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MediaBlog.com » 落跑的泰迪熊: 中国媒体博克



    

 

 

文|CBN记者 刘荻


      在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的地下一层,有一家名叫German Town(德国小镇)的店铺,店里一半的面积出售脆生生的德国瓷器,而另一半则是毛绒绒的德国玩具,企鹅、大象和猴子,还有{zj1}代表性的泰迪熊。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左耳朵上都有一枚金属扣子,上面刻着它们的姓氏Steiff(史戴芙)。这些小动物一部分在德国生产,另一部分则在中国加工,产地在每只玩具上都会有所标示,而由于有了那枚金耳扣,不菲的价格并不会受到产地的影响。
      但是不久之后,这里将不再有“Made in China”的泰迪熊出售。史戴芙公司已经将其在中国的主要生产线于2009年底全部撤出,{zh1}的5%也会在2010年离开。
      1902年,德国人玛格丽特·史戴芙的公司缝制出了世界上{dy}只玩具熊,并申请了金耳扣(Button in Ear)专利。190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狩猎时放生了一只小熊,这个故事一时传为佳话,人们便把市面上做成熊模样的毛绒玩具都叫做Teddy(罗斯福的昵称),包括当时刚刚进入美国的史戴芙玩具熊们。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事情就是,泰迪熊只是一种泛称,在世界各地有非常多的制造商和个人设计师,但史戴芙无疑资格最老也{zd0}牌,它生产的泰迪熊收藏价值极高,为许多收藏家所爱,其限量版更是全球泰迪熊的老大。
      2004年,为降低生产成本,史戴芙把除古董泰迪收藏系列以外的部分低价产品(如Cosy Friends)生产线迁至中国。这个时候,大量来自东南亚的廉价玩具正在商场的儿童区占领越来越大的市场,还有像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推出免费赠送玩具的“开心儿童餐”。史戴芙把1/5的产品放到中国生产,希望这个“世界加工厂”低廉的劳动力能够帮助自己抵御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国的工资水平使得史戴芙能够以14.95欧元的价格出售一只12厘米高的泰迪熊,而如果在欧洲生产,高昂的人力成本就要让它卖到50欧元的高价。
      然而四年后,史戴芙决定撤出。公司CEO马丁·弗雷辛(Martin Frechen)说,“我们不想再继续下去了,中国不适合我们。”
      马丁·弗雷辛在2006年上任,他从一开始就对在中国生产泰迪熊持怀疑态度,又在上任第二年就遇上了“美泰玩具召回事件”。由于油漆铅含量超标问题,全球{zd0}的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Mattel)三次召回在中国生产的部分产品,不仅美泰损失1.1亿美元,也让中国制造的玩具名声一落千丈。
      这意味着弗雷辛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说服孩子们的父母,“我们希望将史戴芙的产品放进婴儿的摇篮,并能向父母保证:什么也不会发生。”
      但弗雷辛最操心的事情还不是这个。
      每只史戴芙泰迪熊分为35个部分生产,80%的工作由手工完成。2004年,史戴芙公司派出300名培训人员来中国,教授中国工人如何生产这个复杂而细致的小玩意。这种做法成本高昂,但却没有收获应有的效果:把一个员工培训成熟需要12至18个月,但许多员工在掌握技术后,不是过年回家一去不返就是跳槽到其他待遇更好的公司。
      这不仅让史戴芙公司的前期培训投入常常化为乌有,更严重的是,过高的员工流失率意味着工人无法获得足够的培训,产品常常无法通过总部的质检。
      每周两次,新产品要在史戴芙的总部接受质量控制部总管Krebs的检验。它们可爱到令人心碎的甜蜜脸蛋对Krebsxx不起作用,他用“酷刑”来检验这些玩具:火烧、水浸、扭转脖子、放在嘴里嚼、扯它们头上的毛、往皮毛里抹上腐蚀性的液体、放在紫外线灯下翻烤、动用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进行检验。只有在Krebs手中幸存下来的小熊,才有可能成为一只史戴芙玩具熊,它将在德国南部小镇基根(Giengen)获得金耳扣,才能出现在商店的橱窗。中国生产的泰迪熊总有一部分五官不端、拧着腿、秃了或者开线,这些熊在德国质检的时候必定被淘汰,并且其数量已经让中国生产“成为累赘”,弗雷辛表示。
      “小熊的玻璃眼珠位置偏低1毫米,一个讨人喜爱的表情就变成了一副死相,没人会为这个掏钱的。”弗雷辛的这种描述xx符合中国人对德国人“做饭放盐都要xx到用天平称”的印象。但史戴芙坚持自己的观点,有可能在亚洲人看来很可爱的神情,在欧美人看来就是眼神呆滞。
      员工的高流失率让史戴芙觉得很受伤,他们指责中国工人缺乏对公司的忠诚;而在德国,“工人很多都是家族继承性地在史戴芙工厂工作。”其实这并非不能解决的难题,但对于每次订单通常只有500只泰迪熊、并且一心想来中国缩减成本的史戴芙来说,这就成了一个难以调合的矛盾。普华永道中国区业务总监Harald Kayser认为,对于史戴芙公司这样的非大规模生产的小公司来说,严格的质量把关很难实行,“如果没有总部的人在中国,那么生产过程很难控制。”
      运输的延时和运输成本的上涨也让史戴芙xx不已。由于运输过程的耗时,史戴芙无法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柏林动物园的小明星Knut都已经快从楚楚动人的小家伙长成一只看上去再平淡无奇不过的北极熊了,几千只以Baby Knut为原型的毛绒玩具还在去往欧洲的漫漫长路上跋涉。再加上一路看涨的燃料价格,这也让原本是为了节省开支的举动变得越来越贵。
      欧洲时装与纺织品出口协会的Reinhard D?epfer表示,2007年中国的生产成本增加了30%。据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德国公司在中国生产产品会省一半的钱,但是物流费用也许会大大增加。而德国工程师协会VDI的研究表明,在短暂的“周游世界”之后,1/5的德国公司选择回到德国。
      离开中国为史戴芙位于突尼斯的工厂带来了400个工作岗位。这家公司目前还在拓展婴儿产品领域,并称这部分增长速度在60%左右,而公司把生产线放在了土耳其。在这些地方,附近没有竞争对手能够提供相似的薪水挖人,工人的忠诚度得以保证。凭借运途缩短,史戴芙也得以重新灵活快速地回应市场,“哪怕有人在圣诞节前三个月下订单要求生产圣诞节的特别版产品,我们也能顺利交货。”弗雷辛如是说。
      希望借“中国制造”获取价格竞争力的史戴芙最终发现自己低估了“中国制造”的成本,他们选择了将生产线退出中国。我们依旧可以在中国买到高质量的史戴芙泰迪熊,只不过,价格也将依旧很高。
联系编辑:zhangsonghao@1cbn.com

更多精彩请xx:http://www.cbnweek.com/



URL:
Copyright



郑重声明:资讯 【ChinaMediaBlog.com » 落跑的泰迪熊: 中国媒体博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