,心衰、呼衰、肾衰,还有肝衰(肝功能障碍)时,就需要人工肝这样的设备来替代肝的功能,类似于肾透析的一种设备。针对各器官衰竭,需要有相应的设备。我们医院的配置是比较齐全的,像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床边彩超、床边DR数字化X光机和电子支气管镜等我们都有,广州市ICU配置这么齐全的医院很少。
    其它是一些辅助设备,如中心供气供氧,层流,负压吸痰,这些都是ICU的基本建设。检验方面有临床快速血气检测,床边心梗测试仪,还有一些康复设备(抗栓塞xx)、护理xx设备(输液泵、营养泵、超净工作台)等。
     ICU建设是综合性的,目前都在向较全面的网络化方向发展。
记者:监护网络化是指什么?
杨东:把ICU床边监护的所有信息集中到一个中心工作站上进行综合监测分析,包括报警的功能;并且通过工作站与医院的HIS、PACS连接,获取相关的影像、检验和其他医技检查信息。

                          ICU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记者:ICU的这些设备是由工程技术人员来操作还是由临床医生来操作?
杨东:肯定都是医生来操作,部分设备需要医技科室人员配合。
记者:要不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杨东:ICU的医生,现在因为有了重症监护医学学科,他们都经过了一定的培训。国家现在正在推行专科执业医师资质,比如心脏外科的就不能看儿科,因为他没有这个资质。重症监护学科刚成立,是一门新学科,其专科资质的培训应由中国医师协会来组织。ICU的医生肯定需要培训才能进行操作,护士起码要懂得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的操作,这是最基本的;医生肯定要经过各科综合轮训,才能到ICU,我院是国家和省市卫生部门重症监护xx的继续教育基地,每年都会举办培训班。
    我们医院还规定,各科室要晋升副高职称的医生,必须到ICU轮科三个月,只有在ICU才能接触到各种器官衰竭的病人,对抢救、诊断、处理并发症、用药等水平是一种提高。
记者:对ICU医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不是要高一些?
杨东:确实是,到过重症抢救中心的医生,各方面的知识都会丰富很多。病人到最危重的时候,往往都是多器官衰竭,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ICU医生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技能和知识包括复苏、呼衰、心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xxxx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和血液功能和内分泌与代谢紊乱等;还有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支持、xx与镇痛、严重感染和免疫功能紊乱等。所以,要求ICU医生对各学科的专业知识都要懂,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面对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杨东科长在采访中还谈到,重症抢救设备的维修难点,是软件程序方面的操作,有些操作还比较复杂,不经常去操作,应急的能力就差,连操作都不会,就没有办法去维修。医学人员必须了解临床重症ICU抢救设备的知识,把病人的安全放在xx,然后才是抢救设备的故障排除和维修的问题。医学工程学科也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采访结束后,走在广医一附院门前的沿江西路,艳阳高照,木棉花红彤彤的,开得像火。

郑重声明:资讯 【杨东:ICU设备配置要看侧重点_常主编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