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身心高层次的收功_lesgo牙克石_新浪博客
我们先讲棉花效应。这并不是说棉花生产了什么效应,而是我们受到棉花的启示,找到一种修炼的方法,简单地讲,就是放松入静。
棉被里的棉花,时间长了,就会变硬结块,盖上也不很暖和。这时候,人们把它抱出去,在太阳下晒一晒,用棍子敲打,棉被就会吸进阳光,变得软软蓬松起来,晚上盖上被子还有一股淡淡的阳光味。大家想一想,棉花这种低级植物都能利用太阳的能量恢复自己的活力,更何况我们这种高级生命的人呢?由此受到启发,在接功状态下,全身逐步由外到里放松下来,注意要“松一松一”,让宇宙中的声、电、光、能自由地通行,这此声、电、光、能逐渐充满了全身。观想我们就象棉花一样,逐步松开,身体越来越大,每一毛孔与细胞也随之不断地膨大,与宇宙合二为一,同生同在。它的活性在不断恢复,随着光明的照耀,我们的心脏也越来越光明。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练功状态下,观想我们身体,是一个贮满了水的溶器(科学家研究表明,人体70%是水分),而我们体内的病气、浊气、疲劳之气,烦恼好象水中的颗粒物质,不断地上下运动。正常人的心神往往被世间的七情六欲所索引,好象一只无形的手在水中搅动,现在我们让心神安静下来,心神不动,让那只无形的手离开,水面静下来,巡观内照,颗粒物质逐渐沉淀到底下,水变得xx清亮,现在注意,把涌泉穴打开,将这些沉淀物排入地下。好,大家收功。感觉一下身体舒不舒服。
这就是我们讲的沉淀效应。会不会做?先是棉花效应。再就是沉淀效应、长期练习,就由此导入良性循环效应。
随着沉淀效应的习练,体内的病气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好,身体健康了,病也就好了,这就是良性循环效应。良性循环效应应是我们祛除疾病,走向健康的一条大道。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坚持拿出十分钟时间练习棉花效应,沉淀效应,身体进入良性循环效应,心也就能逐渐安静下来,安定下来,心不躁动,宁静无波,这样把心一静,就可以关住了。如如不动,万万长明,心神不分别,不分离,健康长寿,并非虚言。
(四)体呼吸
人死的时候,气先断,呼吸停止。只要不断气,人就不算是死。
大家知道,人的呼吸有多种形式,有肺呼吸、胎息、龟息、还有就是体呼吸。
关于体呼吸,有人会想到一部功中的跑功着功中的体呼吸,那是体呼吸的一种,其中是有着深奥的内涵的。除了这种体呼吸以外,还有一种体呼吸就是在入定的状态中的呼吸、是用全身体表呼吸的现象。这是不同的胎息、龟息的一种呼吸方式。这种体呼吸根本没有意念与动作,如果你意念一动,一出定,也就不容易体呼吸了。其实,无论是胎息、龟息还是体呼吸,都是人类先人具有的一种功能。只是随着环境的改变,功能退化了。下面我们讲一讲,这种体呼吸是怎么回事。
大家一起观想自己的婴儿状态,逐渐进入一种恍恍惚惚的练功状态,计时间向前移动,看看婴儿在母体中6至9个月的形状,观想清楚是不是婴儿与母体通过脐带联在一起,而婴儿正是靠它从母体中摄取能量,这种呼吸生存方式,是在母胎中形成的,所以叫胎息。入定练到一定时间后,鼻子就会自然停止呼吸,而肚脐在自然状态下一张一吸的呼吸,再往下练,就是龟息了。肚腹也不呼吸了,而是头一伸一缩的往里采气、换气,这种方式很象冬眠中的龟的呼吸方式,所以叫作龟息。
婴儿在3—6个月时是什么形象呢?把他用天目观想出来。是不是头大身子小呢?这时候要生存,靠肚脐往里摄取氧气和能量是生存不了的,怎么办呢?只能用头来一伸一缩的往里摄东西。我们继续向前观想,婴儿在母体中三星期到三个月的时候,是怎么呼吸的呢?它是由一团肉构成的、各种器官都分辨不出来,是怎么呼吸的呢?它是由一个毛细孔来呼吸,这就是所谓的“体呼吸”到了体呼吸的状态时,再往下观想,就可以知道自己前世的一些经历。
胎息、龟息、体呼吸有什么不同呢?如果说自己肺呼吸好象一家十口人,一个劳动供养九个人的生活,那么胎息就是三个劳动供养七而人,龟息就象五个人劳动供养五个人,体呼吸就是十个人全部劳动,每个人都挣钱养活自己。这样呼吸系统的负担就会明显减轻,练到体呼吸时一检验,怎么头不动了呢?脉跳停止了?心脏也不动了?人们以为他死了,实际上他没死,一出定功能马上恢复。一入定马上会采用体呼吸,这就是生命自控,把握阴阳转化。
