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明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交往。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 青花瓷在各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现代的青花瓷既传承了古代的精巧工艺,又有创新。从功能上分,现代青花瓷大致可分为三种:日用瓷、仿古瓷、艺术瓷。在装饰形式上,青花还经常与釉里红、颜色釉、粉彩、古彩、新彩、玲珑等形式结合起来,相互衬托而形成青花斗彩(瓷器上的蓝色部分先直接在胎上施青花釉并留白,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留白部分,{zh1}再次入炉烘烧)、青花釉里红(以氧化铜在瓷胎上绘制图纹后施以透明釉,并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等种类。 现代青花技法逐渐升华 当代的景德镇青花艺术继承了各代青花的优点,在现代陶瓷艺术的领军人物带领下,同样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青花装饰手法是用毛笔蘸深色青花料勾绘出纹样线条,再用较大的能含水的鸡头形羊毫笔在上稀释浓度不同的青花颜料,染在线条构成的轮廓里,又称“分水”,而当代景德镇“青花大王”王步,他创造性地运用“铁线描”的笔法,以大写意法开创“分水写意法”,为当代青花陶瓷艺术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 孙同鑫在总结前人釉下青花(五彩)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表达自己心中景境的“青花泼墨”技法,正当今瓷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业内人士都知道, “泼墨”在写意国画中是传统的,而用近乎于液体的青花水料泼洒在吸水性极强的坯胎上,经高温而成瓷成画,可以说{jd1}是新颖的!虽然借鉴了国画中“泼墨”这一理念,但终究因载体、材质和工艺不同,青花泼墨的难度要大得多,两者不可同日而语。鉴此,这一技法的运用,无疑是独特的,也是空前的。当然,如何将“料水”泼洒得浓谈得当、虚实有度,泼洒得淋漓酣畅、流向自如,如何较准确的“泼”出胸中的“画意”,恐怕就是作者自己也难以用量化的词汇来作清晰的表述。这一切只有他心中的“感悟”才知道,只有那段曾经磨砺过他的漫长岁月才知道,我们只得肯首,这就是功底!这就是孙氏艺术!孙同鑫此种泼墨技法之得心应手的运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青花瓷画创作手段,更给画面平添了一股磅礴大气。他的许多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陶瓷美术界和收藏部门的关注和青睐。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gjj}首席鉴宝人耿宝昌看了孙同鑫的诸多画作后, 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他创作出了《大漠魂》 《牧归》 《晨》 《春之恋》 《大风歌》 《雪后鸟鸣林更幽》 《月夜诗思》 《故乡月明夜》和《月夜春水》等大量青花泼墨瓷画。其间,故宫博物院还{yj}性收藏了他的《人在天涯》和《深山岁月》两块青花泼墨瓷板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被誉为“青花分水画之明星”,他采用先“分水”、后勾线的技艺,在坯胎还湿漉漉的铺着一层薄水时运笔,通过两只手的协调控制瓶体上油彩在水流上的走向,将“分水青花”技法升华到另外一个层次。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擅长国画青花,他把中国画的“墨分五色”化成青花画的“料分五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恩怀、王锡良、秦锡麟等也在青花艺术上有相当的建树。 焦墨法成{zx1}表现技巧 1983年景德镇创出“青花影青瓷”,以花草虫鸟、瓜果蔬菜、鱼藻暇蟹、飞禽走兽、山林水色、刀马婴戏、民间故事、吉祥图案等自然景物、风俗民情和民族文化的题材为主,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情趣。 现代青花艺术与传统青花瓷画相比,创作形式、表现手法、材质利用,都有了不少变化。当代陶瓷艺术家在继承优良的传统青花绘制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青花的勾线、分水技法,而且吸收了国画勾、皴、点、擦技法,用枯涩的“焦墨法”(即在画面完成后在极需突出的地方用干笔蘸上焦墨勾勒点擢)表现瘦骨劲石,遒枝老干,荷塘秋叶。 此外,还有在大面积的坯胎上用“泼料法”作画,会产生酣畅淋漓的效果。青花大师王步就采用过这种技法。在泼料前,先用毛笔搅动料盘中的料色,浓料在料水中渗化时,立即提起料盘在坯上泼倒。一气呵成的“泼料”,在坯上出现奇妙的云霞蒸腾的肌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