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泥工业2009年大盘点_Unimater-水泥情缘_百度空间
       在国家和省一系列扩内需、增投资、稳工业、保增长政策措施的有利保障和拉动下,2009年云南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提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水泥工业行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全省水泥工业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机遇,迎挑战,紧紧把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对水泥产品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努力克服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全力以赴确保各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建设对水泥产品的需求。经过全省水泥行业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实现高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扭转了上年亏损的局面,全行业呈现出质量、速度、结构、效益协调统一的良好态势。

  一、水泥产量

  2009年以来,点多面广量大的投资格局和建设项目带旺了水泥市场,红火了水泥生产,全省水泥产量持续大幅增长,每月增幅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纪录,月均增幅高达30.05%,一举突破5000万吨大关达5046.45万吨,较2008年净增1034.47万吨,增量创历史之最。产量同比增长25.78%,增幅同比提高12.48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88个百分点。其中——

  新型干法水泥产量3611.15万吨,较上年净增1264.62万吨,占全省水泥总量的71.56%,增幅同比提高13.07个百分点。

  散装水泥供应量1304.3万吨,同比增长44.47%;散装率达25.85%,增幅同比提高3.35个百分点。出口水泥21.46万吨,同比增长21.19%。

  全省16个州市中,有13个州市的水泥产量较上年增长。其中,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昆明市、玉溪市、丽江市、红河州、大理州、德宏州和怒江州。水泥产量比重超过10 %以上的4个州市依次为:

  昆明市858.75万吨,同比增长32.75%,占全省比重17.02 % ;
  曲靖市851.66万吨,同比增长20.66%,占全省比重16.88 % ,
  玉溪市717.62万吨,同比增长27.80%,占全省比重14.22 % ;
  大理州685.35万吨,同比增长33.15%,占全省比重13.58 %。

  单一企业中,生产规模并列全省{dy}的安宁昆钢嘉华水泥公司一路高歌,以水泥产量超200万吨,商品熟料销售近20万吨的佳绩,创造了云南水泥工业历史上单一企业年产量{zg}纪录,成为实至名归的行业xxx。同为全省单一企业产能xx的红塔滇西水泥股份公司不甘示弱,以生产水泥近160万吨,销售商品熟料近50万吨,合计超过200万吨的业绩继续领跑。产量在100—140万吨的跟跑企业5户,依次为水泥(昭通)公司、瑞安东骏水泥公司、云南远东水泥公司、保山昆钢嘉华水泥公司、大理水泥集团公司,合计产量638.99万吨,占全省比重的12.6 % 。产量在60—100万吨的助跑企业7户,合计产量570.70万吨,占全省比重的11.31 % 。产量排名前10位的单一企业合计生产水泥1275.62万吨,同比增长33.52%,占全省比重的25.28 % 。

  集团公司产量超过150万吨的3户企业依次为云南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宣威宇恒水泥有限公司、丽江永保水泥有限公司,合计产量534.57万吨,同比增长24.01%,占全省比重的10.59 %,同比提高0.52个百分点。

  xxxx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云南瑞安投资有限公司和云南昆钢嘉华水泥有限公司合计产量1237.21万吨,占全省比重的24.52 %,同比提高5.75个百分点。

排名

   企 业 名 称

同比增长(%)

排名

   企 业 名 称

同比增长(%)

1

昆钢嘉华水泥公司

51.97

6

保山嘉华水泥有限公司

31.90

2

红塔滇西水泥股份公司

32.17

7

大理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69.30

3

(昭通)水泥公司

4.61

8

易门大椿树水泥公司

86.66

4

云南东骏水泥有限公司

75.38

9

云南壮山实业有限公司

3.50

5

云南远东水泥有限公司

25.34

10

大理红山水泥有限公司

23.81

  二、经济指标

  在水泥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主要经济指标一路飘红。全省全部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以下简称规模以上)水泥工业企业累计完成——

  工业总产值(现价)133.16亿元,同比增长25.8%;
  工业增加值41.46亿元,同比增长30.89%;
  产品销售产值130.37亿元,同比增长28.20%;
  产品销售率97.92%,同比提高1.77个百分点;
  实物劳动生产率人均1251吨,比上年提高243吨,增长24.11%。

  三、经济效益

  产量增,销路好,原燃材料和能源价格相对稳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促使全省水泥工业行业经济效益稳步上扬,盈利水平大幅提高。1—11月,全省规模以上水泥企业累计完成——

  主营业务收入113.69亿元,同比增长31.68% 。
  利税总额14.19亿元,同比增长109.91%。
  利润5.66亿元,同比增长774.27%。其中,上半年实现2.49亿元,下半年实现3.17亿元,环比增长27.31%。

