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G为何没有苹果与AT&T的组合?-ZOL博客

近期,苹果iPad的发布引发了人们众多的议论和思考。在xx苹果的同时,笔者发现美国的AT&T依旧成为了iPad的{sx}移动运营商。尽管AT&T因为苹果iPhone使用其网络造成流量剧增而导致用户的抱怨,甚至要对于网络投以重金改造升级,但业内还是认为拿下iPadAT&T在与其他运营商的竞争中再次占据了优势。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毕竟,从2007年苹果iPhone发布与AT&T{dj2}合作以来,二者可谓是双赢的结局。从{zx1}季度二家的财报看,iPhone依然是苹果的核心业务,而AT&T也得益于与苹果的合作而让自己的利润同比增长了25.6%,更引人思考的是,苹果和AT&T的组合带动了整个美国 3G市场的应用和发展。

 

与之相比,在中国的3G市场,在三大运营商巨大的投资之后,3G的应用和发展速度远未达到业内预期的程度,这也导致今年它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削减投资规模。那为何中国3G缺乏或者说是没有像苹果和AT&T这样的组合呢?

 

直到今天,笔者也很难说究竟是苹果成就了AT&T,还是AT&T帮助了苹果,即到底是终端厂商重要,还是电信运营商不可或缺。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苹果和AT&T的组合激发了美国3G市场的应用。也就是说,二者密不可分。具体到中国的3G市场,从去年年初的有竞争力的终端的匮乏(各家寻找终端合作伙伴),到年中的应用的竞争(各家移动应用商店的推出),直到年底的所谓终端的引进(苹果iPhone和黑莓的引入),似乎我们的3G都在竭力去模仿苹果和AT&T的组合模式以求中国的3G能够有爆炸般的增长。但最终的结果并不令人乐观。由于中国联通是最早引入有竞争力终端(苹果iPhone)的电信运营商,所以它的表现应该比较具有代表性。

 

按理说,联通在中国三大运营商中率先拿下在全球颇有影响力的苹果iPhone应该解决了之前三大运营商认为阻碍中国3G应用发展缺少明星终端支持的短板。但从实际的市场效果看,远未达到拉动中国3G市场走出低迷的目的。这主要体现在iPhone的销量仅仅为30万台,除了xx的冲击外,联通最初的补贴价格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从市场的反馈看,普遍反映联通版iPhone的价格偏高,这无疑对于销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笔者不知道联通到底为苹果的iPhone补贴的幅度是多少,也许很高,但这高额的补贴不应通过终端的价格来弥补,而应该是通过用户来使用自己的服务,就像AT&T,其采购苹果iPhone的价格远远高于用户单独购买iPhone的价格,但从联通版iPhone来看,似乎正好相反。即除去相应的捆绑服务的费用的终端价格与市场单独购买的价格的差距并不明显。这里似乎联通走入了一个误区,作为电信运营商,终端只是一个平台,服务才是挣钱的根本。也许联通认为凭借苹果的金字招牌,在终端就可以挣钱或者是不赔钱。

 

也许正是初期纠缠于终端,联通并未将重点放在应用的市场宣传上。这也是为何联通直到近期才将iPhone的宣传重点转移到应用上。但笔者认为,应用能否得到推广,与资费有着很大的关系。笔者认为,3G时代应用{zd0}的特点就是流量的剧增。这从苹果和AT&T合作后,AT&T网络不堪重负可见一斑。但如果要想让用户使用更多的应用,唯有不限流量和时长的包月制才是根本。尤其是对于苹果iPhone这种有着众多应用的终端来说。但在联通宣传应用的时候,笔者并未见到有促进应用的相关包月制服务的出台。因为不管套餐如何的翻新,如果不是不限流量和时长的包月制的话,再多的应用也只会让用户望而却步。这对于有着众多应用的iPhone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其实,除了中国联通外,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当我们国内的用户煞费苦心地为三家运营商的N中套餐计算哪种更实惠的时候,人家AT&T的包月限量和包月不限量数据服务收费方式一目了然。笔者始终困惑的是,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为何没有一个敢于借助明星终端推出不限量包月服务的。尤其是在中国3G市场的起步阶段,谁首先推出这个服务,谁就有可能占据优势。

 

到这里,有人会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也会出现像AT&T那样网络不堪重负的情况,但笔者却认为,这可能是我们3G需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说明中国的3G进入了爆炸式的增长,我们的投资才没有白费。而且这还会使我们的投资进入正循环的轨道。引入一款终端并不难,难的是,学好人家组合模式的精髓。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的苹果与AT&T组合的出现,才是中国3G应用腾飞之时。

 

  • 我的其它日志...
  • ·
  • ·
  • ·
  • ·
  • ·
  •   
  • 你可能还喜欢...
  • ·
  • ·
  • ·
  • ·
  • ·
  • ·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3G为何没有苹果与AT&T的组合?-ZOL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