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周六:圈子_2009xy_新浪博客

0130周六:圈子

标题

志愿者放映队

导语

   露天电影,是童年记忆里无法抹去的暗夜亮色;是带来童年欢欣、带来外面世界讯息的窗口,是寄托了孩童走出去的一切力量念想。

   出外以后,露天电影就是大学xx的记忆,大学时期的xx操场,露天电影带来的也是终生的甜蜜回忆,那种氛围是高级豪华电影院所无法企及的。

   因此,在许多“进城”的年轻人、老年人心目中,露天电影有着“淡淡的怀念”,像夜深人静时想起蔡琴的歌曲一样,总会有某些情绪萦绕着,人群、嬉戏的孩童、电影胶片放映机的转动声、夏夜的蚊子、冬夜的月光。

   现在,当大家都熟悉了、烦透了家里越来越大的电视机之后,开始走向电影院,也都开始回归到学校或社区广场上,开始痴迷起露天电影了。不是单纯为了免费观看刚下线不久的商业大片,更是为了那份弥久弥醇的怀念:儿时乡村的情怀、大学情窦初开的情怀。

圈子披露

1月23日,50名市民宣誓成为“志愿者放映员”。

“志愿者放映员”这个小群体虽然诞生时间尚短,但在志愿者行列中,他们基本上都是经验老道的志愿者人员或义工。

缘于一次南方都市报社区院线“我是电影放映员”志愿者放映员公开招募活动,他们走到了一起来。他们大部分来自广州城区外,还有来自广州增城、深圳以及佛山的市民,志愿者里面最小的有刚上大一的大学生,也有已经退休的老人,更有市民开着小车夫妻档来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队伍中,有朝九晚五的白领一族,有家庭主妇,更有日理万机的私营企业家。

圈中活动

先接受培训

50名首批成功入选为“我是电影放映员”的志愿者们怀着热切的心情,于1月8日,走进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参加免费的电影放映技能培训。

大家都是{dy}次真切地看到电影反映器材,{dy}次真实地,由自己解开了多年来的谜底:“原来电影是这样放映出来的。”尽管与脑海中以前老式的胶片反映机器非常不一样,但对电影放映的志愿热情一点都不退减。

顶着寒风放映电影

前些天,广州的夜晚天寒地冻的,而露天电影却吸引了众多楼盘居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志愿者们穿上耀眼的黄色马甲,顶着寒风,开始了准备工作。当万家灯火亮起,当大家开始享受晚餐的时候,志愿者放映队员们开始把电影帆布树起来,检查设备,熟悉放映流程。

志愿者,聚聚、聊聊,非常舒服

由于前期有培训工作,每个xx的夜晚有实操,可以亲自上场放映电影,所以来自广州、增城、佛山甚至深圳的“放映员”们都有机会走到一起,他们都非常敬业,尤其是从深圳赶过来的“小草”,他是一位私营企业的负责人,每次开2、3个小时的车,风尘仆仆,真的就为了心里那份对电影、对公益事业的赤忱之心,很让人感动。

正是这些有着同一个心愿和追求的人走到一起,虽然是天南地北的,但彼此真诚,大家都觉得,这个圈子聚到一起,只是随便聊聊,便非常放松,非常舒服。

“圈中人”多重志愿者身份

志愿者放映员”这个圈子中,大家都非常有默契,而且多数是带着多重“志愿者”身份,比如“仙鹤”、“教父”等原来都是“广州青年志愿者成员”的,有些是老志愿者了。

圈中人对公益事业、志愿者事业都热情高涨,多数是有公益、助学等丰富经验。

圈中人

志愿者刘勇:从事IT行业,湖北人

现在有精力,有时间,平时非常喜欢看电影,尤其是童年在湖北农村村口搬个小凳子看露天电影、读大学时在操场看《泰坦尼克号》时的回忆历历在目,对露天电影非常有感情,尤其是“冲”着看看胶片机的想法来报名这个“我是电影放映员”的活动。