所以练“入定”功夫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功能量级的重要环节,三部功练入定与四部功练入定的标准就不同,到了五部功,对入定的要求更高。大家平时练功一定要加强定力的训练,否则功能量级老是上不去,就是学了五部功,收效还是不明显,进步不大
  五)提肾功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人要死的时候,只要会阴一松,肛门一松,大小便失禁,就可以断定人已经完了,赶快准备后事吧!那么只要会阴不松、肛门不松,精气不散,人就不会轻易死亡。
民间有这么一句话:“小孩屁股后面三把火”,大冬天穿个开档裤,从来不怕冷,屁股下面的三把火正是会阴穴中所藏的三味真火。修炼三味真火也是从这儿开始的。随着年龄的增大,生儿育女,劳累不断,先天的三把火已经用得差不多。
练提肾功。下面我们习练一下。
开始吸气时提肛缩肾,提住,不要发抖,发抖就说明火不旺,火苗不够,呼气一一轻轻放下,看来大部分人还是过不了关,没关系,大家下去以后,按照一部功中的方法好好习练。
(六)蛹动贯气
一部功功法内涵非常深刻,中功八部功法的精华都在其中,只是未给你点破,悟性强的人,就可以从中悟出许多高层次的东西,蛹动贯气法也是如此。这里仅给一点提示。
凡是给小孩洗过澡的人都知道,三个月到两岁的小孩,身上非常光滑柔软,人在水盆里洗过后,身上更是光滑,怎么抱也抱不住,身上软软的,象没有骨头。随着年龄的增长,胳膊、腿也越来越硬,到老时,就步履蹒跚,腿脚不便了。人常说老胳膊老腿的,死的时候一断气,身体就僵硬过去了。由此可以推见,身体柔软有韧性是非常重要的,身体柔软是各种功能正常运转的前提、那么怎样炼才能保持身体的柔软呢?很简单,练中功的蛹动贯气法就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在我们一起习练一下蛹动贯气法。
(七)练功须收功
前面讲到云游的过程中注意练功。但是,大家都知道,练功之后要收功。那么怎么收呢?一提到收功,有人马上会开始做起来,搓双手、干洗脸、干梳头等等。这些是一部功中讲过的收功动作,二部功我们用意念收功,想一下,“收功”就可以了。但是有些人还是记着一部功的收功动作。今天我们再强调一下,什么是收功?收的是什么?怎么收?
表面上看,收功就是指练功一段时间后,不再练了,需要暂停或终止。而其实,收功是将那种使你非常轻松、舒适、兴奋、长功的真气场、光场收进、储存在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里,这些真气场、光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阴性物质,但它确实存在,通过气感就可以表现出来,所以收功的时候,就是把那种气感、形象、思维储存进去,转化为作用于自身和别人功能功力,这就是收功。而一部功收功法是帮助你收功的功法,是动作。同收功的本质是两回事。
有些人练了很长一段时间,觉的自己长功很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会收功,不注意收功。练功同农民种庄稼一样,如果只种不收,结果只能一无所获,所以说,收功如是练功,你收的多,也就得的多,收的少,也就得的少。所以说收功很重要。
练功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宇宙中的信息与自己的生物场不断的交流,同时产生同频共振,功能量级不断上升,如果练功结束时不注意收功,这些好的东西会重回于自然界,甚至自己的功能功力还被带一些。所以要用心去收功,要把那种{zh0}的感觉常常地储存在自己的每一个细胞之中。
有些人看了某场电影,事隔几年以后,得给别人讲得头头是道,绘声绘色,有些人上过一次华山,很长时间以后,华山日出的那种感觉,那处壮观的景象,还能在眼前再现,类似这种情况都是当初储存深刻的结果,套用一句行话,就是收功得好,不但储存进去了,而且还可以随用随调,练功的人收功应当如此,将那种功能、功力、气感、形象、深深地储存在自己的生物仪器中,做到随时可以运用,这就是我们收功的目的。
大家在云游过程中,看到名山大川的优美风景,可以体会到一处心旷神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心境,这时要注意收功,稍加一下“收”的意念即可,将这种美好的感觉储存在细胞中,在观赏中就会有意思。
(接着,可以带领大家先练一部功中收功动作,再练二部功仅用意念收功的方法。)

