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风盆景展”参观记_枕边书_新浪博客











“吴风盆景展”参观记

  □摄影 阳光四季

□撰文 枕边书

    “大寒”前{yt},已是“四九”,但“吹面不寒杨柳风”,天气暖如阳春。下午与“阳光四季”及“大海”夫妇去万年桥下的“苏州规划展示馆”参观“吴风盆景展”。

    进得大厅,但见中央立着三盆典型的苏派盆景——刺柏、榆桩、黑松,顿时令人眼清目亮。

    一路行来,移步换景,目不暇接。高低错落,大小各异,无一不是姿态优雅的盆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老桩,培植于紫砂盆之中,虽高不盈尺而自然成态,仍虬枝蟠根却气象万千;或悬或垂,或俯或仰,配以古盆和苏式几架,古趣盎然,如诗如画。

    盆中枝繁叶茂,室内生机盎然。大的粗若庭柱,小的掌中可立,但大有大的壮美,小有小的细妙。“铁甲龙鳞壮士相,金钗佛臂美人姿。”不由得令人赞不绝口:“美哉,苏派盆景!”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山清水秀,气候湿润,因此可供盆景制作的植物品种极其丰富。苏州也盛产适合于山水盆景的各种山石,如“皱、瘦、漏、透”的太湖石、玲珑如玉的昆石等。这就为盆景制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于是便有了闻名天下的“苏派盆景”。

    明﹒范谦道:“学诗学画学书,三者称苏州为盛。”建城已二千五百年的苏州,一直人文荟萃、文化昌盛。唐代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做过苏州刺史。宋、元之后,出自苏州或曾居住在苏州的骚人墨客,给苏州留下了许多诗文和画卷。这些诗篇、文章、画卷,就成了盆景艺术家构思的不竭源泉。

    对苏州盆景风格影响较大的,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沈石田、文征明、唐伯虎、仇十洲四大画家,后世称之为“吴门画派”。苏州历代文人自制盆景的,宋有范成大,明有文震亨,清有胡焕章,现代有周瘦鹃等。周先生曾经说过:“我的盆景,一方面是自出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仿照古人的名画来做。”他曾仿明代唐伯虎的《蕉石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和《半窗晴翠图》、清代王烟客的《新蒲寿石图》等,制成各式雅俗共赏的盆景。

    我们一边游走观赏,一边评头品足,正对一盆剌柏赞叹不已时,巧遇盆景主人史佩元先生。史先生是研究生学历,当过美术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有独到的见解,追求xx,有书卷气。史佩元的盆景意境深远,曾多次在“全国盆景展”、“世界盆景大会”上获奖。既赏盆景,又见其主,真是不虚此行。

    苏派盆景每每运用中国绘画的章法,“大胆落墨,小心收拾”,讲究的是“咫尺千里,缩龙成寸”;寓景抒情,妙趣横生。真是“丹青叟,见也定销魂。”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最是精细入微,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独具匠心。宛如江南丝竹乐,给人以典雅、绮丽、流畅的感受。

    苏派盆景又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有人称苏州盆景是浓缩了的苏州园林——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绝少斧凿之痕,富有艺术情趣。江南的造园名手,明代有张南阳、计成;清代有张涟、石涛等,他们都是既擅长绘画,又以造园闻名。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入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可说是苏州盆景的模本,反之,苏州盆景也可说是苏州园林的小样。

    “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完盆景,走出大厅,我们还是回味无穷,迎面和风拂来,顿觉神清气爽……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吴风盆景展”参观记_枕边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