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草河边放牛郎——(连载4)柴草山翁:《柴草河村与泰山东御道》

(连载 4)柴草河边放牛郎(长岭风景)——柴草山翁:《柴草河村与泰山东御道》

 柴草山翁:《柴草河村与泰山东御道》

 

         柴草河村的历史变迁

 

(二)纪玉流浪走四方,泰山腰峪遇陶行

            ——柴草河边放牛郎

 

纪玉的祖父流落到南石汶后,当时因为家里很穷,只好常年在外面打工混饭吃,尽管家中人口不多,种的粮食仍然不够吃,夏天农忙时间给人家打短工,到了秋后农闲时候则只能外出讨饭;一年又一年就这样维持生活。纪玉的父亲纪守华去世得很早,可以推测纪玉的父亲在贫病交加中,忍饥受饿的劳动,后来有了病也没有钱治,年纪轻轻的就在流浪生活中去世了。以上就是纪文节来到王庄后七代人的历史情况。

柴草河村祖先是纪玉,据说与南王庄的第八代的纪遂是同代人。纪玉祖父由于生活所迫,流落到现在山口镇的南石汶也就是康家石汶村,但生活仍然难于维持。纪贞、纪玉和纪文兄弟三人,纪玉排行老二。在祖父和父亲因流浪生活的艰辛先后去世后,纪玉兄弟后来也各奔前程,纪玉流落到柴草河,纪文与纪贞可能留在南石汶,比起南王庄,柴草河与南石汶村之间应该是比较密切的。纪玉二十多岁时娶妻成家,生了三个孩子,上有老母亲,全家六口人,人口一多就更顾不上吃了。纪玉三十来岁的一年,天不收成,地不打粮,这时的纪玉只好像其父辈一样,一年四季到处流浪,给人家打短工、讨饭;母亲、妻子和孩子在家只能挖野菜维持生活。

大约在270年前,也就是在公元1740年之前(应该是清朝乾隆年间),纪氏祖先纪玉讨饭流浪来到泰山东麓的山中柴草河边放牛,历尽了千辛万苦,后来终于在这里为纪姓的这一支找到了栖身之地,为子孙后xx辟了得以延续的宝贵家园,繁衍生息了十几代,形成了现在的柴草河村,这里原来叫腰峪,也就是现在游客们所说的“东御道”山村。

柴草河村只是泰山东麓的一个很小的山庄,泰安市泰山区大津口乡的上梨园村六个自然村之一,而且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山村。地处泰山东麓的一个较为平坦的山峪中,位于大直沟谷口下的柴草河边,据老人口口相传下来的说法,在很早以前,因为这里地处泰山山腰,又常常有白云缭绕,被叫作“腰峪”,民间传说着神话刘栓的故事,所以也被称作“泰山腰玉”。

 

 

泰山腰玉胜景

 

关于“泰山腰玉”的神话传说,载于《泰山民间故事》中。说是在很早很早以前,一个叫刘栓的勤劳诚实的年轻人生活在这个地方,靠打柴卖柴为生,生活艰难。后来刘栓在山中遇上一个仙女,仙女送给刘栓一个神奇的蚕茧,缫出的丝特别好。从此刘栓就以卖蚕丝为生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但这些秘密后来被贪心的绸布商知道了,引来了杀身之祸。

{yt}夜里,这个绸布商趁刘栓睡觉偷走蚕茧并放火烧了刘栓的房子,妄图xx灭口。但刘栓并没有被烧死,而是被仙女搭救,乘着烟雾升天成仙了,从此泰山山腰就笼罩在一条长长的玉白色蚕丝织成的云带之中。从此这里就叫“泰山腰玉”了;善恶有报,那个凶狠的绸布商离开腰玉时却被蚕丝缠住,没能走出山去,被一群老鸹啄食而死。

 

《泰山腰玉》神话故事中的图片

 

 

刘栓成仙图                          (明然 绘)

 

当然神话只是美丽的传说而已,实际上那时候的腰峪这个地方虽然有山有水,但当年生存条件非常恶劣,可以说是穷山恶水,是一个狼虫虎豹出没的蛮荒之地,没有人家能够长期居住下来。据先人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曾经先后有张、王、刘几户人家在这个地方短时间住过,后来死的死走的走,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在此落户了。由于柴草丰茂,偶尔有放牛羊的人来此放牧,山中有临时避风雨的石洞。那时来这里放牛羊的人就把这片地处山腰的凹地看成牧场,在当地只要说起“腰峪”,也就是在山上放牛羊的地方。

 

纪玉泰山牧牛图                          (明然 绘)

 

再说纪玉外出要饭,近处不好要只好到远处去,日子长了附近的村庄都走遍了,沿途村庄名和道路线就熟悉了。有一次,纪玉讨饭来到泰山东麓的这个叫腰峪的地方,那时这里还没有村庄,纪玉在山下的现在刘家庄位置的遇上一位好心的老人,把纪玉留住了下来。老人名叫陶行,当年也是逃荒来到这里,为别人在腰峪山上放牛,在山下现在刘家庄处借石崖搭了一个土棚子,一家人就住在里面。纪玉在老人家的陪伴帮助下,也开始在腰玉柴草河两岸的山坡上给人家放牛了。为了放牧生活的需要,后来纪玉和陶行老人两个人就在山中盖了间简易的草顶石屋,遇到刮风下雨就一起在山上住了下来。据说最早的草房盖在柴草河北坡长岭沟的山泉也就是长寿沟长寿泉东面,现在这个地方叫老头屋碴子。据说一棵老栗子树下的墙碴子就是当年草房的屋底子。从此陶行老人和纪玉一块儿在柴草河畔放牧牛羊,春天还一起开了荒地,种上五谷杂粮、栽种板栗等树木,引种山竹,他们吃住在一起,生活逐渐安定下来。转眼到了秋天,收的谷子高梁不少,可就是没有个碌砫、石碾、石磨等常用农具,无法正常生活和生产。后来他们决定把家搬上山来。

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第二年春天,纪玉下山去牵牛的时候,回南石汶把家里的小碌碡、碾砣、磨子和家用的工具依靠肩背、牛驮搬到了腰峪,生产和生活工具都有了。

 

陶行与纪玉后人谈笑话古今

 

 

长寿岭长寿沟(原名长岭沟)小景          (马庆新题字)

 

 老头屋茬子(夏)

老头屋茬子(冬)

长寿沟中老头屋茬子

 

 长寿沟中的石泉(马庆新题字)

 

纪玉肩背牛驮从南石汶搬来的石磨、小碌砫、小碾子

 

 

 

 

郑重声明:资讯 【柴草河边放牛郎——(连载4)柴草山翁:《柴草河村与泰山东御道》】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