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 完善机制
让科技落地有声
——广西玉林市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纪略
从玉州到容县,从博白到北流,从兴业到陆川,在广西玉林市的阡陌乡村、山壑田畴,常年活跃着一支特殊的“草帽队”,他们有的是高级农艺师 ,有的是走出校门不久的农业院校毕业生,有的是身怀一技之长的“土专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科技特派员”。
一员带一业 一业富一片
如何xx农民增收难?科技落地是关键。
就在去冬今春一些地方出现水果难卖、贱卖之际,广西玉林的有机果品却十分抢手:有机沙田柚50元一个、有机金橘10元一个……农民们心悦诚服地说“是特派员让我们鼓圆了腰包。”
10年前就致力于有机生态种植的陆家逸,2006年被玉林市政府聘为科技特派员。他先后创建了广西xx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紫荆山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容县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兴业有机金橘生产基地等5个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成为广西有机农业的领军人物。
记者见到陆家逸时,他正顶着炎炎烈日在容县有机沙田柚基地指导技术员和果农如何科学防虫。容县沙田柚是广西特色名优水果,因近年滥用化肥、农药导致沙田柚的品质口味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沙田柚的市场竞争力和果农的收益。为提高沙田柚的品质,陆家逸与容县柚农合作创办了有机沙田柚生产示范基地,生产出来的沙田柚全部通过了OFDC有机认证,价格比普通沙田柚价格高出50%以上,200多户柚农每亩增收节支近2000元,其技术辐射周边种植有机沙田柚1万多亩,带动周边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目前,陆家逸在玉林创建的有机食品认证基地超过2万亩,包括粮食、水果、山野菜、蔗糖和大料,年产有机农产品1000吨以上。
在玉林,像陆家逸这样的科技产业带头人还大有人在。陆川县科技特派员郑庆文在珊罗镇搞生态园农业,主要引进“平韭系列”、“傲冬系列”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800多亩,新品种种植户每亩比常规种植节支增收2000元以上,每亩产量2万多斤,每亩高出常规品种3000-5000斤。玉州区特派员陈耀福、罗健夫在泉东村推广应用冬种马铃薯+双季稻一年三熟三免耕高效生态循环栽培模式,xx一项使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514元……
玉林市科技局于一飞局长向记者介绍道,玉林市2005年4月启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以来,先后选派了科技特派员666人次,下派范围覆盖全市7个县(市)区,重点派驻对象是村、农业协会、农业基地及涉农xxxx,覆盖面达30%。一批特派员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兴起,一个产业的兴起能富裕一方百姓。
这就是科技特派员产生的“鲢鱼效应”。
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在容县,县委书记李文告诉记者,除沙田柚中外驰名外,该县还是闻名遐迩的国兰基地。在广西特色农业xx示范村(名贵兰花示范村)——容西乡祖立村,一拱拱现代化的花卉大棚格外引人注目。走进大棚,一盆盆兰花竞相绽放,年青的“科技育兰”特派员梁标正在指导村民杨清如何将野生兰花进行移栽盆育,他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老杨学得十分认真。据介绍,老杨在特派员的精心传授下,2008年纯收入达16万元,全村像老杨这样的花农有几十户之多。为了让花农们树立品牌意识,梁标可没少花心思。他组织花农赴粤考察,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创建了面积2亩的品牌兰花科技示范点,带动面上300亩兰花年增产值2700多万元。如今,辐射全县3000户农户的兰花产业已逐步走上了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在玉州区城北街道谷山村,村民们将他们的科技特派员李鼎伟称作“财神爷”。李鼎伟是市水果局高级农艺师,可以说是市科技特派员队伍里的“老三届”了,2006年1 0月起被派到谷山村担任科技特派员。谷山村原本是远近闻名的香蕉之乡,但由于采用传统栽培方法和旧习惯耕作管护,不仅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产品还滞销贱卖无人收购。他于当年创建了“谷山农业科技俱乐部”, 聘请知名专家当科技顾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大培训活动。两年定期不定期举办了种养培训班38期,到外地参观学习12次,全村75%的村民经过培训后,都掌握了两三门现代种养技术。
实现温饱后的农民,最想的是致富,最盼的是服务,最缺的是技术。以梁标、李鼎伟为代表的玉林市数百名科技特派员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他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广大农民从应用科技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
项目作载体 利益为纽带
一头是科技人员,一头是农民,玉林市是怎样将二者连为一体而带来如此神奇效应的呢?“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结合是推进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发展的有效方法。”市长韩元利一语破的。他说,玉林市的创新做法是围绕创建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市,采取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社会参与、利益共享的办法,整合人事、科技、农业等相关部门的资源,形成强有力的政策合力,让科技特派员通过带资金、项目和知识为农民服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使科技特派工作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的确,在玉林记者看到,这种旺盛的生命力已深深地植根于特派员和农民的心中,科技特派员俨然成为了农民增收的贴心保姆。
为了让科技特派员和农民的需求与愿望得以快速实现,2006年玉林市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中心。这个位于玉州区江滨路中段的“科技特派员之家”,每天农民的咨询电话不断,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常年不断。身兼创新服务中心主任的陆家逸告诉记者,中心主要业务是协助市科技局管理科技特派员,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工作困难,组织他们带项目、带成果、带技术、带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
以项目带动创业行动是玉林市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以来的{zd0}特点。4年来,市政府安排了131万元专项经费支持特派员创业项目。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项目303个,获各级科技经费支持的项目127项,各级累计投入经费6200多万元。广大科技特派员勇于实践,积极创业,借助技术、政策、信息等资源,重点围绕全市水稻、水果、蔬菜、禽畜、xxx五大产业开展创业行动,初步形成了技物配送、组建协会、领办园区、资金入股、技术承包、出资创办公司、依托企业公司科技入户、无偿服务等“xx”模式。
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双赢是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效机制的关键。玉林市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把服务与经营相结合,实现与农民和涉农企业真正的携手。北流市科技特派员卜绍全,派遣到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xxxx--广西北流市凉亭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后,采用“科技特派员+ xxxx+农户”的服务模式,提出了生产人员绩效考核与报酬挂钩、生产和销售实行七个“统一”等一系列措施,与公司签订协议的养殖户增200%,为企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每月支付给他的报酬达2300多元。4年来,玉林市科技特派员和服务对象建立利益共同体189个,利益共同体的建立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特派员增利的多方共赢。
同样面临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返乡问题,记者从玉林市农民的脸上读不出丝毫的失落。缘何?他们说,有科技特派员作坚实的后盾,创业增收之路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