六、 怎样才能在“游”中收益
前面对练功的一些奥秘作了一点提示,现在具体地将云游与练功结合起来,谈一下,怎样在“游”中获“益”?
(1) 游览自然风光
自然风光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名山大川,奇峡幽洞,田野草原,树林花草鸟飞兽逐,城镇乡村等。一般旅游团看一看,瞧一瞧,大饱眼福,感官愉悦,赏心满意足了。云游养生则要达到 更高的目的。追求更高级的收益。
前面说过:“万物皆有灵”,各种自然风光皆有各自的灵性,无时不在发出各种信息,有生物波、生物电、生物磁、生物光、生物能、生物声等,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其名的无形的生物信息和能量。大家在“游”的过程中,要打开自己的生物接收器,运用自己的念力、定力、慧力、与自然万物的“神交”,去扑捉自然风光所发射出的各种信息,以促自己祛病、健身。这就是把普通的“看”与练功结合起来,在“看”的过程中练功。
同时,大家在“看”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自然力量的“神交”,即:把自己的肉体与灵魂都融化在自然风光中,达到天人合一,无人感应,与大自然同呼吸,共飘逸。睁眼闭眼、动态静态均可。享年85岁的陶礼量曾说:“高峰入云,河流见底,两岩的石壁,五色交映成辉,树林和竹林同时常青,美丽绝伦。晨雾欲尽之时,猿啼鸟鸣回旋江岸;夕阳西下之际,鲤鱼竞相潜跃,实在是人间的仙景”。在仙景中,飘飘悠悠、暖暖烘烘、浩浩渺渺,舒舒畅畅。何等的舒展宽慰,真是“胜似闲庭信步”,当你与自然之间体会到这种融为一体的感觉时,也就是在与自然能量进行交换,就是在吸收良好的信息,就是在练功,注意:千万不要忘了加“收”的意念,将这处美好的感受吸收进来,储存起来。
大家在“游”的过程中,还要学会“选场采气练功”。当你用了一个景点时,或在行走观赏中注意一下自己从什么角度、什么方向观看感觉{zh0},可用手感、体感、和心能感知力去感应一下,体会一下,全身放松,愣神,马上就感觉出哪个地方的磁场最强,能量{zd0},这个地方就是自己练功的{zj0}地点,应马上加练功的意念和“收”的意念;把握时机,下次在这里多练一会儿。
但是大家在选场练功之时,应注意区别和回避不适应于自己或不益于自己练功的气场,但感觉某个地方练功不舒服,或气场有麻、刺、痛的感觉,或天眼看见有灰气、暗气、黑气、浊气之时,就不要练功,更不要采气。
另外还要注意自发动的问题。一般在外云游之时,不要练自发动,大家可加个意念“不动”。万一动了起来,大家就应帮助护场,加意念收功,然后帮助他调理身体。
(二)游览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的内容极其广泛,如革命圣地、名人展室、皇宫殿亭、古都遗址、战场遗址、石塑、碑林、庙宇、寺院、古塔名刹、古墓、溶洞、森林、园林、灯展、花卉等。这些地方往往气场很强,是因为历史悠久,天长日久地接收宇宙自然的能量;二是因为大多是历史xx事件的发生地或xx人物的居住地,往往****很多人的能量和信息或历史名人的能量;三是这些地方修建时,往往是在风水宝地、或按照风水理论建筑起来的,聚气聚能;四是这些地方都是名胜古迹,年见日日游览,朝拜的人很多,他们的信息也都****在这些地方,所以这些地方的气场都是很强的。
现在我们为大家介绍一点风水知识,以便于大家鉴赏和采气练功。
山环水抱一般是理想的风水宝地,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七十年代末美国射电天文学的新发现,一种弥漫于宇宙太空,由微波辐射和微粒子组成的“背景辐射”,认为气就是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宇宙能量,它在地球是要受到风力和水力的调节与制约,即所谓“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山环水抱的形体能够屏风止气聚气,从而获得一个较强的气场。这种气场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环境的净化优化,连建筑也能长寿。连xx英国学者李约瑟郁说“中国的风水术与建筑物和墓地的深奥是精美的美学欣赏标准有关联,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它们价值,就无法在中国生活,房屋和各类建筑所处的位置奇妙地和周围的风景融为一体”。(中国古籍出版社《风水大全》第260页)所以这些风水宝地对我们云游养生是很有益的。
大家在游览这些地方时,一方面要买一些景点介绍,一方面用自己的体感功能感知一下,随时练功。