  四、产品价格

  水泥需求持续旺盛拉动水泥产量直线上升,产量直线上升的同时,全省水泥出厂价格受地理位置、市场需求、品种等级、产能发挥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有起有伏。一季度基本维持上年底的价格水平,二季度末达到全年{zg}值,三季度与一季度大体相同,四季度降至全年{zd1}价。

  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市场需求有增无减,平均出厂价格走势基本平稳,略有起伏。滇西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地区之间价格差距较大,每吨高低相距70元左右。特别是大理地区价格持续下行,年末与年初相比,降幅达15%左右。滇西北市场运行整体较好,局部与四川接壤地区受之影响,价格自四季度以来下调明显。滇南市场价格走势尚好,局部区域有所上扬。滇东北市场上半年持续坚挺,平均出厂价格{lx1}全省。三季度起,由于滇川接壤地区价格下滑,导致水泥平均出厂价格每吨下降近50元,全省价格之冠被西双版纳州取代。

  上半年全省水泥平均出厂价格(含税)297元/吨,同比降低15元。下半年平均出厂价格(含税)292元/吨,同比降低8元。全年平均出厂价格294元, 同比降低15元。其中,立窑水泥均价274元/吨,同比降低18元;回转窑水泥均价314元/吨,同比提高2元。

  低于全省水泥平均出厂价格的州市有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大理、文山等。价格{zg}地区与{zd1}地区的差价年初在120元左右,四季度缩小为85元上下。

  水泥出口价格61.54美元/吨,比上年提高5.96美元/吨,同比增长10.72%。

2009年云南水泥产品各月平均出厂价格(含税)

  五、行业投资

  随着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多元化投资主体在全省水泥工业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08亿元,同比增长39.97%,行业投资亮点纷呈。

  2009年,先后有11条日产1000吨——4000吨生产线在全省不同区域竣工投产,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697万吨,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和新增产能最多的一年,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其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一是昆钢嘉华水泥集团在曲靖市师宗县建设日产4000吨生产线顺利投产,使云南现有{zd0}吨位生产线增至4条。二是布局红河州州府蒙自县建设日产2500吨生产线如期点火运行,使该州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增至2户,拥有3条生产线,边疆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绩。

  此外,按照全省2009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在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9州市31户企业的47条生产线按要求停产或拆除,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376万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由于全行业卓有成效的努力,2009年云南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大幅增长,比重由上年的64.27%增加至71.84%,提前一年实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以上的发展目标。

  六、与全国行业对比

  2009年,云南水泥工业行业产量增长,效益增加,行业发展呈现喜人局面。水泥工业增加值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19位,西部排名第5位,排名较上年双双上升1位。水泥行业投资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12位,西部排名第7位,排名较上年双双下降1位。水泥产量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14位,西部排名第3位,排名较上年双双上升1位。

  七、经济运行特点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幻的影响下,2009年云南工业领域整体经济运行发生了较大变化,水泥工业行业经济运行也显露出新的特点——

  1. 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2009年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季度以来,中央和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和投资效应日渐显现,全省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建设投资到位情况良好,开工率较高;交通、铁路、机场、水利、水电建设高潮迭起;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遍地开花,投资额连创新高;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拉动了水泥产品的需求和生产。

  2. 经济运行支撑条件明显改善。进入2009年,水泥工业生产所需能源要素保障进一步提高,煤炭平均到厂价格在年初比上年四季度直降60元左右的基础上,前三季度保持小幅下降趋势,环比分别下降10.48%、1.84%和2.05%。四季度虽然略有反弹,但涨幅较小。煤炭价格相对稳定的同时,电力供应充足。为保工业增长,省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由统调电网直供的水泥企业,于一季度在全国率先实行枯水期执行平水期“特殊电价”政策,其生产性用电每千瓦时电价在平水期电度电价的基础上下调0.06元。虽然自11月下旬起,全省工业用电平均提价0.228元,但水泥企业有效运用价格杠杆,进行错峰让峰生产,较好地保证了生产的稳定运行。相对充足的能源,较为宽松的价格,为水泥企业拓市场、增效益、降成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 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比重下降。“水泥工业一业独大”是云南工业行业长期不争的事实。“十五”以前,水泥工业整体经济指标在全省工业行业的占比一直维持在82%—85%之间,个别指标甚至高于85%以上。“十一五”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调结构、上项目;抓改革、促发展,全省行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非水泥工业行业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整体实力不断加强,各项经济指标占比逐年加大。2009年,水泥工业行业主要经济指标除工业增加值外,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产值等指标在全行业的比重首次降至80%以下。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产值分别下降1.37、4.31和4.03个百分点。

