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高手的选择:美国海豹特种xx用刀史(图)


特战高手的选择:美国海豹特种xx用刀史(图)

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使用的特战刀及刀鞘

    声明:本文为《少年科学画报》杂志供《新浪军事》{dj2}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杨圣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早期水下爆破大队(UDTs,Underwater Demolition Tea ms)使用的{wy}武器是堪称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最古老的工具之一:刀具。由于当时的行动队员随身不能再负重更多的武器和装备,一把简单的潜水格斗作战刀就成为了他们防身进攻的犀利兵器。

  水下爆破大队最早使用的刀具是 期间美国海军于1943年11月配发给水手使用的Mark 1型海军xx。该xx有13厘米长的刀刃,握柄部分顶端由铝质材料制成,握把缠绕有皮革并且用金属钢质材料固定包扎。单面刀刃的该款作战格斗刀很像当时民用市场上出售的猎刀,但是为了进行区别,海军在自己的刀刃和握把之间的刀面上刻上了“U.S.N .MARK1”的标记铭文。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多的Mark1型刀的定制合同,很多刀匠师都参与了该型刀的制作和改进,虽然外形和整体效果基本一致,但是握把部分的材料各不相同,除握把顶端的铝质材料外,木材、塑料、钢材均被使用过,但是这些衍生型都沿用相同的名称,并且有两种不一样的刀鞘设计,水下爆破大队的队员们只选择了其中的一种,因为其刀鞘外形比较适合水下和两栖侦察的任务需要。Mark1型的量产刀鞘使用皮革制成,但是由于水下爆破大队成员需要长时间的将刀具浸泡在水中,海水的盐份会很快侵蚀入刀鞘从而影响刀具的性能。由此塑料纤维质地的刀鞘在竞争中胜出,因为它可以很好地防水保护刀具,从而被水下爆破大队成员广泛接受。

  但是在使用中, Mark1型刀具很快就被指其刀刃设计有着许多缺点:主要是该型刀的刀刃设计属于轻型化和灵巧化,而没有强化使用设计,所以在进行一些例如开箱子或者开启包装的作业中,该型刀的刀刃过短,不能发挥出理想的效果。而作为战时工业产品的弊端也暴露出来,刀刃材料和不同的型号造成不能满足各种海军行动人员的具体要求,所以当时的美国海军不得不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接触,以共享海军陆战队在刀具方面的优势和经验。

  美国卡米勒斯刀具公司(Camillus Cutlery Company)在1942年12月,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了一款多功能样刀,该刀同时可以作为近战格斗的徒手冷兵器。后来该刀被海军陆战队列为编号USMC#1219C2c,并且正式进行批量生产。此型刀的大量外形设计均采用了Mark1型刀的原始设计,但是改良后的该型刀,刀刃长度为17.8厘米,皮革制握把上设计出五条横向凹槽,以提供更多的实用功能。而刀刃的设计也在满足轻量化和强度的双重要求下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平衡点。随后,海军将此款刀具命名为Mark2型,而国卡米勒斯刀具公司也成为了该型刀的{dy}家授权制造商,但是由于海军陆战队的需要数量很难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满足,海军陆战队同时允许联合刀具公司(Union Cutlery)生产该刀,由于他们已经拥有一系列刀具称为Ka-Bar,而这批刀具供应给海军陆战队,所以他们在每把该公司生产的刀具上刻上U.S.M.C.的铭文,而在刀面的背部刻上Ka-Bar的字样,至此Ka-Bar成了可以和海军款的Mark2交互使用的一款综合性能刀具。海军型的Mark2型刀沿用了Mark1后期使用的灰色塑料刀鞘,从而满足海军行动人员的特别要求。虽然刀鞘方面已经{zd0}程度地避免了当时的海水腐蚀生锈问题,但是由于Mark1和Mark2都使用了碳素钢的刀身,即便塑料刀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水下爆破大队成员长时间使用还是造成刀身迅速生锈的问题。为了将海水腐蚀问题减少到最小程度,以满足海军水下爆破大队的使用要求,联合刀具公司为水下爆破大队专门设计了一款Bright Mark2型特种刀具。该型刀的所有金属部分由铬合金制成,由于当时的水下爆破大队被安排不要和敌人发生任何正面接触,所以刀具的要求也就是他们个人对于武器的全部要求。因此此款刀具在Mark2的基础上成为了{dy}款为水下爆破大队成员们专门设计的刀具。由于当时水下爆破大队队员的数量非常有限,此款刀具的生产数量据推测应该在100把左右。此款刀另一个特点在刀柄握把,水下爆破大队的特制刀柄握把没有像量产的海军陆战队Ka-Bar刀具一样有五条横向凹槽,而是采用了平滑表面的握把,这样的设计主要是避免更多的海水顺着凹槽而腐蚀刀具本身,同时皮质刀鞘本身也经过了一道很考究的漆面处理,以保证海水对刀鞘的侵蚀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保护刀具本身。