尊师心传:关于身.口.意的修持

一切事业都离不开身口意。志求大道者,其身口意远离世俗幻身,脱离一切迷宫、因缘、
障碍。生命再生,从道中再现,重立鼎炉,再造乾坤,得大自在、大解脱,而即身成就。

身修:行站坐卧。身现庄严威仪,形体相貌都有变化,顶天立地,正大光明,堂堂皇皇,
大气磅礴。以身作则,做世人的榜样楷模,把这块文化的力量、气势、风采、魅力展现给
世人。让万事万物感受成道的喜悦,生命的律动,誓把大道命脉永传。开创一代宗风,树
立新的社会风尚。

以身证道,不在衣食上留心,不在世事上打闹,远离无用无益之事。不浪费光阴,虚度岁
月,看破尘缘,一刀两断,万事皆空。遇事不慌不忙,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动不摇,
安稳如山。为什么师尊在教行功时要求脚跟先着地,就是让我们脚踏实地,步步生根,步
步安稳,永远幸福、吉祥。

从容不迫,百折不回,刚强不屈,不偏不倚。不因小魔而改志,不因小效验而歇功,不因
衣食艰难而分心,不因力量不及而丧志。哪怕山高水长,路途坎坷。管他百般刁难,千丝
缠绕,万种风情。千魔万障顺其自然,生死存亡任凭天断。至死抱道,永无变迁,立大丈
夫之品行,抱金刚勇猛之志,万物难移,一往直前,事事守正,处处归真。
安闲自在,坦坦荡荡,无挂碍,无恐怖。

口修:不阿谀奉承,搬弄是非,褒贬某人某事,世俗的闲话于修道无益。不做意气之争,
闲说张良,闷说刘备,是凡夫习气。无好恶,无伪作,无爱憎,无谄媚,无骄狂,无欺
诈,无虚妄,无讥讽,无标新立异,应机说法,随缘而渡。不与人争高低,较短长。给世
人以希望,口说软话,皆大欢喜,人有所求,平等施舍,温和谦下,骄慢不生,不自称
赞,不见他过。

意修:不装着与解脱无关的道理,不胡思乱想,颠三倒四,事前不想得失成败,事后不计
较懊丧。人短不知,己长不觉。时时顾道,处处返照,一切人情是非不知,诸般邪思妄念
扫去无迹。将人我山推倒,高傲偏见,与一切不平、不顺、不中、不正等事一笔勾消。看
破一切,一切恩爱缠牵,一切假事不留,身心无累,不见景生情,不随风扬尘。视富贵如
浮云,名利为霜露,世事如梦幻,xx为寇仇,俯视一切量等太虚。心空如洗,寂静澄
明。邪风不入,不爱一物。无思无虑,无念无欲,不纳微尘,有无不立。在尘离尘,住世
离世。无念而有真觉,无我而有主宰,心中事少,口中话少,腹中食少。

自净其意,洗刷以往的不善,消融未生的恶念。由本体而xx真意,来世间的意义,返本
归元,由妙而淡。

我的身口意就是师尊的身口意,我居住的环境就是师尊的庄严道场,我经历的一切就是师
尊的眷属。


心光无限

观头顶发际上方,密宗称之为梵穴,是中脉的出口,人体发光的地方。以人体为喻,腹部
为欲界,心区为色界,眉间为无色界,百会为虚空,梵穴为道。道生虚空,虚空生三界。
这个穴窍一旦打开,本源的力量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体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在地转
换宇宙物质、能量、信息,与宇宙精神相往来,感应道交,产生特殊的灵动力,灵应力,
易入定,归空。运xx真火,烹炼熏蒸肉身,气化还原、归真,天人合一。从而获得大智
慧、大自在、大解脱。