我已经在青宫上过放映电影的培训课,也在师傅的指导下实习了2、3场电影了,{dy}场是在番禺的雅居乐花园,第二场记得是在海珠区的金碧花园,放映的电影有《家有喜事2009》、《见龙卸甲》等。

因为自己是从事IT行业的,对现在的“数字影院”技术还是比较了解、熟悉的,所以现场操作起来还算比较容易,但为了达到更好的放映水平还需要加强练习。

只要xx的时候有时间,我想一年之内放映6-10场,已经是xx没有问题的,总之,我会尽可能地参与。

志愿者张国峻:某数字传媒公司负责人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南都社区院线,据我所知,一年在广州各小区每周放映电影近千场场,08年就已经开始放映,给市民带来了很丰富的文化节目。小的时候住的街道就经常放露天电影,对于露天电影有一种情结。现在刚好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很荣幸能够参加,作为电影放映的一份子。

志愿者曾艳:摄影助理

一直有参与“助学”等公益活动,当初看到“电影放映和公益”结合起来,所以非常心动,尤其是本身是从事摄影工作,希望对电影放映的过程有所了解和熟悉,与想象中还是有点不一样,现在放映电影用了很高科技的器材,比较好操作。

参与这项活动之后,对生活来说,“还是有好处的”,但个人希望可以把电影放映到更需要的地方,比如乡村、学校等地方。大家都热情高涨,非常难得,希望主办方能把这项活动尤其是把“公益”好好实施下去,不能打压了大家的热情。

志愿者李小姐:行政人员

平时电影就看得多了,但是电影是怎么放出来的?我们都不是很清楚,这个谜从小就在脑海里了。报名参加电影放映员志愿者活动,一方面是想了解电影是怎么放映的,另一主要的原因是想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参加一些社会工作。我们一家一直都看南方都市报,当得知南方都市报出资25.9万元成立南都社区院线公益基金项目,用来给志愿者放映队购买播映器材、维护以及志愿者培训等日常管理,我们都乐意参加,认为报社组织的活动比较可信,因为我知道,这笔基金由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接收和管理,所以更有意义。

记者手记:原来街坊也能很“公益”

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但大家都有一个纯真的梦想;大家都奔忙于生活,但大家都为理想的境界而忙。采访了很多圈子,尽管都是小众运动、小众活动,但往往被他们活得自我而感动。这一期的圈子:志愿者放映员,更让我看到街坊们的公益力量和大家身上的公益精神。其实,广州街坊的“公益”精神无处不在,需要的是一个让大家最愿意投入热情的平台。

“电影放映员志愿者”是街坊们都可参与的公益活动,只要投入时间和热情,原来身边的街坊们,每个心中都有一个“公益”的念想,而且念念不忘,坚持以恒。

链接:背景资料

关于南都社区院线:自2009年8月8日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在广州及周边城市近80个成熟社区免费放映露天电影250多场,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和认可。为了能让更广泛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喜闻乐见的电影文化节目,2010年南方都市报将投入超过500万元的现金,及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新闻报道版面,在广州的社区、广场、学校、厂区等地播映超过1000场、深圳超过200场的免费电影。

关于“志愿者放映队”:第16届亚洲运动会,是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宣传和传播广州亚运会,倡导城市文明之风,助力构建和谐的广州社区,是广州成功举办亚运、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在广州市文明办的指导下,共青团广州市委和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成立了名为“迎亚运•创文明‘我是电影放映员’的志愿者放映队伍,并由南方都市报出资设立专项公益基金用于志愿队的日常维护。1月1日,“我是电影放映员”志愿者放映员公开招募以来,受到广州城内外200多名市民的踊跃参与,首支由50名普通市民组成的志愿者放映队,在经过专业的电影放映培训后,将执行一年至少6次的社区电影放映实践活动。

郑重声明:资讯 【0130周六:圈子_2009xy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