美海军采用抗磁性合金材料来制作特战刀身(图)


为美海军陆战队专制的Ka-Bar特战刀

  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由于未爆炸军火用品处理任务(EOD,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的出现,需要一把性能更加优越的刀具来满足当时水下爆破大队成员完成该任务。主要是考虑到水下爆破大队成员在地方海滩上进行爆破装置的处理和长时间对敌方水下水雷等爆炸物的处理,而早先时候的Mark1和Mark2型由于其碳素钢的成分已经很难在新条件下满足这样的特殊水下作业的要求,于是在1962年4月,一支全新的水下刀具提供给了海军进行性能测试。由美国海军武器办公室和帝王刀具公司联合开发的“消磁潜水刀”(Nonmagnetic SC UBA Swimmers Knife),采用了合金技术并且刀身具有抗磁性。而在当时寻找到一种具有很好的抗磁性的合金材料来制作刀身并且保持刀刃和刀锋的锋利成为了主要攻克的难题,海恩斯25号合金(Haynes Number 25)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合金中不含有含铁金属元素,合金由铜、铬、镍、钨构成,然后材料合金进行了冷轧技术和研磨工艺处理,再通过5小时的华氏1000度加热处理,使得其成型后的刀刃强度可以达到洛氏强度53~54的范围内。虽然这个指标已经满足了海军刀具的标准,但是还是比等同水平的钢制刀具的材质更脆一些。为了进一步提高刀具整体的效能,握把刀柄和刀身使用了玻璃纤维塑料和310不锈钢材质,其中310不锈钢中又混合了大量的铬和镍合金以增强其对海水的抗腐蚀和抗磁性。这种在当时运用了诸多先进技术和复杂工艺的潜水刀在当时每把造价超过了100美元,而每把刀身上都标记有生产序号和制造年代的铭文,而开发该款刀具的帝王公司只生产了280把左右的该型刀具,到60年代早期,一共1100把左右的该型刀具被制造出来,其出色的工艺和性能使得此批刀具一直被使用到1990年左右。

  1962年伊始,美国海军正式成立了以水下爆破大队成员为基础的海军特种作战xx海豹特种xx,而当1965年海豹特种xx和水下爆破大队成员部署到越南地区进行特种游击战的时候,Mark2型刀仍旧是大多数成员的基本配备。同时海军还为一些喜欢使用小巧型号刀具的队员继续提供Mark1型刀具。在潜水侦察任务中,很多队员使用当时民间市场出售的不锈钢刀具替换队内配发的统一刀具,当时的指挥人员也给了水下爆破大队特别是海豹特种xx成员很大的使用弹性,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要求和习惯使用刀具。而当进行潜水任务时,使用带鞘的刀具很容易阻碍水中游行速度,所以他们习惯将刀具固定在自己的腰带或者小腿一侧,同时很多队员还喜欢在刀鞘上捆绑上紧急救生使用的发烟信号装置,这也被作为海豹特种xx队员使用刀具的一个传统被继承发扬至今。

  在整个越南战争期间,形形色色的各种刀具均被海豹特种xx队员广泛使用,很多队员从来不专注于他们所使用刀具的品牌和制造商,而对它的性能和材质更为xx,配发的Mark2型刀具依然被广大队员作为行动{sx}。而其他一部分队员在尝试使用不一样的刀具,甚至有的队员在一次行动中携带两三把刀具。其中一种被很多队员作为贴身多功能折刀的是国卡米勒斯公司生产的全用途S1760型小型多功能折刀,这是一种全金属质地的小巧多功能折刀,深受广大队员的青睐。而其他xx的优秀刀具同样作为海豹特种xx成员的备选对象,例如国卡米勒斯公司出品的飞行员求生刀(Camillus Pilot Survival Knife)就是一些海豹特种xx队员在装备资源共享条件下获得的优秀高品质刀具。同时也有队员通过民间市场购得,例如兰德尔公司的刀具产品,以及格博刀具公司为海豹队员定制设计刀刃的Gerber Mark2型刀具,这些刀具很多都是在早期行动中海豹特种xx队队员在交流中作为交换品获得的。在越战期间的海豹特种xx队员接受徒手格斗训练,包括使用刀具进行格斗的技巧,虽然这样的训练相当有限,但是海豹特种xx队员比起其他美国特种作战人员更青睐于使用刀具进行作战。有些时候消音武器的出现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但海豹特种xx队员依然会{sx}使用手中的刀具。