佛家称此处为法缘光球,摩尼宝珠。道家称黍米宝珠、玄珠宝象。观胸前也是不着肉身,
点亮心灯,心光无限。包容一切,无物不覆,廓大无边。恩泽万物不恃德,不望报。不尊
敬由他,欺瞒、感恩、毁誉都由他,人之善恶美丑不妄加评论,世态沧桑变化、光怪陆
离、物之凶顽驯顺,听其自然。

生养一切,承纳万有,承受冰霜雪雨的洗礼。古人称:效天法地,厚德载物,象大地那样
江河湖海冲刷能受,树木草茨穿钻能忍,飞禽走兽践踏能随,一切污垢欺骗皆不知,有毁
伤而不嗔,有凌辱而不怒,无烦恼怨尤之心。

把无边大爱挥洒,用至诚的心感化天地,净化世界。返朴归醇,黜聪毁智,随遇而安,遇
境则就。

但将此心化春风,世上还有受苦人。度一切苦厄,化一切苦毒,春风化雨,春风解冻。把
禽兽心、魔鬼心、人心、神心同化。化为柔软、柔弱、柔慈、疾病不管,是非不入,礼下
于人,傲气俱除,习气渐化,时时省察己过,处处检点自身,素面而行,低头做事。不矜
奇,不求异,不妄诞,不自持。忘形忘物,日日进益。

我们在红尘中折腾了几十个春秋,争强好胜,以苦为乐。日在名利场,夜入酒色乡。贪嗔
痴爱样样皆有,喜怒哀乐般般俱全。磕着撞着无名火燃起,三宝受伤,全身失陷。一举一
动,总是烦恼。终日碌碌,无片刻安宁。

柔之一字,所关非小,所用{zd0}。化去血性浊气,暴躁全无,忿怒不生,消妒忌之心,换
个和平性情,温柔姿色,态度谦和,性格雅致,还本来纯真、良知本性。

生太和之气,产生无上的亲和力,通顺、愉悦、从容、徐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不惊
俗骇众,不固执偏僻。潜修密炼,和光混俗。身体暖融融,软绵绵,如老子所讲:专气致
柔,能如婴儿乎?婴儿酒色财气不着,恩爱牵绊绝无,富贵穷通不晓,水火刀兵不知。万
有皆空,诸尘不染,铁面无情,纯然天真。

修道为内功,修德是外行。道如花,德为叶,花以叶扶持,道以德成全。道为德之体,德
为道之用,不可舍德而言道。大道始末,必以诚而入,以柔为用。弱者道之验,柔者道之
强。道的本质:虚无、自然、柔弱、忍辱不争。

姿式:两臂交叉,一手放在脾胃,一手放在肝部,五脏平和修心德,社会平和修公德,宇
宙平和修道德。神入恍惚杳冥之乡、真如妙觉之地,形归虚无寂寥之境,无天无地,无人
无我,万象咸空,一灵独现,真空不空,真空妙有,一点灵明,悬于顶上,照于胸前,前
方有光明,希望。通过大慈大悲心力与一身正气结合,把道的力量彰显。抱元守一,心一
境性,气定神闲,胸有成竹,泰然自若,坚定不移,虚怀若谷,抒写自信人生。


再解微笑

过去讲微笑是自我运行,现在要把微笑的力量扩展到生命的全部,延伸到所有的时空里,
感染万事万物,直面人生,放眼宇宙,笑傲长空。

包容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涌现博大的微笑。在刺骨的寒风中颤抖,体会春回大地、冰雪
消融、苦尽甘来、其乐无穷,温暖的微笑。经历了生生世世的找寻,解脱后拥抱真理,流
露出的灿烂微笑。与师尊从心灵的沟通到境界的交融,心心相印后感受会心的微笑。

体证无上大道,铸造生命永恒。回首苍茫大地,笑对无撼人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净化身心高层次的收功_lesgo牙克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