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代有很多比较xx的窑口,比如长沙窑,衡山窑,岳阳窑,澧陵窑,湖南博物馆这次去参观没有见到衡山窑,岳阳窑只见到一只。长沙窑的展品这次大概有40只。
肉眼看长沙窑大部分釉面很接近这幅图
长沙窑从西晋开始发展,到随唐达到高峰,五代就衰退了;现在我们见到的长沙窑精品大都出产在盛唐阶段段。长沙窑有青瓷,青褐瓷,褐釉瓷,酱釉瓷,三彩釉瓷和极少的白釉瓷,绿釉。
从形态上说,长沙窑壶最多也最xx,有下面几个特征,宽体,短颈,广口,口沿外撇,短流,六方口,平底,提成弓型,提上部早期隆起较高。
从胎质上说,褐灰胎,浇釉,底无釉,中等粗细。
从装饰上说,浇酱釉花纹,有诗歌、警句印花最多,也有人物等贴花。
从釉面上看,青褐釉最多,呈绿豆泥色;黄釉只是是灯光下泛金黄,肉眼看色仍然偏绿偏灰,白瓷发色接近胎色;酱釉釉面肥厚柔和,枣色。釉面相当平整光滑,口沿上的釉与器物溶为一体,不象其他类型瓷器口沿釉少,色浅的状况。三彩釉(不是素三彩)红绿黄发色很特别,与其他地区不一样,很可能是当地特有原料的发色(在我的以前的一篇关于长沙窑的小文中可以见到比较类似的发色,展品比那件色要深)。
我还注意到,展品的大部分都是完整器(修补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没有像其他博物馆把修补的色与藏品的原色区别开,需要非常好的眼力与仔细才能够看出修补的迹象);青褐瓷,褐釉瓷,酱釉瓷等脱釉现象少,基本釉面xx;瓶口变形明显的器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