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瑜就《小闲事》答《新商报》记者问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赵瑜答《新商报》记者问



问:促使您写《小闲事》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起这个书名?关于鲁迅的书已经出版了很多,您写作的时候有压力吗?为什么要选择爱情的角度写鲁迅?
赵瑜答:我在这本书的后记里,{dy}句话便写道:读鲁迅的作品多年,总结一句高血压 ,便是:鲁迅被神话的同时,也被遮蔽。回忆一下便知,鲁迅在公众的形象这些年一直没有变过,尤其是在中学校园里,流行三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其实,鲁迅在一九三六年就去世了,他活在一个没有政府的时代,除了思想的左倾之外,他还有很多个层面的生活。他的幽默、乐于助人,孩子气,甚至活泼生动的形象,均被一些大词遮蔽。这便是我要写鲁迅的小闲事的原因。这本书,我努力要将鲁迅的“小”写出来,要将他身上的光环统统去掉,将有血有肉的鲁迅还原出来。
为什么取名字叫做《小闲事》,其实,在我的后记里也交待了,我摘在这里好了:“《两地书》中,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三日晚,有大风,鲁迅刚给许广平寄过一封信,没有什么事情,在信的开头写道:‘昨天刚发一信,现在也没有什么话要说,不过有一些小闲事,可以随便谈谈。我又在玩——我这几天不大用功,玩着的时候多——所以就随便写它下来。’这也是这部书名字叫做《小闲事》的缘由。”是的,小闲事这三个字,本来就是鲁迅的原话。
这本书的写成有些偶然,我一开始是预备要写一下鲁迅先生的{zh1}一年的。我读鲁迅先生书信集的时候,发现,鲁迅先生有时候一晚上写三封信,分别给章川岛、许寿裳和许广平,譬如他刚到厦门大学的时候,但是,他给许广平的信最为柔软。这引起了我巨大的兴趣,于是,我翻来覆去地翻《两地书》,我觉得有必要将躲藏在《两地书》中的鲁迅先生解救出来了。所以写的时候速度非常快,我没有压力,因为我找到了一个之前大家都没有敲过的门。而我打开门,看到了寂寞的鲁迅先生。
爱情对于鲁迅先生的一生至关重要,而正是在一九二五年和一九二七年的这场丰富他内心的恋爱,让他在人到中年仍然沉浸在苦味的人生出现亮色,对于他创作,这两年时间也是他最为旺盛的两年。爱情让鲁迅先生的内心开出无数花朵,不论是和论敌笔战,还是和讽刺情敌,哪一次,都是鲁迅先生大获全胜。所以,从爱情的角度进入鲁迅先生的内心,是最为真实又便捷的路径,一个爱过的鲁迅,当然最值得书写。


问:您在书中认为鲁迅也有孩子气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哪里?
赵瑜答:在《小闲事:恋爱中的鲁迅》一书,我有一些章节均涉及到鲁迅的孩子气的一面,譬如《嫩弟弟》、《半个鲁迅在淘气》、《目不邪视》等。他的孩子气主要是相对于他生命中前半生的多难和暮气。因为母亲送他的那个礼物,也就是他的原配夫人朱安,他并不喜欢,再加上民国政府的无能,使得他一直在家庭生活和个人事业中来回苦闷,就连他自己喜欢的书籍的名字也是《苦闷的象征》,这也是他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所开设的课。当许广平进入他的生活以后,他的内心有了亮光,黑暗中的糖果依然是糖果,是甜的。所以,他的本性中的东西自然流露,他的孩子气表现在与许广平的打情骂俏上,当许广平在鲁迅家里喝醉了酒和鲁迅胡闹后,向鲁迅写道歉信。结果鲁迅像个孩子一样辩白,说:我妈妈根本不限止我喝酒。而说出这句话的鲁迅先生,时年已经四十四岁了。还有在厦门大学期间,鲁迅的课很受学生欢迎,大约有几女学生老是问先生问题。鲁迅在书信里向许广平发誓,说,我决定采取目不邪视的办法。大概是向许广平保证,不看女学生。这封信被许广平很是嘲笑了一通,说他幼稚。

