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引用从“三国”历史看领导力——孙权- 晨阳锡业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从“三国”历史看领导力——孙权

2010-01-31 20:14:01 阅读5 评论0 字号:

 

引用


 孙权:知人而善任

孙权奋发有为,善于识才用才,先后得到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的辅助,政治、经济、军事上均有建树。孙权有三次拜将,{dy}次拜周瑜,赤壁一战击败曹操八十万xx,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让曹操一辈子不敢轻视江东;第二次拜吕蒙,击败了神话般的人物关羽,收回荆襄九郡,使东吴属地扩大了一倍;第三次拜陆逊,彻底打垮了来势汹汹的刘备,使一代英雄一蹶不振。

孙权的三次拜将,反映出了孙权用人的智慧,真正的统帅,不但能够知人还要能够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放手让属下发挥他的才智,他给你的回报才能够让你惊喜。综观孙权的用人,约有以下优点:

以才取人,不搞论资排辈。孙权在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统管吴国兵马时,周公瑾才34岁,当时就遭到曾经跟孙权的父亲孙坚南征北战的才将程普的反对,但孙权毫不动摇这个决定。

其次鲁肃在东吴的地位,仅次于周瑜,周瑜死后,鲁肃成为周瑜的继任者,但鲁肃年轻时不过是个“凡夫俗子”,投奔孙权时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前朝老臣张昭就对孙权说:“肃年少粗疏,未可用。”但孙权深知鲁肃之才,而仍然任命鲁肃接替周瑜做了都督。以及后来出道的陆逊,原来也是一个无名之辈,孙权发现他有才能后,立即委以重任,虽然可能是因为“情势所迫”(时蜀国大兵压境,东吴暂无统帅之才),但孙权的大胆用人,还是值得称道的。

全面了解下属,教育培养下属。东吴名将吕蒙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丧父,没有文化,但他作战十分英勇,在征黄祖一战中,吕蒙一马当先,不仅斩了黄祖的都督陈就,而且生俘了黄祖,因他屡立战功,很快就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孙权立即提拔他为横野中朗将,派他驻扎陆口,独挡一面对付关羽,期间孙权常劝他多读点书,此后,吕蒙就抓紧行军作战的空隙读书,果然大有长进。

充分信任下属。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一直被孙权重用,后来官至大将军,在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时,就有人诬告他与刘备有勾结,但孙权听了说:“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短短数语,便可看出孙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真谛所在。正因为孙权的用人得当,当年曹操兵发濡须口时,见孙权战船军阵严整,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在三国时期能得到曹操如此称赞的人是并不多见的。《孙子兵法》里说道:“将能君不御”。领导就好比树根,下属就好比树干,树根就应该把吸收到的养分毫无保留地输给树干。{ldz}授权后,就要予以信任,不能授而生疑,大事小事都干预,事无巨细勤过问。只要下属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授权后,就应允许他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下属职权范围内的事让人家说了算。只要不违背大原则,大可不必过问,不要随意进行牵制和干预。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引用从“三国”历史看领导力——孙权- 晨阳锡业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