  4. 水泥生产格局再行调整。经过“十一五”以来的不懈努力,云南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不断取得新的成绩。2008年,曲靖市水泥产量首次突破700万吨,排名连升两位跃居全省{dy},打破了省会昆明几十年来的垄断地位。昆明市由历年的老大退居次席,2009年,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力拉动下,昆明市水泥产量一路飙升,以859万吨的历史{zg}纪录,重新回归全省{dy}。曲靖市发展先进生产力速度进一步加快,当年新增日产4000吨和2000吨生产线各1条,全市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超过700万吨,取代大理州成为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最多,生产能力{zd0}的地区。

  八、存在问题

  虽然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整体较好,但影响运行质量的因素依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能过剩加剧供求矛盾。 2009年,全省各地建成投产11条日产1000—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增水泥生产能力929万吨,是“十一五”以来新增水泥生产线和生产能力最多的一年。加之2008年投产的10条生产线的产能全面投放,而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仅为376万吨,进一步加剧了水泥市场的竞争。一些地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企业间竞相降低产品出厂售价,高产低价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地区由于市场容量和增长空间有限,当新的产能投放后,不得不超出水泥的经济运输半径,进行较大范围的跨区流动,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加剧了其他区域的市场竞争。多数地区的水泥产品平均出厂价格长期在低价位徘徊。

  2. 质量管理存在隐忧。由于多种原因所致,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出现滑坡,产品质量存在隐忧,与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不相适应。相当数量的企业违反现行产品标准规定,生产过程控制及出厂水泥检验项目与检测频次达不到规定要求。不少企业在执行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中,对磨制水泥可掺加的混合材种类或认识模糊、或受当地混合材种类的限制,乱掺乱用混合材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企业制定的出厂水泥确认程序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或未能有效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科学推算,或确认程序不符合28天抗压强度控制值考虑3倍标准偏差的要求。还有的脱离本企业实际,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确认程序。多数企业以降成本为由,一再压低水泥包装袋采购价格,致使制袋企业“以价定质”,大量的非标袋用于水泥包装,其经纬密度、防潮性能、袋子克重等指标与国家标准相距甚远。部分水泥企业的包装袋印刷标识模糊,甚至违反标准规定,随意改变包装袋上水泥品种的印刷颜色,在制袋企业和用户中造成混乱。

  3. 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在水泥工业快速发展,水泥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日显突出。据统计数据和市场调研,全省普通硅酸盐42.5级及以上中xx水泥产品的供需量仅占全省水泥产量的12—15%左右,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供需量占到58—62%之间,其余为矿渣硅酸盐水泥。虽然说企业组织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但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大量生产低端产品,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难于充分发挥和体现。另一方面,由于复合水泥价格总体较低,而产量比重偏大,导致企业和行业水泥平均出厂价格整体走低。也由于复合水泥成本低,销路广,水泥粉磨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好于建有完整生产线的水泥企业。

  4. 粉磨站改扩建现象突出。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同时,改建、扩建、新建水泥粉磨站的无序扩张现象较为突出。原有的一些小粉磨站不顾资源和市场配置条件随意扩大能力;一批被淘汰企业摇身一变成为粉磨站;有的企业借机扩充,多处布点建设粉磨站;有的不办理任何报批手续就建起了粉磨站;还有的甚至批大建小、边批边建。据不xx统计,2007年底,全省13个州市建有水泥粉磨站35户,粉磨能力750余万吨。至2009年底,粉磨站已布点到14个州市,扩充为50余户,粉磨能力增至1200余万吨,且多数为30万吨以下规模,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新建水泥粉磨站规模至少为年产60万吨,西部地区可放宽到40万吨的要求差距较大。

  5. 统计监测尚存盲点。近年来,一批新建企业在各地相继建成投产。由于一些企业缺乏统计法律意识,投产后未与地方统计部门及时联系沟通,纳入当地工业统计单位,成为漏统企业。加之地方统计部门对新建企业的情况缺乏了解,一是未能及时布置报表任务,二是对企业报送的有关数据未能进行有效分析上传,存在少统、误统、漏统现象,以致部分统计指标主要是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与实际产量出入较大,全省约有22%左右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未被纳入统计范围。还有相当一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长期以来按规模以下企业统计,影响了对行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

  盘点云南水泥工业2009年生产经营和行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存在的问题让人警醒,将激励着全省水泥行业在新的一年努力奋进,继续登高。



郑重声明:资讯 【云南水泥工业2009年大盘点_Unimater-水泥情缘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