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再反思-金岩石_ 金岩石_ 中金博客
  奥巴马和萨科奇提出的监管改革思路是错的,奥巴马主张把大银行拆小,萨科奇主张对金融高管的高薪开征重税,这就能解决金融监管的缺位吗?大银行富可敌国,而且“大到死不了(too big to fail)”,这是政府的心病。金融业的高管赔钱无罪,赚钱重奖,这是社会的心病。这两个“心病”却都不是金融监管的问题,因为小银行的金融风险同样会引发社会动荡,对高薪开征重税并不能抑制过度风险。
  这段逸事写在《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一书中。在这本畅销书中,索罗斯先生提出了一个“超级泡沫假说”。在他看来,金融海啸发源于25年期间累积形成的“超级泡沫”,泡沫生成的原因有三:1,信用扩张;2,全球化;3,金融创新。在这里我们看到,信用扩张和金融创新的共性是金融杠杆率的过度使用,所以在海啸过后,痛定思痛,应该提请xx的是对金融杠杆率过高的xx,也就是说,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加强对高杠杆金融产品的监管。理解了索罗斯先生的智慧与格老的感悟,就不会有拆分银行和高薪重税等问题上的“猫鼠大战”,因为这都是些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伪命题。
  金融业的功能究竟是什么?作为现代服务业,金融业提供的服务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中介服务业,核心是货币的流动性,“汇通”天下是为了“货通”天下,这时,金融业主要是为实体经济的商品流通提供服务;其次是风险经营业,核心是银行的存贷差业务,吸收存款是为了提供xx,这时,金融业主要是为实体经济的产能扩张提供杠杆;第三是风险财富的制造业,核心是资产的流动性,资产在流动中会产生流动性溢价,从而创造了现代经济中的“在险财富”,这时,金融业主要是为虚拟经济的交易提供流动性。所以,金融杠杆率的高低与机械的传动速度一样,必须与机器设备的控制能力相适应,否则就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失控,使金融业创造的流动性溢价迅速“蒸发”,进而导致杠杆率的突然上升。
  金融业在实践中开发了一套风险管理的理论,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有二,其一是当年摩根集团主导研究出来的 Value at Risk,组合词是VAR,中文翻译为“在险价值”;其二是现代投资学之父马科维茨创立的投资组合的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在对投资风险和回报的量化体系中,解决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难题。这两个理论大大提升了现代金融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了高杠杆率的金融产品的创新。现在看来,也正是由于人们对已达到的风险控制能力过度自信,所以引发了过度的信用扩张和金融创新,推高了新财富中的风险存量或资产泡沫,其实,资产泡沫就是现代社会的财富形态之一,是以预期和交易为基础的流动性溢价。以流动性溢价为核心的财富是一种“在险财富”,这种财富高度依赖于货币的流动性,随波逐流,水涨“财高”,水去“财失”,因此“水性金融”具有本源的不确定性,“超级泡沫”的源头是政府管理的货币。
郑重声明:资讯 【金融监管再反思-金岩石_ 金岩石_ 中金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