问:您认为鲁迅是最会谈恋爱的人,甚至超过徐志摩等人,您为什么这么说,可否举例说明一下?
赵瑜答:对,这句话,我不止一次地说到,甚至前不久,接受央视子午书简栏目采访时,我{dy}句话,便说的是这一句。
恋爱中的人其实都大同小异,徐志摩是一个很会恋爱的人,他对陆小曼的痴情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他只是不管不顾地痴。而鲁迅不同,鲁迅从一开始收到许广平的{dy}封信,便闻到了这个女孩对自己喜欢的气息,他不露声色地靠近,用自己走过的曲折温暖地对她,直到有{yt},握住她的手,定了情。可以说,恋爱谈得轰轰烈烈,并在结婚以后依然亲密无间的,鲁迅与许广平是为数不多的一对。相对于只顾得开始得浪漫和浓郁,而不顾以后的恋爱,鲁迅从一开始恋爱便预测了将来,实在是高明,而且深沉。


问:有人认为您从《两地书》出发,勾勒出另一个鲁迅,这里面难免有断章取义甚至八卦的地方,您对此怎么看?您书里面的细节都有出处吗?是不是有不少想像的成分在里面?
赵瑜答:现在印行的《两地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便是一九三二的上海青光书局出版的删节本。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净本”,只要是一个对民国史稍有涉猎的阅读者,便可以读出诸多可乐的事情来。所谓勾勒出另一个鲁迅,也可以说一种还原。断章取义或者说八卦,我可以肯定地答复你,没有。因为鲁迅在我国,被研究了七八十年,甚至在亚洲或者更广泛的领域,都有研究者。一本关于鲁迅先生的书,如果只是靠投机或者八卦,不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的。之所以有部分读者,会认为《小闲事》一书里的部分章节显得太夸张了,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认真读过《两地书》。
《小闲事》一书的原稿所有的引文均是有注释的,但是出版的时候,考虑到此书的体例是一个随笔集,并不是学术著作,去掉了。这才会有一些不读书而胡乱猜测的阅读者的评价。这本书里的例举、引文甚至是引申,每一处均有出处。
鲁迅是在我们国家普及率{zg}的一个作家,若不是写小说,靠想象来写作,肯定是行不通的。我只能说,鲁迅这么多年虽然是最有名气的一个作家,却是被大众最为误解的一个作家。


问:我看到一篇评论《小闲事》的文章,作者认为您在书中美化了鲁迅,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赵瑜答:我有所偏好地诠释了鲁迅先生的另一面。有一个作家叫做阿贝尔,他给《小闲事》写过一篇评论,名字叫做《B面鲁迅》。我想说的就是,我如实地表达了我的感受,我喜欢鲁迅,但我没有美化他,甚至有些章节,如实地写到他的无赖、小气等缺点。

问:《小闲事》出版之后,鲁迅先生的后代和鲁迅研究专家看过这本书吗?他们有什么反应?认可这本书吗?
赵瑜答:《小闲事》一书出版后,我托一个朋友给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送过一本去。他看了以后,说喜欢。并托朋友转送了一册他私人珍藏的两地书原信的毛边书。这其实是{zh0}的赞美。写别人的父母亲的恋爱的事情,对方的孩子并不介意,我以为是莫大的鼓励。
鲁迅研究的专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收到反馈。但我的一个朋友在复旦大学文学读研究生,他的研究生导师在给学生推荐的书目里,特地推荐了《小闲事》,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这本书得到了学院派的肯定。

问:人们常说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份迟到的爱情对鲁迅先生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您可否举例说明一下?
赵瑜答:这份迟到的爱情,对鲁迅的影响很大。他的精力在这两年出乎意料的旺盛,除了给许广平两天三封信地写情书之外,他还教课、编杂志、编教材、翻译作品,谈恋爱的两年里,他写了最为xx的《野草》,出版了多期杂志。出版了多本杂文集。那两年鲁迅先生是xx的畅销书作家,即使是他的论敌陈西滢,在出版新书的时候,也不忘记在封面的介绍里打上鲁迅的名字。

