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仍是主板的一部分-金岩石-搜狐博客

2010-02-01 | “国际板”仍是主板的一部分 该日志已被收录

“国际板”仍是主板的一部分

  本文xx于《新闻晚报》2010年1月30日,A1叠14  

     有关上海推出“国际板”的进展,当前内地监管部门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均在推进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国际板”的建议,在国务院19号文件内已明确提出来,并提出要适时推出境外企业在上海证券市场发行人民币股票。在“国际板”有望破茧而出之际,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xx经济学家金岩石先生。

   “现在大家对“国际板”的理解有问题,尤其是很多媒体把概念搞混了。”金岩石在专访一开始就纠正了外界对于“国际板”的误读。他表示,首先,“国际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板块,它是境外公司通过在境内发行新股、CDR(中国存托凭证)这样一种形式在中国发行、募集资金,并将所募集资金投向国内或国外的业务。至于{zh1}资金究竟是投向国内还是国外,这不好说,因此是否会造成资金外流,这同样不好说。在今年1月召开的2010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对“国际板”的表述是,“积极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制度安排,加强同有关部门沟通协商,稳步推进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准备工作,研究制订相关发行上市交易结算持续监管等制度和配套规则。”

   其次,为什么不能把“国际板”称为一个板块呢?金岩石表示,这主要是媒体在解读时出现了误解,其实在业内大家对所谓“国际板”的界定还是相当明确的。 “严格意义上说,‘国际板’并不是像中小板、创业板这样的独立板块。只是在主板中允许一些特别优秀的境外公司在我国境内上市,按这样的逻辑,其实现在所谓的‘国际板’仍是主板的一部分。”金岩石进一步举例说明,比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凡是在代码五位数{zh1}的字母是“F”的都是境外公司,但这批公司仍是纳斯达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成立一个新市场。

   金岩石表示,允许境外公司在我国境内上市,是我们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在所谓 “国际板”推出之前,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 “目前我国公司上市采取核准制,并且有保荐人制度,这在技术操作层面上就可能产生冲突。例如我们要求保荐人不仅要辅导公司上市,还要在公司上市后长期督导,那么如何取得境外相应的资质以督导境外企业,这就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金岩石认为,如果要推“国际板”,先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dy}是境外公司能不能接受我们的核准制;第二是中国的保荐机构是否能完成督导职能;第三是持续督导业务的开展是否能在境外取得相应的证券从业资质。

   至于市场上担心“国际板”推出后红筹股陆续回归,会引发A股与港股市场的不平衡,金岩石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红筹股是指在境外上市而主营业务在境内的企业。首先,这类企业并不在目前管理层定义的“国际板”范畴之内;其次,类似于中石油等同时在A股与H股市场发行的公司的存在,红筹股回归一直都在进行,所以无需担心将来上海与香港会因红筹股产生恶性竞争。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日前也公开表示支持上海成立 “国际板”,认为港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应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壮大。李小加称:“香港和上海不是摔跤似的竞争,一个输一个赢;而是长跑或是帆船竞技,都可以是赢者,还可以互相递水、引跑。”

   {zh1}金岩石表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成为世界排名前三的市场。而至于谁是{dy}、第二,他表示,从目前看美国作为世界{dy}资本市场的地位不可动摇,欧联所位居世界第二的地位也相当稳定。“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现在排名第五、第六位的中国资本市场有望恢复它在上世纪30年代的地位,当时的上海股票交易所就是远东{dy}、全球第三。”

郑重声明:资讯 【“国际板”仍是主板的一部分-金岩石-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