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中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经过对一直关注的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实地考察调研后发文,授予徐州市“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称号。这表明:从官方角度确认了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在国内的龙头地位。 这同时也意味着:工程机械产业发展迅猛的、{zx0}提出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口号的长沙市将暂时无缘此“殊荣”,而被官方“确认”的徐州捷足先登。 长沙工程机械“年富力强 风华正茂” 长沙的工程机械企业都是“90后”,年轻而有活力。 由国内最早的建设机械科研院所孵化而成的中联重科,是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自1992年成立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0%,今年总产值超过300亿元,目前生产具有xx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1087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工程机械产品系列最齐全的企业,2008年成功收购全球xx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数一数二。 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规模{zd0}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三一重工创建于1994年,2009年实现总产值360亿元,在工程机械产品大类中,其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液压挖掘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dy},拥有多项产品技术专利,并且在海外多个国家投资建厂,真正进入了世界{yl}企业行列。 诞生于20世纪末的山河智能刚过10周岁,是一家具有高校背景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桩工机械、挖掘机械、小型多功能机械、工程起重机、工业机动车辆等,2009年产值已经逾20亿元。 粗略统计,2009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家长沙主要工程机械生产企业的产值逼近700亿元。因其他整机和配套企业寥若晨星,所以这一数字基本代表了长沙整体的工程机械产业。 由于年轻,工程机械产业对于长沙来讲是新兴产业,或者说是朝阳产业,其中混凝土机械产品具有{jd1}的优势。所以说,从长沙市政府到湖南省政府,对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发展都从各方面鼎力支持,这为长沙工程机械发展壮大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 徐州工程机械“年迈成熟 一枝独秀” 徐州的工程机械产业是由徐工这一撮和而成的老资格企业带动起来的,企业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建国前,应该说年迈成熟。 曾几何时,陷入举步维艰境地的徐工是徐州想“一卖了之”的企业,没料到从“十五”以来蓬勃发展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从濒临“并购”的边缘拉了回来,而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今天的徐工在徐州市都可以说鹤立鸡群、一枝独秀,这便造成徐州市工程机械产业呈现“一头沉”的偏重现象,难以出现能与之相抗衡的竞争对手出其左右。 目前,徐工的工程产品业务覆盖工程起重机、铲土运输机械、路面与压实机械、桩工机械、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特种车辆、运梁车等,其中尤以汽车起重机见长,销量上为国内乃至世界的{dy}品牌。 徐工2009年营业收入已跨越500亿元大关,而据徐州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徐州现有工程机械及相关行业企业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程机械企业近400家。2009年,包括徐工在内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以上。基本上可以讲,徐州工程机械产业是徐工{dj2}带动起来的。 徐州与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优、劣势 由于徐州的工程机械产业发育较早,所以赶上了我国大规模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的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不少国家政策扶持,产业布局也比较科学完善。并且包括有像卡特彼勒、利勃海尔、罗特艾德、美驰等外资或合资企业。 而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发育较晚,基本是依靠在借鉴国外产品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进而再创新。其中,致力于种植一块中国工业“试验田”的三一重工率先借国企改制之机,以高报酬高待遇网络了大批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通过投资和收购行为,像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业务布局,已经拓展至海外(意大利、美国、德国、印度)和外省市(陕西、上海、北京、江苏、辽宁),并非集中在长沙一地,故有人担忧产业的“空心化”。我认为,这恰恰是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比较优势,也体现了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开放思维,并没有计较税收流失而限制企业在外省市和境外投资发展。虽然,未来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企业为整合产业市场资源和实施国际化战略,着眼做大做强工程机械产业的远景目标,需要这种开放发展的大思维、大作为。 其实,从产值规模上来讲,徐州和长沙难分伯仲,但从产业链配套体系来讲,徐州占据较大优势,这也是产业发展的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差距。但是,随着长沙整机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配套厂商加入进来,同时,长沙市政府和企业也认识到这一差距,在积极努力改善产业结构,降低异地的采购和物流成本。 另外,随着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的工程起重机新生产基地的建成,产能瓶颈得到解决,今后在汽车起重机产品业务上势必会紧追徐工其后。 无论怎样,徐州和长沙目前都把工程机械列入城市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今后两个城市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伴随着企业的市场竞争,难免会有一番争夺产业龙头地位的博弈。 在去年,三一集团(2012年目标1000亿)和中联重科(2015年目标1000亿)均制定xx亿规划目标,而徐州只有徐工一家企业具千亿目标潜力。尽管目标归目标,未实现之前只是一句口号。但是从产业集群的主导企业发展势头来看,未来的国内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格局,长沙赶超徐州也并非没有可能,名至实归的“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会自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