问:女作家叶细细写过一篇题为《做鲁迅的女人难:许广平婚后得不到爱》的文章,您看过这篇文章吗?认同她的观点吗?(赵瑜注,叶细细是西安人,爱人杂志的主编,我知道她)
赵瑜答:叶细细我认识她的。我觉得,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她的写作,读书不精。其实,她基本上只读了一篇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便敢动手写这篇文章。其实,关于鲁迅和许广平婚后生活,有很多回忆文字的。譬如有一个叫白薇的,她和她的先生到鲁迅家里做客,许广平拿出糖炒栗子让大家吃。白薇的先生不大会吃,只挑小的吃。鲁迅便问他,你喜欢吃小的啊,因为你们家白薇很小。白薇不明白鲁迅的话,便问鲁迅,许广平连忙打断白薇,说,不要和他说话,不然,你就会吃亏。白薇后来才明白,鲁迅是笑话她的胸部小。其实,这篇回忆便很生动,婚后,鲁迅的幽默还是保持着的。要想写一个人,最起码还是要我读一些东西吧。而且要多读,少写。


问:在新版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文章明显减少,却相应增加了沈从文、林语堂、梁实秋等人的文章,您对此怎么看?
赵瑜答:刚才我已经举例说过了,中学生们是怕周树人的。我觉得,这和鲁迅先生无关。因为鲁迅一九三六年已经死掉了,所有关于他的传说,都是后来的事情。鲁迅是一个做人非常成功的人。他活得本真。但他的文章却被一些中学教师教条主义的分析和灌输给毁掉了。与其让鲁迅先生被这样误解着活在中学生的眼睛里,我觉得,离开教材是一件好事情。鲁迅在中国是一个符号,不可能随着几篇课文的去除而远离我们视野。
我个人认为,要大学以后,或者工作以后再接触鲁迅会更好。那样的话,鲁迅将不再是学习的负担,而是精神的向导。
至于中学教材为了应试教育,在课文上换几篇以前被压抑的作家的好作品,我觉得是一种文化上的进步。这没有什么,我觉得也是好事情。

问:对于您这样的70后作家而言,鲁迅在您心中占据什么地位?您觉得鲁迅的价值主要在什么地方?您更喜欢他的哪些文章?
赵瑜答:我们念书时,鲁郭茅巴老曹,鲁迅排名是{dy}的。现在,我仍然认为鲁迅排名是{dy}的。他的文字好,好在他的文字有着浓郁的古味。鲁迅是一个反封建的斗士,但他的文字却是受透了他所谓封建文化的熏陶,对于我们当下的读者来说,这些都是营养。
鲁迅的价值更多地在于他有独立的文化人格。这一点无法解释,需要大家去多看鲁迅的作品或者书信才能体会。
我喜欢看鲁迅书信,相对于他的小说和散文,我认为,他的书信才是他最为性情的表达。那是一个大写的人。

问:虎年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读者都希望在假期期间读些轻松点的“闲书”,我们也想把《小闲事》作为闲书重点推荐给读者,对此您介意吗?您如何看待闲书?
赵瑜答:我不介意一切推荐。
《小闲事》,顾名思义,便是对鲁迅过去神化的一种解构,我拼命地将鲁迅先生往平凡的、细小的地方去写。我让鲁迅从神坛上走下来,谈谈恋爱,发发牢骚,撒撒野。
闲书,我认为首先是相对于学术或者严肃类书籍一种笼统的称呼。其实,闲书也是包罗万象的。譬如像《小闲事》这样的闲书,首先,我认为多数读者不必要去啃食《两地书》的,而且如果没有鲁迅日记、书信集,以及诸多鲁迅先生的其他资料,《两地书》想看出趣味来,也并不容易。那么,有一本书,既有趣味,又几乎详细地介绍了两地书。这便是闲书的好处,它能帮助消化,且,它的确让一些不热爱读书的大众重新走近了图书,闻到了久违的文字的气息。这样,岂不是美好的。

问:您平常比较喜欢看哪方面的书,有没有特别想向读者推荐的好书吗?
赵瑜答:大概和年纪有关系,早些年我多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随着年纪渐长,我这些年基本上读哲学、社会学,传记,书信一类的作品。
新年了,我向读者推荐一些我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他们分别是韩少功、张承志、张炜、史铁生。这些作家的作品多数都偏于思考了,但他们让我们感觉清醒,并重新认识自己。
阅读,有时候是为了找到一个参照,并在阅读中重新发现自己。



郑重声明:资讯 【赵瑜就《小闲事》答《新商报》记者问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