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我国xx名茶之一,原产于滇西南,是以其集散地普洱府命名的,元朝时被称为“普茶”,在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 据史籍记载,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府,然后运销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而在漫长的历史中,云南晒青茶在长途贩运贮存过程中自然发酵,形成了特殊的品质和味道,这种自然发酵的普洱茶,后来被称为生普,已有数百年历史。上世纪50年代,香港出现人工发酵的普洱茶,云南省则于1974年在昆明茶厂试验生产人工发酵普洱茶,被称为熟普。 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指的是以云南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所产的大叶种茶树鲜叶加工的晒青茶为原料,气蒸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和散茶,经一定时间贮存演变而成,或经人工渥堆发酵后加工而成的紧压茶和散茶。生与熟的区别在于熟茶经过了“渥堆”。以年代又区分为古茶、老茶、新茶等。古茶并非全部为古代遗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乔木型古茶树为原料所制作,老茶一般以树龄三十年以上的乔木型茶树为主,新茶则指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 作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独特的制作工艺、存放时间和健康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风靡全国。 一、普洱茶热起因 (一)商家炒作。普洱茶的炒作分为几个阶段。2005年以前,是港台炒家在操作。港台炒家先把市面上的老茶收购完后,带动新茶旺销。第二个阶段,内地的经销商缺货,开始去厂家大量订货,云南大量濒于破产的茶厂恢复生机。第三个阶段,港台炒家开始通过拍卖等方法炒热市场,这直接导致经销商开始大量囤积,市场价格的飚升也出现了大量惜售的经销商,这又进一步带来了二级经销商、分销商和个体型小炒家的大量跟风。 概念炒作是商家炒作的主要特点之一。 “越陈越香”、“六大茶山”的概念通过商家炒作出来后,都带动了概念所指的茶叶价格的飚升。 (二)政府造势。政府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来宣传普洱茶。在学术方面,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云南农科院茶叶所和云南农大等科研单位,都在围绕普洱茶的品质形成机理和普洱茶保健功能展开研究;在文化方面,组织一系列活动,请歌星、名人参与宣传,开展普洱茶形象小姐、全球普洱茶人、等评选活动。今年以来的宣传活动有: 4月7日,思茅市更名普洱市庆典、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在普洱市(原思茅市)举行。 4月12日,首届中国普洱茶战略联盟论坛峰会在西双版纳州召开。 4月20日,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茶之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临沧举行。 2005年和2006年,先后有一次由99匹马组成的马帮,分别前往西藏和北京。今年4月,3件故宫馆藏的“百年贡茶”和哥德堡号沉船茶样,被隆重迎回版纳。 (三) 健康饮品成为大众消费趋势。 全球有160多个国家在消费茶叶,一半以上人口在饮茶。20年来,中国茶叶市场经受过三次冲击:上个世纪80年代“咖啡的冲击”、90年代初“碳酸饮料、果汁、啤酒的冲击”,以及持续至今的“矿泉水、纯净水的冲击”。尽管经受了三次冲击,但市场最终证明茶还是{zj0}的xx保健饮料之一,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xxx食品中,茶被列在{dy}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在开门七件事中的“排位”不断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茶的保健作用,开始加入到饮茶者队伍中。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花茶的消费一直占据着北方茶叶消费份额的90%以上;而现在,这个比重已下降到不足60%,普洱茶、绿茶、乌龙茶等迅速成为北方地区的消费新宠。我国目前有净饮茶人口2.6亿,他们的年人均消费量为1.54千克,如果每人每天沏茶增至三杯,那么他们的年人均消费量将达到3.28千克;而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即可增加4万吨,如果饮茶人口达到50%的话,茶叶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巨大的市场需求构成了普洱茶热的客观基础。 二、普洱茶价格波动成因 (一)供求关系。 由于价格持续高涨,大多数普洱茶并未进入消费,而是在炒家和藏家手中。目前,已有十几万吨累积量,这些存货在特定的时期释放出来,必然会增加市场供给,导致价格下跌。 云南普洱茶热使大量省外茶叶“返流”云南。按云南地方标准,普洱茶xx于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大叶种在中国还有广东、广西局部地方有种植,但严格地讲就不能称为普洱茶。有关信息表明,不仅两广,贵州、福建、湖南、四川甚至缅甸、越南、老挝的茶叶原料,不论大叶种还是中小叶种,都进入云南,以普洱茶的名义行销全国。 非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大量出现。据有关信息,在福建和广西,已有就地自产“普洱茶”的情况出现。在市场上,一些烘青毛茶取代晒青毛茶制作成普洱茶 |