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烫粉的记忆_信江之子_新浪博客

铅山烫粉味道鲜美,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它早已成为铅山人们早餐的{sx}。如今在县城河口,上百家烫粉店遍布九弄十三街,随便走几步,就可以找到一家粉店,吃一碗烫粉已经是寻常百姓很普通、很方便的事。

 

然而,在我的孩提时代,吃一碗烫粉却是一种奢望。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集体所有制为辅的计划经济,那时私人是不允许开小吃店的,在河口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国营、集体饮食店,这些饮食店当时也经营烫粉,尽管那时一碗烫粉只要一角五分钱,但是吃客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当然是那时人们收入很低,舍不得掏出钱来享受美味的早餐。我清楚地记得五十年代,在我还没有上学的某年的一个冬天早上,父亲带着几个孩子到当时闻名河口的“狮江菜馆”吃了一次烫粉,这是我记忆中的{dy}次上菜馆,也是{dy}次吃烫粉。

 

七十年代参加工作以后,自己有了收入,去饮食店吃烫粉的次数逐渐多了。那时家里的生活也有了改善,母亲有时会到街上买来湿米粉自己烫着吃。自家烫的粉显然没有饮食店味道鲜美,但便宜实惠,用河口话说就是“划得来”。烫粉的味道是否鲜美,主要取决于汤。饮食店烫粉用的汤是事先熬好的肉骨头汤,肉丝用淀粉勾芡,使肉丝又嫩又滑。再加入盐、回香、米酒(去糟)、酱油、姜等调料。自家烫粉就没有那么讲究,所以味道要差些,但那时以填饱肚子为主要,味道好不好并不重要。

 

八十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个体饮食店、小吃店如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人们吃烫粉也就方便多了。那时我在机关工作,下乡的机会比较多,早餐一般都是乡镇办公室的干部带着我们去吃粉。本地干部对当地的饮食店较为熟悉,哪家烫粉好吃,就会带我们去那家吃,所以全县各乡镇的烫粉我基本尝了个够。当时在我的印象中,全县比较有名的烫粉是湖坊桥北靠进公路桥头的一家饮食店,坐早班车去湖坊、陈坊方向的乘客,到了那里都会下车吃一碗粉,客车驾驶员、售票员也是如此。

 

到了九十年代,铅山烫粉声名远播,铅山人开始把烫粉店开到周边县市,如上饶就出现了不少“铅山烫粉”,当然这些粉店也不xx是铅山人开的,上饶人也同样在经营烫粉。为了适应不同吃客的需求,一些饮食店除了卖烫粉,还供应炒粉、煮粉、干伴粉等。我97年调进上饶工作以后,也能经常吃上地道的铅山烫粉。饶城较为有名的粉店,水南街有一家,还有五小附近一家,再就是保养场对面的“鲜味王”。我曾在带湖路某机关上了几年班,上班要路过“鲜味王”,早上有时会到这家店里吃上一碗烫粉,那家店可谓生意兴隆,经常拥挤不堪。如今“鲜味王”在已经开了好几家连锁店,成为饶城一个烫粉xxxx。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铅山烫粉的记忆_信江之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