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战友赵之刚的博文_赵炳璞_新浪博客

我国首次核爆飞机穿云取样纪实

赵之刚

 

    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上空,一声春雷般的巨响,我国{dy}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声巨响震动了全中国,轰动了全世界,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我作为中国{dy}次核试验的亲历者,1964年10月16日15时是我人生中刻骨铭心的时刻!这个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六个年头,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那种激动与自豪常常涌上心头!

    在我国首次核爆试验中,我担任试验场区取样队副队长,兼飞机空中取样组长,取样队队长是杨裕生(原我所第三研究室副主任,现工程院院士) 。

 

为什么原子弹爆炸后要进行飞机穿云取样呢?

 

(一)、取样工作的重要意义:

    进行核试验最重要的测试项目之一,是分析核xx燃耗值,即爆炸后有多少核装料发生了xx,以此来确定原子弹引爆后是否真的发生了核爆以及当量值,从而判断武器的设计质量。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取样是放化分析的{dy}步。必须在原子弹爆炸后取回一定数量的放射性烟云样品,以供放化分析。我国当时也采取了美苏等国最初采取的取样方式,即飞机穿云取样。由于美苏封锁我国不提供任何数据和经验。我们只能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闯出我国飞机空中取样的新路子。

 

(二) 实施方案的制定。

    飞机要穿过高温高压和放射性浓度很大的蘑菇云是难以想象的危险动作。所以我们事先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安全论证,从而确定飞机在爆后多长时间穿云?在什么高度上穿云?既保证取得足够样品又保证机上人员{jd1}安全。因此我们21所科研人员会同空军有关人员经过反复计算,反复论证。初步确定了实施方案:1、飞机在爆后1小时左右穿云。这时烟云即将消散,己没有强烈的冲击波和核辐射。2、飞行高度选择在7000公尺以上。因为高度高些,放射性浓度就低些。飞机机型我们选用了伊尔一12改进型运输机。因为改进型飞机装上新型发动机后飞行高度可达7000公尺以上。同时机上人员穿上性能{zh0}的高空密封服自行吸氧,保证人和外界xx隔绝,防止吸入放射性颗粒形成内照射。同时派出两名科研人员携带剂量测量仪与机组人员一起登上飞机随时测量机上人员受照剂量,保证受照剂量不超过2伦。同时还可以监测取样量大小。在飞机机翼两侧安装上我们研制的过滤式空气取样器。这一方案确定后,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就是取样飞机从马兰机场起飞穿云取样后,被放射性污染,不能再返回马兰机场。因为那里是基地司令部的机场,来往客机很多。尤其是接送中央首长的专机更不能受此影响。怎么办?只能另选返航机场。

 

(三) 返航机场的勘察定点

    经过我们反复查找,初步确定为离场区较近的吐鲁番机场。该机场是乌鲁木齐的备用机场,平时没有飞行任务。方案确定后,上报试验场区总指挥部。总指挥张爱萍上将(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立即决定乘专机亲自去吐鲁番勘察定点。与张爱萍同机去勘查的还有基地副司令员张英,21所三室主任陆祖荫教授和我。

    专机到达吐鲁番机场后,下飞机一看机场的土跑道坎坷不平,一片凋零的景象。通过反复勘察讨论,{zh1}由张爱萍拍板确定。取样后的飞机就在吐鲁番机场降落。但需马上对吐鲁番机场进行工程修复和改造。在现场我们勘察确定了取样飞机的仃机坪位置和洗消场,样品分装场的具体位置。并由我画出施工图提出施工要求。张爱萍当场指示张副司令员立即从马兰抽调工兵营到吐鲁番机场紧急施工,要求十天完成任务。

 

(四) 艰苦奋战吐鲁番

    我们飞机取样组兵分两路留下一半人员在马兰机场,负责取样器和滤材的安装。由我带领邱永茂,叶尚臻到吐鲁番机场和空军协同搞飞机取样的样品回收工作。同时由基地派出防化连到吐鲁番机场负责取样飞机着陆后的洗消和人员污染的洗消工作。防化兵研究院负责研制穿云剂量监测仪。他们派出了唐宗豪、高增厚、郭新根3人去马兰机场准备携带仪器登机负责机组人员的剂量监测。吐鲁番的夏天真是热,地表温度四五十度。传说过去县太爷是泡在水缸里办公的,而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xx却在烈日下施工。除了压路机之外就没有别的机械可用,全靠官兵的双手,艰难困苦之情可想而知。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我们取样队的几个人和工兵xx一起干活,也受到了一次终生难忘的锻练。

    工兵xx完成施工任务撤走后,就剩下我们取样队几个人孤军奋战了!在这民用机场上,远离xx,远离领导。要完成拆卸强剂量放射样品的取样器,分剪强剂量样品并装袋。又要在有限防护条件下保证工作人员的内外照射安全。困难真不小!但我们几个人不怕困难,团结一致,搞好与机场空勤、地勤的协同。并认真作了大量技术准备工作。特别是制定“零后”的操作规程。对从飞机上如何卸下沾满强放射物质重达几百公斤的取样器。如何拆开取样器并对床单大小的滤布进行分剪,装袋,焊封等等都作了仔细的研讨和反复演练。并由邱永茂设计制作了现场使用的塑料袋焊封机和其它工具和设备。从技术和条件上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 胜利完成任务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dy}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我国历史上{dy}朵核蘑菇云升起耒了!以机长郭洪礼为首的机组,作为中国历史上{dy}批冲进核蘑菇云的勇士们,按计划爆后55分钟起飞,沉着勇敢地驾机在7000公尺高度进入下层的小块烟云。先后穿云三次。飞行员在云中共受照射剂量2.5伦没有超过允许标准。爆后4小时取样器表面剂量率2伦/时,实测数据和予估数据基本一致。超额完成了取样任务。

    与此同时场区的炮伞取样和地面取样也成功的超额完成取样任务。样品及时送到实验室,利用物理的、放射化学的多种方法和先进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反复分析,{zh1}得出了核试验最最关键的测试结果《xx燃耗值和爆炸威力》。据此,确认我国首次核试验的威力为2.2万吨TNT当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以后的核试验中我国又成功地进行了无人驾驶飞机和火箭的穿云取样工作。

 

    我和我的战友们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新疆马兰21基地,曾经是一个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地方,是一个让无数中国人感到骄傲的地方,一个神秘的地方。中国停止了核试验后,它的神秘面纱被逐步揭开。今天的马兰基地已经被列入“红色旅游”景点,让各地的游人有机会到那里去体味一种被称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去感悟中国核试验的先驱者们是在如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奇迹!

 

    谨以此文庆祝即将到来的我国{dy}颗原子弹成功爆炸46周年!

向所有参加首次核爆的老同学老战友们致以春节问候!祝你们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赵之刚2010.2.1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贴战友赵之刚的博文_赵炳璞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