海豹特种xx全新的作战刀具呼之欲出(图)


卡米勒斯刀具公司生产的Ka-Bar特战刀

  1969年,正当海豹特种xx频繁地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一带完成各种任务的时候,当时的海豹特种xx第二大队获得了一种数量很少的随身小折刀(Folding Demolition Knife),这种折刀材质特殊,同时可以取代当时很多基础排爆工具,这种“折叠排爆刀”具有测量、裁减、切割和处理起爆雷管等功能。这项设计来自于当时南越西贡的美国海军研发中心,而制造却在美国本土完成,由于当时此项工具的开发被列为机密,所以刀身没有留下任何标记和铭文,后人无法考证其具体制造商和数量。根据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实验室于1968年6月30日 的一份报告,当时美国陆军特种作战训练学校于1967年3月15日曾经提交申请使用该种刀具进行训练。而在海豹特种xx第二大队1969年指挥历史纪录的第14页也纪录了有关该种排爆工具刀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兼具其他三种排爆工具的功能,同时被广泛运用于1969年。有关制造数量的纪录则说明该种刀具一共有可能被生产了200套,其中50套被陆军特种xx使用,剩下的均被海豹特种xx采用。该刀的刀刃像其他的排爆工具一样,采用了防摩擦火花材质,这种材质的主要成分就是金属铜,而独具特色的握柄下方有两处凹槽,一个凹槽用来切割起爆引信,而另外一个凹槽更靠近刀刃用来和{dy}个凹槽一起共同处理起爆雷管和起爆装置。在刀身背侧有一个防摩擦火花的锥子,用来处理其他爆破物的安放和排除。

  20世纪70年代,当海豹特种xx和水下爆破大队离开越南后,他们像其他特种作战机构一样进行了精简编制。在这段时间内,很多队员依然选择Mark2型和Mark1型刀具作为他们随身的作战刀具。进入80年代,由于大量的特种作战行动出现,海豹特种xx的人力资源得到了新一轮增加,同时完成{zh1}合并的水下爆破大队结束了自己的光辉历史xx合并于美国海军特种作战xx“海豹特种xx”,与此同时,全新的作战刀具呼之欲出。

  由于队内人员希望在Mark2型刀具的基础上缩短该刀的刀把握柄,所以很多新款战术刀具接受了相关的性能和要求测试,最终在1982年10月21日胜出的是来自美国海军武器研究供应中心的Mark 3 Mod 0型作战刀具。Mark3型刀具是在前苏联AKM-47系列突击步xx发刺刀基础上改良而成。其中重要的一项改良就是将Mark3的刀锋设计的极其尖锐,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穿刺能力,其上扬的锋利刀尖可以轻松的刺入目标。但是作为作战刀具其不足也很明显:刀具的刀刃性能过于单一,在例如挖掘和作为撬动的工具过程中,它的性能不是很xx的体现。并且在刀鞘的设计上安装了钢丝钳,同时可以利用刀面上的小口和刀鞘组合成一把剪钳,这些设计都是充分吸纳于当时前苏联刺刀的设计,但是最终生产版本的Mark3 型刀具却没有真正在刀鞘上安装钢丝钳。由安大略刀具公司(Ontario Knife Company)生产的Mark3型刀具氧化涂层不锈钢刀身,并在刀身背部设计有一排锯齿用来快速切割。(未完待续)

图文:美海军陆战队专用Ka-Bar特战刀


美海军陆战队专用Ka-Bar特战刀
图文:为海豹特制的GerberMark2特战刀

兰德尔公司为海豹特制的Gerber Mark2特战刀


郑重声明:资讯 【特战高手的选择:美国海豹特种xx用刀史(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